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力传感器和致动器的智能感知器件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212
【图文】:
多样的刺激会通过感官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们能够精确地对这些刺激进行感知,而具这些刺激的最好选择。这类感知器件的共换。根据 2016 年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发布市场分析和预测:2015 年,传感器和致动销售额的历史新高。同时该报告预测:越的大容量设备中,例如物联网中数以百计年,在物联网的帮助下,传感器和致动器的(CAGR)增长。另外该报告指出:半自动汽新型应用将是未来市场增长的首要驱动力可弯曲和可折叠等优点无疑为这些新型应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阵列,薄膜 厚度:1-1000 nm 金属,半导晶格) 三个维度都在几个 nm 尺度 金属,半导,几个有记录的例子表明,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人刷机,技术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纳米技术的发展有望影响几乎所有领域(图 1.2)[36]革命。纳米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各种具有优异功能的的不同维度的纳米材料[35]。纳米材料在尺度上介于质也与两者有十分明显的不同。适当地控制纳米尺以及新产品、新设备和新技术。
技 大 学 博 士 学位差,所以压阻材料需要由外部两端施加电压,由于其几何形状变化而变化。这就意味着流过横械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压传感器”。当然,这些传感器不时它们就不需要外部供应电压源阻传感器能够被用来直接检测动移、变形、质量、压力、流量。不同的材料,如导电弹性体、参与压阻传感器的制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设亮,傅建中,陈子辰;可控度/有限元法在热压电仿生热鲁棒结构致动器放置优化中的应用[J];动力工程;2002年03期
2 杜设亮,张伟根,傅建中,陈子辰;热压电仿生热鲁棒结构的致动器最优配置[J];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S1期
3 吴一辉,王立鼎,马建旭;新型微变位致动器的发展及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1996年02期
4 大舟;微型流体致动器的技术水平[J];光机电信息;1997年02期
5 朱美玲,赵淳生,汪风泉;振动控制系统中致动器配置方法的理论研究[J];应用科学学报;1997年01期
6 大舟;新致动器在实践中的应用[J];光机电世界;1994年07期
7 Kazuhide Abe,Kenji Uchino,张传忠;用陶瓷作内电极的BaTiO_3为基的致动器[J];压电与声光;1988年01期
8 王大春;陶瓷致动器及其应用[J];压电与声光;1989年03期
9 内野研二,王大春;压电陶瓷超声波电机[J];压电与声光;1989年04期
10 夏丹;李鸿伯;;ANSYS在电磁致动器中的应用[J];甘肃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应奎;彭仁贵;王媛珍;董晓利;;光致动器用碳纳米管/弹性体复合材料[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复合体系[C];2013年
2 阳学进;邓思琪;李涛涛;张争艳;陶孟仑;陈定方;;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结构设计与静态特性实验研究[A];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新能源装备制造——2014年第四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新能源装备制造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阳学进;邓思琪;李涛涛;张争艳;陶孟仑;陈定方;;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结构设计与静态特性实验[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暨武汉市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4 王振刚;何天虎;;管状介电薄膜致动器的粘弹性行为[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C)[C];2017年
5 文玉梅;;光学系统精密调整用陶瓷致动器的控制[A];第四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6 周浩淼;周又和;郑晓静;;超磁致伸缩致动器非线性振动的主动控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7 张志富;陈定方;李涛涛;邓思琪;;高频驱动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磁场设计与分析[A];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新能源装备制造——2014年第四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新能源装备制造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彭仁贵;王媛珍;唐伟;杨应奎;;碳纳米管/聚硅氧烷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光致机械响应[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复合体系[C];2013年
9 简林柯;李新忠;何钺;;重复控制及其在多致动器同步运动控制中的应用[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10 李勇;吴宏鑫;;采用压电敏感器和致动器的挠性结构振动控制方法研究[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刘海英;微型二硫化钼致动器“力大无穷”[N];科技日报;2017年
2 肖习;中国产轴承致动器在美受调查[N];国际经贸消息报;2002年
3 记者杨金瑞;美国“特保” 瞄准中国[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4 记者 刘霞;美欲开发软体机器人探索地外世界[N];科技日报;2019年
5 孝文;打针不再痛[N];大众卫生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赵三明;SKF:为汽车业提供多种解决方案[N];中国工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杰;基于压力传感器和致动器的智能感知器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常强;新型蛋清水凝胶的合成及多领域应用前景[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3 芮骥才;用于低温两相回路传热的基于磁致伸缩致动微型流体泵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8年
4 孙壮志;生物凝胶电致动器的致动性能及致动偏转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5 孙智涌;微纳操作中智能材料致动器的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6年
6 曹淑瑛;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磁滞非线性动态模型与控制技术[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7 栗大超;硅微机械扭转镜光致动器及其动态测试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沈雪瑾;硅微单侧直脚谐振器与复合V型梁热致动器的机械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9 孙英;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神经网络控制与动态模型及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周详宇;低刚度梁连接组合式超声致动器及其驱动点运动形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瞻;稀土超磁致伸缩致动器无管冷却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9年
2 谢飞;超磁致动器的数学建模研究[D];华侨大学;2019年
3 黄整章;基于压电致动器的微扫描控制系统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4 刘成龙;面向手部运动功能康复的双向软体致动器的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5 滕伟;面向软体机器人的超弹性体材料制备及服役行为研究[D];江苏大学;2019年
6 冯友慧;基于介电高弹体(DE)的致动器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7 管瑞阳;新型软体致动器的设计及在康复手套上的应用[D];安徽工业大学;2019年
8 周培迪;纸基复合材料致动器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9 施晴;基于光热转换的AuNPs-PNIPAm/PAAm致动器的制备和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10 于庆国;仿青蛙游动机器人软体致动器设计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72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772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