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在AFM中的应用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183;TH742
【图文】:
ST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 1981 年,Gerd Binning 和 Heinrieh发了世界上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并识别了 Si(111)-7×7 表面原子[13]。基于量子隧道效应的STM可以在原子级别分辨率上测量样品表面人们可以在微观领域观察到原子的排布以及表面电子的实时行为。S功标志着人类对微观领域的研究迈出了成功的一步,这项发明对于领域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其工作原理如图 1.1 所示,隧道电流的表1-1)描述。12A f lI V ∝ 中V 代表偏置电压;A为常数,真空条件下约为 1;f 代表表面平均功针尖到样品表面的距离; I 表示隧道电流。
图 1.2 NX-10 型原子力显微镜arch 公司生产的 MFP-3D 系列 AFM 由于采用了一代原子力显微镜的代表”在业界受到一致好评 80 年代末,在白春礼院士指导下成功研制了描探针显微镜的研究当中,且扮演着越来越重PM5500 集成有AFM、LFM 以及STM,且具有一纳超大样品的功能。
1.4.2 智能控制的发展智能控制的出现使得控制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图1.3所示为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23]。开环控制反馈控制最优控制随机控制自适应控制自学习控制智能控制对象复杂度图 1.3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的浪潮对控制理论的影响由来已久,早在1965年,美国科学家傅京逊首次将AI技术与控制理论相结合,把AI的启发推理规则用于控制理论当中,后来在1971年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样在1965年,Zadeh发表了“模糊集合”,为模糊控制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1977年G.N.Saridis在智能控制领域引入了运筹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帅;王越超;席宁;于海波;焦念东;于鹏;刘连庆;;机器人化微纳操作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3年S2期
2 赵剑勇;蔡微;商广义;;高速原子力显微术研究进展[J];电子显微学报;2013年01期
3 邓勇;刘宁;;基于LabVIEW的PID控制技术改进方法分析[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2年06期
4 蒋沙汝;李小凤;李英姿;钱建强;李渊;;基于压电陶瓷迟滞特性模型的原子力显微镜仿真平台研究[J];大学物理;2012年01期
5 崔志强;刘吉臻;刘金琨;;基于输出延时观测器的燃料 汽压系统锅炉蒸汽压力滑模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6 李小凤;蒋沙汝;朱丽媛;钱建强;李渊;李英姿;;幅度调制原子力显微镜仿真平台[J];大学物理;2011年07期
7 王敬志;任开春;胡斌;;基于BP神经网络整定的PID控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1年03期
8 王牡;魏明;蔡小芳;蔡继业;;AFM对3T3-L1前脂细胞及其骨架的可视化研究[J];生物技术;2010年05期
9 张玉东;高金晟;周娴玮;方勇纯;;原子力显微镜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06期
10 王桂娟,徐红东,王佐勋,许强,张元国;基于MATLAB仿真的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光;基于ARM的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2 王艳艳;扫描探针精密测控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董晓坤;高速原子力显微镜的成像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元泽;原子力显微镜远程细胞检测技术[D];长春理工大学;2017年
2 魏成伟;模糊—神经—PID融合的控制策略的工程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3 刘益民;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7年
4 时文飞;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与PID的复合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周法权;AFM工作台扫描控制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夏清文;基于数字PID的SPM控制系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7 陈英飞;新型数字式原子力显微镜的研制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66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766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