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医用红外测温仪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7 14:54
【摘要】:体温是人体基本生命体征之一,是能够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体温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诊断以及病情的观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这就要求测温仪器要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传统的水银体温计和电子温度计虽然精度较高,但却不能满足快速测量的要求,且这种接触式测量具有交叉感染的危险。近年来,红外测温仪由于非接触、测量时间短、灵敏度高等特点得到了广泛使用。目前常见的红外测温仪有红外耳温计,红外额温计,红外热像仪等。红外耳温计使用时需要将传感器对准鼓膜,如果操作不当测出的温度就会不准确;红外额温计受环境温度和距离影响,目前精度不够高;红外热像仪测温虽具有较高的精度,但其价格昂贵。针对这一现状,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BP神经网络距离补偿的医用红外测温仪,将成本控制在一定水平的情况下,提高其测量精度。本文首先进行了医用红外测温仪总体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软件程序的设计。硬件部分:根据各子模块需要实现的功能,完成相关器件的选型,并对其相关接口电路及外围电路进行设计。通过对几种红外温度传感器进行比较,选择了信号处理电路比较容易、稳定性好、成本比较低的热电堆式红外温度传感器。软件部分:编写程序实现MLX90614测量红外温度、DS18B20测量环境温度,HC-SR04测量距离,LCD实时显示等功能。其次,对医用红外测温仪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温度补偿算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对几种温度补偿算法的比较,选择容错性强,泛化能力强的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测量距离和环境温度补偿,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补偿结果的正确性,误差为±0.1~o C左右。有效降低了环境温度、距离等因素对测温精度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H77;TP212
【图文】:

黑体,能量,波长,定律


霍夫定律是一个极其普遍的定律,从中可以看出物体的吸收率愈大,则也愈大,即好的吸收体必是好的发射体[18]。朗克定律0 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普朗克公式(2-2)。揭示了黑体辐射能的定量关系:( )2105,1CTCM Teλλλ= ( ( )0M λ ,T为黑体辐射能量,1C 为第一辐射常数,6 211C3.7415 10 W m = × 射常数22C1.4388 10 = × μm·K。

红外测温仪,组成框图,原理,红外测温系统


对于大气通常可认为 1a aε = α = τ,则式(3-1)可变为:( ) ( ) ( )o, 1 1obj o sur atmM λ T = ε τ M + τ ε M + τM(3-2)由式(2-4)和式(3-2)得:( ) ( )4 4 4 4o1 1o o u aσ T = σε τ T + στ ε T + σ τT(3-3)其中oT 是人体的实际温度,T 是红外测温系统测量得到的温度,uT 是测量时背景的环境温度,aT 是测量时背景的大气温度,则人体温度为:( ) ( )144 4 4oo11 1o u aT T τ ε T τTε τ = (3-4)3.3 医用红外测温仪总体设计方案

内部结构,触发器,单总线接口,循环冗余校验


图 4.6 DS18B20 封装图 4.6 中各引脚分别为:GND:公共地端;VDD:电源端;DQ:数字信号输入端。DS18B20 的内部结构图如图 4.7 所示,DS18B20 主要由寄生电源电路、64OM 和单总线接口、高温报警触发器 TH、低温报警触发器 TL、高速缓存、温度元件、配置寄存器、8 位循环冗余校验寄存器等部分组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莉萍;龚月香;金学勤;;12家医疗机构体温计使用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4年06期

2 胡学锋;吕永生;漆少廷;苏小建;吴海磊;凌刚;陈晗;;人体体温测量方法概述[J];口岸卫生控制;2013年06期

3 梁蕾;;体温测量的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13年03期

4 彭基伟;吕文华;行鸿彦;武向娟;;基于改进GA-BP神经网络的湿度传感器的温度补偿[J];仪器仪表学报;2013年01期

5 邬俏璇;周婵;郭凤娣;刘凤梅;;3种体温计测量体温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1年01期

6 赵小强;赵连玉;;超声波测距系统中的温度补偿[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8年12期

7 李军,刘梅冬,曾亦可,李楚容,郭明金,黄焱球,刘少波,夏冬林;非接触式红外测温的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陆子凤;红外热像仪的辐射定标和测温误差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2 屈惠明;红外成像电子学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康福;基于超声波测距的倒车防撞报警系统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

2 丁岩;红外体温测量管理系统的设计[D];内蒙古大学;2017年

3 李俊文;基于磁弹效应的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方法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

4 刘咏涵;基于BP神经网络优化算法的供热管网泄漏诊断[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5 彭帅军;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老人智能体温计系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曹明超;红外测温系统的实现与修正[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陶毅阳;穿戴式体温监测设备的服务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赵斌;红外热成像系统前端温度补偿算法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9 杨秋菊;高精度超声波测距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10 陈昊;红外耳温计设计方案与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71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771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4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