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水泥生产电耗预测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20:56
【摘要】:水泥生产数据存在时变时延性、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等特性,目前的研究方法无法解决时变时延问题,导致难以建立精准的水泥生产电耗预测模型。水泥生产电耗的准确预测能为科学的水泥生产调度和合理的能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水泥生产电耗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时变时延问题,提出了时变时延深度信念网络水泥生产电耗预测模型(Time Varying Delay Deep Belief Network,TVD-DBN),并用差分进化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DE)对TVD-DBN模型结构进行优化,实现了水泥生产电耗的精准预测和模型的自动寻优。具体研究工作如下:首先,通过研究水泥回转窑熟料煅烧过程的工艺,分析影响水泥生产电耗的候选影响变量。采用k-邻近互信息的方法分析各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将水泥电耗输入变量与电耗的相关性分析转为研究变量之间的互信息值和互信息变化率。从而得到了影响水泥生产电耗的关键变量,降低了模型的复杂度,为水泥生产电耗预测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次,根据水泥生产数据中存在的时变时延性、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等特性,利用滑窗的方法将包含时变时延的时间序列数据映射到深度信念网络,建立了时变时延深度信念网络水泥生产电耗预测模型。通过TVD-DBN模型对时变时延规律的学习,解决了时变时延无法确定的问题,消除了时变时延对电耗预测的影响,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最后,针对深度学习模型最优结构难以选取的问题,以时变时延深度信念网络前向训练时的前向重构误差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基于差分进化的时变时延深度信念网络优化模型,摆脱了人工经验对模型结构参数选取的干预。实验中采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数据进行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精确度高,泛化能力强,实现了水泥生产电耗准确预测和模型的自动寻优。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18;TQ172.8
【图文】:

工艺图,熟料煅烧,水泥回转窑,工艺图


燕山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系列的剧烈的物理化学反应,由于窑尾比窑头高,随着回转窑旋转生料沿着筒体的内壁缓慢向窑尾滚动滑落。最后,经过煅烧后的生料变为熟料,从窑头滑出,并直接将高温的熟料送入篦冷机降温。(3)水泥制成工艺。煅烧后的熟料进入最后的水泥成产过程即水泥制成工艺。水泥熟料和脱硫石膏首先进入锟压机进行首次研磨,再经过定量喂料机将水泥熟料和石膏等材料根据需求按一定比例配比并送至水泥磨中粉磨,最终得到水泥的成品。得到水泥成品后还需要通过提升机送至水泥存储库并进行包装。

工艺流程图,回转窑煅烧,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流程图


2-2 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煅烧工艺流热器工艺的主要功能是将喂入的生料与热交换装置组成,生料在重力作,因此叫做窑尾五级旋风预热器单位主要采用旋风预热器形式的式的筒预热器都可分为多级热交换。五级旋风预热器以串联的方同流而筒间形成气流和物料逆流交换的预热器的功能包括:气体热交换的主要过程发生在进风管交换发生在旋风筒内。

框图,水泥回转窑,预测模型,框图


第 2 章 水泥生产工艺分析定QX 是相关变量后还需要判断该变量是否为冗余变量,通过求解信息,可以得到QX 与 Q 之间的关联程度。QX 与 Q 之间的互信息1 2( , ) ( ) ( ) ( ) ( ) ( , )Q m Q QMI Q X H X H X H X H X H Q X一个判定标准β,当 ( , )QMI Q X <β时说明新加入的变量QX 不是冗Q 同时满足MI ( Q ',Y )V >θ和 ( , )QMI Q X <β时将被作为影响水泥预测电生产电耗预测模型框架设计述分析可知水泥回转窑烧成系统工艺复杂,水泥生产数据具有时不确定性等特点,单独分析水泥回转窑系统难以直接建立水泥回模型。因此,提出了水泥回转窑生产电耗预测模型框架设计,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为水泥回转窑托轮调整提供服务[J];水泥;2019年10期

2 青尚杰;;水泥回转窑优化控制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年40期

3 蒋明麟;;大力推进水泥回转窑处置和利用废弃物技术的应用发展[J];水泥技术;2007年01期

4 蒋明麟;;大力推进水泥回转窑处置和利用废弃物技术的应用发展[J];中国水泥;2006年11期

5 张文峰;水泥回转窑“跑煤”的危害及处理[J];广东建材;1998年09期

6 徐冕;;降低水泥回转窑废气中氧化氮的措施[J];建材工业信息;1987年15期

7 严承华;;水泥回转窑托轮轴承由滑动式改为滚动式[J];建材工业信息;1987年12期

8 乔龄山;;对水泥回转窑烧煤系统改革的探讨[J];水泥;1987年03期

9 ;《水泥》1987年总目录(总第114~125期)[J];水泥;1987年12期

10 华王忠;水泥回转窑余热综合利用介绍[J];中国建材;198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银涛;;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煅烧要点探讨[A];2015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七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5年

2 袁亮国;;高效能水泥回转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系统[A];2015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七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5年

3 谢雅岚;牛海龙;王奋州;;利用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焚烧处置厂内生活垃圾[A];天津建材(2007年第1期 总第133期)[C];2007年

4 王华;王杰曾;;水泥回转窑升温过程中的数值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范圣良;;硅莫砖在水泥回转窑上的应用及发展前景[A];第三届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联合会年会文集[C];2010年

6 刘锡俊;曾鲁举;孙启光;戚克;刘永强;;水泥回转窑用铝硅质复合砖[A];玻璃窑、水泥窑用耐火材料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孙铁;刘宁宁;牛平;姜静;牟世堂;;图象序列分析在水泥回转窑煅烧区质量预报中的应用[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8 丁苏博;黄贤林;郭碧君;;基于水泥回转窑运行状况分析的专家系统设计与实现[A];第二届中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水泥总工程师联合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朱旺水;;回转窑监测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郭西进;李剑;陈继永;李振锋;;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水泥回转窑温度模糊控制系统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州瑞泰耐火科技有限公司;如何延长水泥回转窑耐火材料使用寿命[N];中国建材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聂春洁;新型耐材:在攻坚转型中迈向中高端[N];郑州日报;2017年

3 ;实力彰显的金隅水泥[N];首都建设报;2009年

4 通讯员 罗益群 黎江东;绽放在400℃窑体周围的发明之花[N];科技日报;2004年

5 孙阳;水泥回转窑处理垃圾废弃物应用前景广阔[N];中国建材报;2007年

6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 蒋明麟;大力推进水泥回转窑处置和利用废弃物技术的应用发展[N];中国建材报;2007年

7 ;水泥回转窑耐火内衬损坏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N];中国建材报;2018年

8 工子;国家发改委启动首个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理可燃废弃物和生活垃圾项目[N];中国建材报;2006年

9 范圣良 赵介山;硅莫砖在水泥回转窑上的应用及发展前景[N];中国建材报;2010年

10 关林;发展循环经济 水泥回转窑处理废弃物更经济[N];中国工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保生;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中低品位燃料燃烧特性和窑内燃烧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任博;水泥回转窑过渡带用高铝碳化硅耐火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7年

3 李德付;水泥回转窑和篦冷机内气固两相流及换热过程的数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兰明章;重金属在水泥熟料煅烧和水泥水化过程中的行为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瑞;多种群优化算法研究及在水泥回转窑中的应用[D];燕山大学;2019年

2 王昭旭;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水泥生产电耗预测模型研究[D];燕山大学;2019年

3 宁方乾;水泥回转窑热效优化指导系统研究[D];济南大学;2019年

4 申帅;水泥煅烧系统先进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5 王俊伟;水泥回转窑控制系统的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6 王靖晨;水泥生产系统的综合能效分析与节能优化[D];山东大学;2019年

7 夏永丰;水泥回转窑温度控制方法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年

8 李雷;基于改进贝叶斯网络的水泥回转窑故障诊断模型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7年

9 常建峰;水泥回转窑烧成过程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D];燕山大学;2016年

10 初林峰;水泥回转窑热效在线监测与分析系统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53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753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6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