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面向多任务模式学习与外推的自适应高斯过程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7 17:16
  在机器学习中,自适应多任务模式学习和外推算法可以广泛应用在气候预测、市场波动预警、环境监测、河流流量变化估计等物联网场景中。近年来,多任务高斯过程MTGPs(Multi-task Gaussian Processes)在学习任务间的协同关系和多任务并发预测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比如:从线性结合相互独立的单任务高斯过程模型到直接对任务间的交叉协方差结构建模,使其可以有效地同时对多任务进行自适应模式学习,因而提高了多任务并发预测的精度。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MTPGs都必须对任意变量间两层相关关系进行编码,分别是单任务输入空间内随机变量的相关关系和任务间的协同关系,但是现有方法SM(Spectral Mixture)、GPRN(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 Network)、CSM(Cross Spectral Mixture)在可表达性和可解释性上还需进一步提升,MOSM(Multi-output Spectral Mixture)则存在多任务与单任务的兼容性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影响了自适应多任务模式学习和外推预测的准确率。为了纠正和更好地数学描述这两层相关关系,本论文提出了一种结构化可解释的通用卷积谱混合成分核函数GCSM(Generalized Convolution Spectral Mixture)来构造单任务高斯过程,然后利用这种核函数的交叉卷积机制将其平滑扩展到多任务高斯过程学习的场景中,从而得到了MOCSM(Multi-output Convolution Spectral Mixture)和GCSM-CC(Generalized Convolution Spectral Mixture with Cross Coregionalization)。首先,在高斯过程(Gaussian Processes,GP)机器学习中,表示能力较强的谱混合成分核函数SM可以自适应地从数据中发现模式、进行外推甚至描述变量间的负协方差。由于SM仅仅只是准周期高斯成分的线性加权级数,使得SM难以明确地表示这些成分间的依赖关系。本论文研究了SM成分间的依赖关系、依赖关系的时延和相位特点以及这些依赖关系的作用。通过分析后验协方差和代表性的实例,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框架来分析这种依赖关系的存在性。进一步扩展SM使其可以明确地表示SM成分间的依赖关系,在本论文称之为GCSM。构造满足正定条件的GCSM可以分为两个步骤:1.改造SM成分成为使其可以包含时延θ和相位?,然后利用卷积将改造后的SM成分开根号分解为基成分;2.构造基成分之间交叉相关系数,本质上等同于交叉卷积,该交叉相关系数经过傅里叶变换后成为交叉谱密度。在该方法中,SM仅仅考虑到了基成分的自卷积。如果不考虑时延和相位,相比SM,GCSM没有额外增加超参数的数量。无论是在合成数据集还是在真实数据集上,全面的实验分析和比较表明对SM成分的依赖进行表示可以有效提高GP的自适应学习能力和外推性能,同时还可以利用交叉验证技术来设置依赖关系中是否包含时延和相位。这种性能提升在对自然现象的建模中特别明显,因为自然现象往往较少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而受到物理因素的相干干涉影响较大。其次,受到GCSM的启发,本论文利用交叉卷积来构造了一个新的多通道多输出卷积谱混合成分核MOCSM来解决多通道多输出高斯过程的自适应学习,在这里多通道多输出高斯过程和多任务高斯过程本质一样,一个通道输出对应于一个任务。在MOCSM中,利用交叉卷积来表示不同通道间的依赖关系,该依赖关系也具有时延和相位特点。MOCSM可以同时预测多个输出通道,并且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兼容性。通过在合成数据集和实际物联网数据集上的全面实验表明MOCSM在自适应学习能力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超过当前的最新模型。特别是,考虑一种特殊情况,即当只有一种输出通道需要拟合时,MOCSM可以完美的降级为SM,这是其他的模型所不具备的。与最近提出的MOSM模型做全面对比,在MOSM的幅度信息中混合了信号方差(signal variance)和距离缩放因子(length scale),当不同通道中的谱密度比较相似时,MOSM会产生不合理的局部协方差缩放效果。因此,显然MOCSM具有更好的自适应兼容性和普适性。然后,本论文进一步分析了MTGPs中的高斯过程回归网络框架GPRN,并且针对任务间的协同关系提出了一种参数化解释。GPRN用神经网络来表示多任务建模的协同关系,而在所有基于GPRN的方法中,全部使用了多个通道(神经元)的线性加权和来描述单个任务输入空间的变量关系和任务间的协同关系,而忽略了通道间的交互耦合。鉴于此,本论文赋予该神经网络的多个通道间存在依赖关系并对其进行编码。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多任务高斯过程模型,该模型可以同时模拟两层依赖关系,分别是单任务输入空间内随机变量内在成分间的依赖(即变量内在依赖)和任务间不同协同关系通道的依赖(任务交叉依赖),该模型提升了现有方法的可表达性和可解释性。具体而言,本论文利用交叉卷积来描述GPRN神经网络中各独立通道(神经元)之间的变量内在依赖,其中每个通道都由一个SM成分来描述,再利用耦合区域协同来描述任务间交叉依赖。这两个层次的依赖建立了一种信息管道使得GPRN神经网络中不同的神经元之间可以通信。本论文把这种对GPRN神经网络中神经元之间依赖关系进行显式建模的方法称为通道交叉卷积和耦合区域协同的高斯过程回归网络GCSM-CC。以上方法兼顾了单任务和多任务高斯过程的不同特点,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可解释性、可表达性、普适性和自适应模式学习能力。在合成数据集和物联网数据集上的大量实验表明,本论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单任务和多任务的未来趋势外推预测,相比于现有最新的方法,均表现出了更优的预测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18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问题与目标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目标
    1.2 高斯过程机器学习
        1.2.1 高斯过程的数学解释
        1.2.2 高斯过程的协方差函数
        1.2.3 多任务多输出联合高斯过程
        1.2.4 高斯过程的推断优化与评价
    1.3 MTGPs研究现状综述
        1.3.1 谱混合成分核SM
        1.3.2 高斯过程回归网络GPRN
        1.3.3 交叉谱混合成分核CSM
        1.3.4 多通道多输出谱混合成分核MOSM
    1.4 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
        1.4.1 研究内容
        1.4.2 实验数据集
        1.4.3 主要贡献与创新点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基于通用卷积谱混合成分核GCSM的高斯过程
    2.1 本章前言
    2.2 相关研究工作
    2.3 SM成分的依赖关系
    2.4 SM中依赖关系示例
    2.5 时延和相位依赖的谱混合成分核
        2.5.1 时延和相位编码的高斯成分的交叉卷积
        2.5.2 通用卷积谱混合成分核GCSM
    2.6 GCSM与其他核函数的比较
    2.7 可扩展优化和超参数初始化
        2.7.1 可扩展随机变分推断
        2.7.2 超参数初始化
    2.8 实验分析
        2.8.1 修复具有依赖关系结构的合成信号
        2.8.2 河流流量变化的可信外推
        2.8.3 太阳黑子信号的插值与外推
        2.8.4 二氧化碳浓度的长程外推
        2.8.5 捕捉臭氧浓度的不规则峰值
        2.8.6 预测异常事件干扰的航空收入变化
        2.8.7 多维数据的可扩展预测
        2.8.8 实验结果讨论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多通道多输出卷积谱混合成分核MOCSM的多任务高斯过程
    3.1 本章前言
    3.2 多通道多输出卷积谱混合成分核MOCSM
        3.2.1 利用交叉卷积模拟SM成分间具有时延和相位的依赖关系
        3.2.2 多任务多通道之间的交叉卷积谱成分及其核结构
        3.2.3 MOCSM和MOSM的差异化比较
    3.3 相关研究工作
    3.4 实验分析
        3.4.1 合成数据:同时学习相互依赖的混合信号进行并发预测
        3.4.2 外推气温变化趋势
        3.4.3 外推滑动平均臭氧浓度
        3.4.4 反向外推全球太阳辐射
        3.4.5 在基准数据上的性能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谱交叉卷积和交叉区域协同的耦合高斯过程回归网络GCSM-CC
    4.1 本章前言
    4.2 相关研究工作
    4.3 MTGPs中谱混合核成分的依赖关系
    4.4 高斯回归网络的谱交叉卷积和交叉区域协同
        4.4.1 局部SM核成分的交叉卷积
        4.4.2 全局LMCs的交叉线性区域协同
        4.4.3 GCSM-CC中依赖关系的解释
        4.4.4 与其他MTGPs模型的对比
    4.5 实验分析
        4.5.1 并发预测多个任务的混合信号和任务间交互关系
        4.5.2 模拟不规则的NO浓度
        4.5.3 外推具有振荡行为的臭氧浓度
        4.5.4 学习具有尖峰突变的PM10浓度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论文总结与未来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军超;陈津虎;胡彦平;杨学印;;基于逆高斯过程的加速退化试验失效机理一致性判定[J];强度与环境;2019年05期

2 钟美;赵兵涛;黄朔;;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燃煤烟气汞排放预测[J];动力工程学报;2016年12期

3 李慧琼;;d维平稳高斯过程极集的充分条件及维数[J];数学杂志;2007年05期

4 胡爱平;伍度志;;平稳高斯过程最大值的极限分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5 谢盛荣;一类高斯过程在高水平u上的逗留[J];科学通报;1998年13期

6 陈振龙,徐赐文;d维平稳高斯过程相交局部时的几个性质[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7 侯炳旭;俞冀阳;徐沾杰;江光明;邹志强;;利用高斯过程回归对燃爆单元宽度的预测方法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7年02期

8 李棕;崔得龙;;基于高斯过程回归和强化学习的云资源调度算法[J];电子设计工程;2017年11期

9 吴明;宋博;王锋;唐红;;基于高斯过程分类的调制识别方法[J];计算机仿真;2015年10期

10 陈宗帅;杨昌明;闫利宇;;基于计算机模拟与高斯过程回归的优化设计方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面向任务的高斯过程隐变量模型扩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2 孙立剑;基于高斯过程的复杂光学曲面重建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3 王洪桥;高斯过程回归在不确定性量化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4 陈凯;面向多任务模式学习与外推的自适应高斯过程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9年

5 于晓默;面向制造生产过程的高斯过程优化理论研究及应用[D];广西大学;2015年

6 洪晓丹;基于复杂噪声的高斯过程回归建模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8年

7 潘伟;基于高斯过程的高炉炼铁过程辨识与预测[D];浙江大学;2012年

8 贺建军;基于高斯过程模型的机器学习算法研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房晟辰;基于高斯过程回归及Trust-Tech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D];天津大学;2016年

10 赵伟;复杂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的高斯过程动态响应面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友玲;基于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的深基坑变形预测方法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

2 李勇;杂波环境下基于高斯过程的扩展目标跟踪技术[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张宇;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高铁制动过程速度预测[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4 李烁;考虑测量误差的逆高斯过程退化建模与加速退化试验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5 夏嘉欣;基于带有噪声输入稀疏高斯过程的人体姿态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6 姜珊;基于高斯过程的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构造[D];云南财经大学;2019年

7 朱泓钰;高斯过程模型对股票价格的预测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8 杨成飞;基于高斯过程的智能采样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9 范箫鸿;基于PSO算法和高斯过程的微波器件优化设计[D];江苏科技大学;2019年

10 周雪;基于高斯过程模型的室内定位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87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787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5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