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缠绕张力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8 16:35
   缠绕张力控制系统广泛的应用于造纸、纺织等行业,钢带缠绕预应力模具生产是一种重要的张力控制应用,只有稳定、精确的控制卷材张力才能保证良好的模具预应力均匀分布,提高模具产品使用寿命。缠绕张力控制系统是一种多变量、时变性、强耦合的复杂控制系统。模具缠绕过程中,因为半径变化、卷材材质等因素导致张力抖动问题,影响产品加工质量。因此开展缠绕张力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对提高张力的控制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钢带缠绕预应力模具生产为研究对象,研究缠绕张力控制系统控制策略,抑制张力抖动,提高张力的控制性能。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缠绕张力控制系统控制理论研究。针对钢带缠绕预应力模具生产的应用,采用了双电机缠绕张力控制系统结构,分析了缠绕张力形成原理,特别对产生张力抖动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缠绕张力控制系统的收卷部分和放卷部分动力学数学模型。缠绕张力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根据钢带缠绕预应力模具的张力要求,提出了基于阈值切换的缠绕电机的起、停顺序控制策略。放置模具的收卷辊采用恒线速度闭环控制策略,放置卷绕钢带的放卷辊采用张力闭环控制策略。通过分析、比较目前采用的张力控制系统控制器的几种控制算法,提出了放卷侧张力控制器和收卷侧速度控制器的控制算法。缠绕张力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应用Matlab/Simulink,对双电机结构缠绕张力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建模。分别对收卷侧速度控制器及放卷侧张力控制器采用不同控制算法时的系统运行的控制性能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特别是开展了它们对于张力抖动的抑制效果的仿真实验比较。提出张力积分分离模糊PID控制策略抑制张力抖动,设计控制系统。融合模糊控制和积分分离PID控制各自的优势,提出了张力的积分分离模糊PID控制算法,设计了积分分离模糊PID张力控制器。针对钢带缠绕预应力模具的恒张力和变张力两种控制要求,并考虑缠绕半径扰动因素,进行了积分分离模糊PID张力控制系统仿真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该策略对张力抖动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最后,依托钢带预应力模具缠绕实验平台,完成了PLC监控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
【学位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G76;TP273
【部分图文】:

缠绕张力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永磁同步电机动态数学模型

收卷,仿真曲线,半径,变转速


收、放卷初始半径 Rf0、Rs00.1m卷材厚度 h 0.001m卷材宽度 w 40mm弹性模量 E 200KN/mm2放卷给定线速度 v20.2m/s张力给定值 F 2000N制策略仿真卷侧的恒线速度闭环控制分析研究可知,为了保持收进行电动机变转速调节。为了验证收卷电机的变转速的双电机结构缠绕张力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其中速度时间设置为 t=15s,在 Matlab/Simulink 中进行仿真实如图 4.14 所示,收卷电机变转速调节仿真曲线如图 4

收卷,变转速,仿真曲线,电机


图 4.15 收卷电机变转速调节仿真曲线侧速度控制器在选用不同控制算法时对线速度控制4.13 中的双电机结构缠绕张力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度设定为 vs=0.2m/s,收卷侧速度控制器的控制算器中 PID 控制的比例、积分、微分初始参数分为;当采用模糊自适应 PID 控制算法时,根据模型仿变化量和量化因子的计算公式(3.3)和比例因子Kec_v=0.01,比例因子 K kp_v=2、 K ki_v=0. 2、K k模糊自适应 PID 控制算法比其它控制算法对收卷图 4.13 中的速度控制器分别采用 3.2 节中分析研究算法和模糊自适应 PID 控制算法。ulink 中对收卷侧速度控制器采用 PID 控制算法的 PID 控制方式的收卷侧线速度仿真曲线如图 4.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平;吴伟泉;;张力控制系统及常见故障排除[J];印刷技术;2014年10期

2 穆明;曹少中;;基于运动控制器的卷筒纸印刷机张力控制系统研究[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4年03期

3 于前洋;李朝阳;刘伯翔;胡存举;;胶片速度与张力控制系统[J];光学机械;1988年05期

4 赵连友;韩绍生;安致平;;KN-6皮革编织机张力控制系统的分析[J];皮革科技;1988年08期

5 张雪亭;;磁带生产过程中张力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探讨[J];磁记录材料;1988年03期

6 缪振华 ,陈益根;力矩半径变化的张力控制系统设计[J];金属制品;1989年S1期

7 朱刚恒;林金娟;;一种新的张力控制系统[J];东南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8 杨公源;王俊省;李核心;;一种新型退绕张力控制系统[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9 刘兆峰;张永坚;陈兆柱;;单片机张力控制系统的研制和控制方法的探讨[J];中华纸业;2011年04期

10 林斌;平整机张力控制系统的改造[J];南方金属;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洁;孙燕京;李振兴;庄严;;镀锌生产线新型张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A];中国钢铁业2014增刊[C];2014年

2 刘宏;邱宗明;李林;;带状弹性织物张力控制系统研究[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3 安连祥;刘新艳;刘永刚;宴俊秋;;基于自适应的机架间张力控制系统研究与仿真[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4 慈春令;荣炳林;;最优控制在冷连轧机张力控制系统中的应用[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5 史伟民;杨薇;;基于PLC的多轴传动张力控制系统设计[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史伟民;杨薇;;基于PLC的多轴传动张力控制系统设计[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白宏成;邝伯诚;;石膏板护面纸张力控制系统的MATLAB计算及仿真[A];新型建筑材料技术与发展——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新型建筑材料论文集[C];2003年

8 孙智慧;;包装机卷筒材料供送过程张力控制系统的设计[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孙智慧;;包装机卷筒材料供送过程张力控制系统的设计[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穆征;张冶;;络纱张力控制系统分析[A];“东飞马佐里杯”2009年扩大自动络筒机推广应用、节约用工、提升产品质量档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会勇;BTSR公司推广张力控制系统[N];中国纺织报;2009年

2 许鹏 周海丰 范颖晖;张力控制系统在检品机的应用[N];中国包装报;2010年

3 曹希海;凹印机张力控制系统及其故障排除[N];中国包装报;2001年

4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杨勇;施耐德ATV-IMC在浆纱机张力控制系统上的应用[N];中国纺织报;2013年

5 安连祥 刘新艳 刘永刚 宴俊秋;基于自适应张力控制系统研究与仿真[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6 庞少朋 韩武;涂布机张力控制系统的探讨与研究[N];中国包装报;2013年

7 ;HiTension~((R))—机架间张力控制系统控制和监视轧制过程的新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8 田文;美塞斯中国公司正式开业[N];中国包装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任胜乐;纤维缠绕运动中精密张力控制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钟天宇;大惯性负载双向电液比例张力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寿斌;缠绕张力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济南大学;2019年

2 彩凯;轧染机多单元张力控制系统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3 刘英磊;多轴伺服张力控制系统的设计及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9年

4 林振宇;宝钢连续退火生产线活套张力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D];东北大学;2015年

5 杨健;基于Fuzzy-PID的纤维缠绕张力控制系统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6 陈晨;纤维缠绕高张力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7 许凯;导爆管生产线收卷张力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东北大学;2017年

8 王梦然;多线切割机张力控制系统研究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8年

9 王露露;用于悬浮包装的机械装置及其张力控制系统的设计[D];陕西科技大学;2018年

10 张蕾;薄膜涂敷装置张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21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821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3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