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正交小波变换OFDM在G3-PLC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7 10:30
【摘要】: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属于多载波调制技术。经典OFDM以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为核心,对频偏和定时偏差较敏感,抗干扰能力较差,峰均比也较高。小波变换对瞬态信息有较强检测能力,合理的基函数能保证良好正交性,故论文用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ation,DWT)代替FFT算法,研究了基于小波变换的OFDM通信系统算法,并将形成的DWT-OFDM算法用于G3标准电力载波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中,从通信可靠性、通信效率及峰均比特性等方面提高G3-PLC的通信性能。论文首先对小波分析的理论、小波基函数、经典OFDM系统的原理与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FFT-OFDM系统的缺点,用小波变换代替FFT变换,建立DWT-OFDM系统。利用小波函数良好的正交性与时频局域性提高系统性能、改善多载波调制系统的缺陷。同时,根据OFDM对正交性的要求,将双正交小波应用于系统中,提高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将DWT-OFDM算法应用于G3-PLC中,通过对G3-PLC物理层模型及帧结构的分析,设计出基于DWT-OFDM的G3-PLC物理层模型。在高斯、多径及实测电力线信道环境下,从小波基、小波分解层数和窗函数类型等方面仿真分析了传输模型的通信性能。最后,结合双正交小波变换和仿真实验分析,对可靠性、效率和峰均比特性进行了优化研究与设计。理论分析和基于实测电力线信道的仿真实验表明:DWT-OFDM系统抗干扰能力更强,采用双正交小波bior6.8在进行二层分解时误码率性能最佳,在误码率为10-3量级时,性能有8 dB左右的提升,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通信效率,能够由初始的40%左右提高至54%左右;同时,通过软限幅法的应用,可以将峰均比由约9 dB降低至约8 dB。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273;TN929.53
【图文】:

基本数学模型


式(2.3)中,;表示第/个子信道;\表示第/个子信道上待传输信息;表示第/个子信道逡逑的载波频率。逡逑OFDM调制过程相应原理图可以用图2.1刻画。逡逑逦逦逦c邋i邋eJ2^邋逦逡逑0邋A逡逑——?(x)——?逡逑?y,邋t邋^'2/r/,/逡逑待发送信号逦前端邋wr’h邋串并逦?,逡逑>调制逦—转换逦;逦十逡逑图2.1邋OFDM调制基本数学模型逡逑根据OFDM原理,在发送模块,对OFDM信号外)进行采样,设采样周期7ViV,令逡逑,=女…,#-1),则式(2.3)可以表示为:逡逑H邋N-1逦?逡逑=逦(2-4)逡逑式(2.4)实质上就是1DFT变换公式,即&可看成\经过IDFT所得,故OFDM调制可由1DFT逡逑变换进行实现。逡逑2.邋OFDM解调技术逡逑在OFDM系统的接收端,对于第m个子载波上的信息,可用来表示,若持续的时逡逑间用T表示

频分复用,基本数学模型,点运算,系统复杂度


逡逑图2.2邋OFDM解调基本数学模型逡逑对于发送端己调制的信号,需要在接收端进行解调,这个过程可通过FFT变换实现,逡逑具体如下:逡逑N-\逦(邋2nik逡逑c/,=2>,N逦(2.6)逡逑k=0逡逑根据式(2.6),OFDM的解调过程可通过DFT进行实现,但在实际应用中,运算复杂逡逑度也是需要考虑到的一个因素,因此常常采用的是EFFT/FFT。对比IDFT/DFT和IFFT/FFT,逡逑若都进行的是#点运算,对于前者,它正比于W2,而后者与#l0g2W成正比,增长速度逡逑稍快于o(A0,但远低于<?(iV2)。并且随着IFFT/FFT技术的不断成熟,在使用OFDM技术逡逑时也会变得更加方便,还可降低系统复杂度。逡逑在进行信号传输时

频谱,基本数学模型


逦Channel邋(N-l)邋j'逡逑图2.3传统频分复用的频谱划分逡逑从图2.3中传统频分复用频谱的划分方式可以看出,由于保护频段的加入,虽然保证逡逑了信息的可靠传输,但此时信道的频谱资源将会有较大的浪费。而OFDM技术可解决此逡逑问题,它提高了利用率,但也并未以牺牲通信可靠性为代价。对于OFDM信号,其频谱逡逑的仿真分析如图2.4所示。逡逑14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彩霞;刘义艳;;基于经验小波变换的结构损伤特征提取[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20年01期

2 刘景良;郑锦仰;郑文婷;黄文金;;基于改进同步挤压小波变换识别信号瞬时频率[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7年04期

3 东方;;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方波消噪[J];科技风;2015年11期

4 任艳;;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原理的变电站变压器保护研究[J];科学家;2017年11期

5 罗山;;基于方向小波变换的图像边缘检测[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6 毛永芳;秦毅;汤宝平;;过完备有理小波变换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1年05期

7 王北镇;郭志强;;5/3提升小波变换的仿真与FPGA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02期

8 邢晨;王洪发;于锋;;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水文序列相似查找[J];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9 沈峰;黄勇;庄锁法;赵艳红;;一种提升小波变换的VLSI结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34期

10 高志荣;熊承义;;提升小波变换的并行处理与高速实现[J];光电工程;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骆少明;张湘伟;;小波变换在随机振动测试信号分析中的应用[A];1999年中国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曹思远;牟永光;;小波变换与信号分解[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3 汤红诚;李著信;;小波变换在故障诊断中应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吴其前;陈亮;张雄伟;;离散小波变换的FPGA实现[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朱光明;高静怀;王玉贵;;小波变换及其在一维滤波中的应用[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6 李正东;何武良;郑晓东;宋琛;彭文;成家源;裴春兰;;小波变换在图像目标识别中的应用[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7 张国星;韩世全;;小波变换滤波在连铸坯材料超声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声学学会2003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3]论文集[C];2003年

8 孔月萍;曾平;韦素媛;江永林;;小波变换在遥感图像编码中的应用[A];全国第13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CAD/CG)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朱煜;汪奇;肖玉玲;;基于CURVELET变换的图象去噪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贺良华;王国玮;;基于小波变换的儿童脑电信号分析与识别[A];第37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吴玉田殷学平;中药质量控制又添新武器——小波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宗英;基于Graph小波变换的磁共振图像稀疏重建[D];厦门大学;2017年

2 陈多;基于小波变换的癫痫脑电信号分析[D];东南大学;2017年

3 熊智新;基于小波变换的化学谱图数据处理[D];浙江大学;2004年

4 高广春;第二代小波变换理论及其在信号和图像编码算法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5 张郑擎;基于小波变换的图象/视频压缩编码及其数字水印嵌入方法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1年

6 王青海;基于视觉特性的小波变换编码及图象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4年

7 李旭超;小波变换和马尔可夫随机场在图像降噪与分割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董卫军;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处理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9 王丽荣;基于小波变换的目标检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明星;虹膜识别技术中小波变换的应用原理与方法[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乌兰娜仁;基于深度生成式网络的ECG信号生成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曾超;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线性干扰压制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3 赵蓉;基于小波变换的分形图像编码压缩算法[D];南京邮电大学;2019年

4 杨亚男;小波变换在彩色图像数字水印技术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5 张霞;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算法在远程医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6 赵敏;基于新特征和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编码算法[D];南京邮电大学;2019年

7 孙巾帼;基于深度学习的心律失常自动诊断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8年

8 董静娴;基于小波变换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检测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9年

9 江金伟;基于小波变换的心律失常自动诊断[D];东南大学;2018年

10 张丹丹;基于小波变换架构和神经网络的分类和回归算法研究[D];福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59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759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3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