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放置无关化的活动识别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06:27
【摘要】: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人体活动识别作为普适计算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人体活动识别技术已经在医疗、军事活动以及体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与位置无关的活动识别这一问题至今还未得到更好的解决。目前,在对基于传感器的活动识别问题的研究中,一般默认传感器放置形式不变并且放置位置固定不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条件显然难以满足。针对传统基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人体活动识别方法的精度过分依赖与加速度传感器设备的放置位置以及形式的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和长短期记忆(Long-Short 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进行活动识别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加速度传感器设备放置方式以及放置位置在非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人体活动识别的准确率。首先,针对加速度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一种基于LSTM与全连接层架构的三轴加速度数据自适应结构,该自适应结构可以自适应的把不同的输入数据调整到一个相似的坐标系中,之后再将该结构的输出输入到CNN网络模型。最后,将LSTM网络进行输出的结果输入到softmax并得到最终的分类结果。由于CNN能够自适应地从浅层次特征中学习提取深层次特征的特点以及LSTM网络能够提取时域特征上下文信息的优势,因此通过该方法进行深度特征提取并分类的结果更加可靠。本文使用Daily and Sports Activities Data Set公共数据集以及针对放置无关化问题自行采集的数据集来构建模型并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深度模型在公共数据集合和非公共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分别可以达到82%和87%左右。同时,还将本文的方法与传统活动识别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先进性。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212;TP183
【图文】:

时间序列,活动识别


然后对针对流程中关键步骤做了详细的分析,同时提出了一种传统活动识别方法,用于研究数据扭曲对于活动识别准确率的影响。2.1 活动识别的一般流程首先给出时间序列的定义,以便于后续有意识的描述相关问题。定义:时间序列通常是指在均匀时间间隔的连续时刻测量的数据和时间的元组,可以表示为式 2-1。 = ( ) ( ) ( ) ( ) (2-1)式中 —— 时刻的数据;n——时间序列的长度。目前人体活动识别更多的被认为是一个机器学习任务,但是更加准确具体的说它应该是一个时间序列分类问题,因为人体的运动数据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产生的,而传感器的所有信号都是时间序列。这个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加以实行: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分类器分类。如图 2-1 所示。

传感器,智能手机,活动识别,人体活动


图 2-4 传感器节点分布主要研究领域为简单人体活动识别,因、下楼、走、跑、快走、躺。研究选择的简单运动形式,其中走,跑,快走等动中考虑到前人对于基于深度学习的放置候使用的都是智能手机,而智能手机在式离散化,代表性不是很强。传感器的实际器的运动自由度,本文设计的数据采集mm)的塑料盒子里,采集过程中使其自,选取了 4 男、4 女作为志愿者(年龄在约为 3 分钟即 18000 帧。活动识别的实现预处理主要包括活动窗口选择,数据的

函数,激活函数


w 点的调整并得到分类结果[51]。传统神经元输出的计算公式如式(3-1)所示。 = ( ( ) ) (3-1)式中 x——输入;y——输出; ——神经元的连接权重;b——偏移量;f——激活函数。激活函数在神经网络提取特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意义在于判定每一个神经元的输出有没有达到特定的阈值,去保证和特征无关的区域不会影响到该特征提取方式的训练[52],使得特征表征性更好。如果没有激活函数,即使特征非常弱,也会得到输出,那样网络就失去了对特征的过滤性[53]。激活函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Sigmoid,tanh,以及 ReLU 等。具体如图 3-1 所示。前两者比较相似,因为 tanh 是 Sigmoid 变形,主要不同在于压缩范围以及均值,但是二者都存在梯度饱和的问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杭妲;自适应结构及其应用背景[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2年07期

2 朱德懋,张方,陈国平;自适应结构减振技术[J];应用力学学报;2001年S1期

3 张连文,夏人伟,曾广武;自适应结构频率和阻尼比的计算[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9年06期

4 阎绍泽,吴德隆;空间飞行器自适应结构技术[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997年06期

5 B.K.Wada,J.L.Fanson,E.F.Crawley,杨一栋,肖征;自适应结构[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1年01期

6 张虹,斯永敏,刘庆国;阻尼减振自适应结构研究概况[J];材料工程;1995年05期

7 陈强华;罗会甫;王素梅;王锋;陈新华;;基于相位测量的角漂移自适应结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气体折射率测量系统[J];光学学报;2012年12期

8 阎绍泽,吴德隆,黄铁球;天基防御系统中的自适应结构技术[J];现代防御技术;1998年06期

9 ;科技书讯[J];传感器世界;1996年12期

10 罗晓平,黄海;自适应结构控制及其空间应用[J];航天控制;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莫则尧;;并行自适应结构网格应用支撑软件框架研制进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9年版)[C];2010年

2 龙连春;阳志光;隋允康;;压电自适应桁架结构的位移调控[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3 徐小文;;AMR自适应结构网格上辐射流体力学显隐耦合时间积分算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0年版)[C];2011年

4 白涛;韩燕娇;刘璐;刘文广;;三维水凝胶细胞支架的构建——从手动操作到自变形和形状记忆[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8分会:高分子科学[C];2014年

5 郑俊;陈玮琪;王宝寿;韩新月;李q;锋;;水黾足部刚毛表面上微螺旋结构的力学诱导机制[A];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6年

6 裘进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的工作介绍[A];智能可变形飞行器发展前景及我们的选择——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2)[C];2009年

7 吕军;刘辉;张洪武;高效伟;;仿生智能材料液固双相耦合几何非线性扩展多尺度有限元计算方法[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4暨第三届钱令希计算力学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常丽君;新材料可感知损伤并自主修复[N];科技日报;2010年

2 剑龙 译;美发明新材料能自我修复[N];国防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大伟;基于自适应结构的飞行器气动和噪声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罗金良;可变约束和机械自适应结构的综合设计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张文斌;汽轮发电机组状态趋势预测及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星利;基于放置无关化的活动识别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徐成凯;面向物联网软件的自适应结构模型[D];苏州大学;2015年

3 顾强强;基于扁曲梁屈曲特性的形状自适应结构单元分析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8年

4 曾亮;自适应结构光实时进行三维重建的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毛君峰;基于自适应结构网格的ALE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6 李飞;飞机自适应机翼的驱动机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方皓;二维图像的多尺度形变与注册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张亚欧;基于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自适应曲壳结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9 王新年;SMA智能复合材料连接钉载分配自适应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10 徐红钦;压电驱动的自适应结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86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786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b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