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空间机器人的几何建模和跟踪控制

发布时间:2020-07-22 23:22
【摘要】:随着人类太空探索活动的不断深入,空间机器人在轨服务技术在保障卫星和空间站可靠、高效运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轨迹跟踪控制作为保证空间机器人完成复杂在轨服务操作的关键技术之一,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然而,已有的研究成果都没有考虑空间机器人末端构形空间(也即,SE(3)群)的非欧氏特性对跟踪性能的影响。虽然一些几何工具(如空间算子代数、旋量代数等)已经被用于建立空间机器人的数学模型,但是这些建模方法往往只强调提高算法的计算效率,而不考虑是否便于利用基于模型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在SE(3)群上求解跟踪控制问题。另外,基于单刚体几何模型的本征跟踪控制器的研究结果表明:忽略刚体运动构形空间SE(3)群的拓扑特性所获得的跟踪误差闭环系统的全局稳定性结果都是不完备的。基于上述的研究现状,本文拟采用李群、李代数及其旋量表示理论等几何工具对空间机器人的建模和相关的本征跟踪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首先,借助李群、李代数以及旋量代数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算子,本文针对多臂非固定基座串联机器人构建了一个统一的几何建模框架。众所周知,刚体姿态构形空间SO(3)的非欧氏特性导致不存在任何参数化方法能够全局且唯一地描述刚体运动。为了避免参数化基座旋转矩阵所引入的奇异或冗余描述问题,我们利用指数积公式直接在非固定基座机器人的构形空间上描述了机械臂末端的前向运动学映射,进而利用伴随变换的概念建立了机械臂末端速度与基座速度和机械臂关节角速度的关系。同时,我们还对机械臂末端受到的外部力旋量如何映射为作用在基座和机械臂关节的外力进行了研究。由于采用SE(3)中的齐次矩阵元素作为广义坐标来描述基座的位姿,因此基座速度是关于齐次矩阵元素的矩阵值函数,进而导致无法采用Lagrangian方法来推导多臂非固定基座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本文通过引入几何变分和准坐标的概念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基于哈密顿变分原理推导了非固定基座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此外,通过引入Christoffel符号函数,我们进一步给出了紧凑的向量形式的动力学方程,并总结了该动力学方程所具有的结构性质。同时,我们还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建立了多臂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为本文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其次,基于自适应反步法和Lyapunov函数方法求解了基座受控空间机器人在关节空间内的跟踪控制问题。出于安全性需求的考虑,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对机械臂各关节的运动速度进行限幅,同时关节的控制力矩也需要满足饱和约束。同时也考虑到传统的反步法需要对虚拟控制项进行解析求导的问题(也即,“微分爆炸项”的问题),本文采用具有饱和非线性环节的指令滤波器来获得限幅的指令控制项及其导数,进而在控制器设计过程中克服了这些问题。为了保证基座的位姿在操作过程中能沿着期望的轨迹运动,我们还在基座构形空间SE(3)的切丛上设计了本征保性能跟踪控制器。为此,本文引入了合适的姿态误差函数和位置误差向量将SE(3)上的跟踪控制问题描述为se(3)上点镇定问题,通过输出变换技术将带有性能不等式约束的跟踪误差动力学系统转换为等价的非受限系统。最后基于Lyapunov函数方法针对该等价系统设计了鲁棒保性能跟踪控制器。再次,考虑到上述鲁棒保性能跟踪控制器设计参数的选取需要预先获知外部集总扰动项范数上界信息的问题,我们针对不确定性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设计了基于扰动观测器的线性滑模保性能跟踪控制器,解决了任务空间内的跟踪控制问题。为此,我们给出了具有运动学和动力学不确定性的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的几何模型,并在SE(3)上描述了带有跟踪性能受限约束的任务空间内的跟踪控制问题。为了保证误差向量能够渐近地收敛到零,同时增强闭环系统对外部扰动和建模不确定性的鲁棒性,我们针对等价的非受限系统设计了线性滑模面,并且基于符号切换函数设计了鲁棒保性能跟踪控制器。为了在不削弱跟踪性能的同时减小控制输入的抖振现象,我们基于变增益Super Twisting滑模方法设计了扰动观测器用来实时地估计外部扰动,并且设计了基于扰动观测器的保性能跟踪控制器。最后,考虑到上述控制系统的控制力矩具有小幅抖振,并且误差向量的收敛时间无法估计的事实,本文针对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受到关节控制力矩饱和约束和参数不确定性影响下的任务空间内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进一步设计了自适应保性能有限时间跟踪控制器。为了保证系统的收敛时间上界不依赖于系统状态的初值,我们针对变换后的等价误差系统设计了无奇异的固定时间滑模面。由于实际工程中控制量的抖振会严重破坏系统的执行机构,为此,我们设计了自适应更新律来在线地估计系统集总扰动项的上界,消除了控制力矩中的不连续项,从而避免了抖振现象。基于获得的集总扰动项的上界信息,我们还设计了一个有限时间趋近律以保证系统的误差向量在系统存在不确定性影响下仍然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切换模面的边界层内。同时,通过稳定性分析证明该自适应控制器在关节控制力矩受到饱和约束时也能够完成保性能跟踪任务。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P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冬;黄攀峰;刘习尧;;空间机器人抓捕目标碰撞后的复合体稳定控制[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8年05期

2 金明河;刘子琦;周诚;;冗余空间机器人基座姿态无扰动路径规划[J];机械与电子;2016年12期

3 ;哈工大空间机器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通过认定[J];工具技术;2016年12期

4 卢川;;美国空间机器人技术路线图(下)[J];机器人产业;2017年01期

5 董楸煌;陈力;李海芸;陈志勇;;双臂空间机器人捕获目标的力/位协调控制[J];系统仿真学报;2017年02期

6 罗建军;薛爽爽;马卫华;王明明;;空间机器人抓捕目标后动力学参数辨识研究[J];宇航学报;2016年12期

7 程靖;陈力;;空间机器人双臂捕获卫星力学分析及镇定控制[J];力学学报;2016年04期

8 丛乐;何关梁;;空间机器人[J];少儿科技;2017年Z2期

9 翟光;张景瑞;周至成;;基于集群空间机器人的合作目标协同定位技术[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10期

10 谢立敏;陈力;;漂浮基柔性关节空间机器人奇异摄动鲁棒控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艾海平;陈力;;不确定空间机器人捕获卫星后基于无源性理论的神经网络鲁棒控制[A];第十届全国多体动力学与控制暨第五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2 程靖;陈力;梁建勋;;空间机器人双臂捕获航天器后基于模型误差补偿的辅助对接控制[A];第十届全国多体动力学与控制暨第五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3 焉宁;唐庆博;张烽;;美国空间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与划代思考[A];第二届中国空天安全会议论文集[C];2017年

4 程靖;陈力;;空间机器人双臂捕获航天器后冲击影响下辅助对接操作的鲁棒协调控制[A];第二届可展开空间结构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5 刘晓峰;蔡国平;;柔性空间机器人捕获动力学与控制[A];第十五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5年

6 余章卫;刘晓峰;蔡国平;;空间机器人捕获动力学行为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7 梁捷;陈力;梁频;;空间机器人捕获目标卫星后混合体镇定运动的模糊神经网络滑模控制算法[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8 陈志煌;陈力;;漂浮基双臂空间机器人闭环运动的建模及控制[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贾英宏;;多臂空间机器人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研究[A];第三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贾东永;侯向阳;黄强;;空间机器人结构轻量化设计[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魏京华;空间机器人:航天器的贴身守护神[N];中国航天报;2016年

2 赵伟 记者 衣春翔;哈工大空间机器人基地通过国家认定[N];黑龙江日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王握文 通讯员 马世yN 章飞钹;空间机器人:太空领域“多面手”[N];解放军报;2016年

4 本报记者 魏京华;空间机器人:航天器的贴身守护神[N];中国航天报;2016年

5 宋征宇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副总师;空间机器人太空用处大[N];中国航天报;2016年

6 苏雷邋记者 郑野军;513所参与空间机器人研制[N];烟台日报;2008年

7 王广飞邋吉星 记者 初霞;中德空间机器人实验室落户哈工大[N];哈尔滨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刘思燕;中国空间机器人梦在天上[N];中国航天报;2002年

9 张庆利;空间机器人:航天员的“好搭档”[N];中国航天报;2015年

10 鲁光;明天到月球开房间[N];大众科技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智刚;空间机器人的几何建模和跟踪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杨海涛;空间机器人目标跟踪抓捕及地面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孟得山;柔性空间机器人操作大挠性航天器的动力学与振动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4 郭胜鹏;空间机器人快速在轨抓捕动力学与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焦建民;空间机器人故障检测、诊断与系统重构[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6 邓启文;空间机器人遥操作双边控制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徐文福;空间机器人目标捕获的路径规划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丰保民;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轨迹规划与轨迹跟踪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胡松华;空间机器人抓捕目标的路径规划和系统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秦利;考虑重力效应的空间机器人系统建模与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政;空间自旋目标抓捕任务中的动力学与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张一丁;双臂空间机器人典型在轨维修操作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邵翔宇;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轨迹规划及轨迹跟踪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余进轩;基于体感设备的空间机器人作业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5 丁振;空间机器人多通道交互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6 刘恋;空间机器人抓捕逼近段位姿耦合协同控制[D];吉林大学;2016年

7 郝瑞;空间机器人在轨接近运动规划与制导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薛爽爽;双臂空间机器人捕获翻滚目标后参数辨识和控制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9 彭键清;双臂空间机器人捕获与操作目标的协调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0 李亮;双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协调操作动力学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766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766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e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