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无线能量采集技术的室内传感器网络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3 16:47
  近年来,无线通信领域中能量损耗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然能源的过度使用会造成资源枯竭、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在倡导“绿色通信”的背景下,能量采集(Energy Harvesting,EH)技术逐渐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传统的EH技术主要从光能、水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中采集能量,但外界环境是随机变化的,不能提供稳定的能量供应,而且在传感器网络中,通信节点大多数由电池供电,但在自然条件险恶的环境中,更换电池是极其不便的。因此,最大限度地延长无线网络的生命周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众多的科研工作者将目光逐渐聚焦到从无线射频(Radio Frequency,RF)信号中采集能量,与从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中采集能量相比,此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同时进行能量收集和信息传输,这种EH技术也称为无线携能通信(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SWIPT)技术。基于SWIPT技术,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对数正态(Log-normal)衰落信道下,采用放大转发(Amplify-and-Forward,AF)的单向传输中继协作系统...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无线能量采集技术的室内传感器网络性能研究


具有SWITP的协作网络

系统模型图,技术,能量,信息传输


第二章基于无线携能技术的协作通信7第二章基于无线携能技术的协作通信2.1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中继网络很好地结合了SWIPT技术和协作中继技术,其中SWIPT技术可为能量受限的通信网络提供一种绿色环保的解决途径,协作中继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无线通信网络的信息传输效率,提供高效的通信服务。通过将SWIPT技术和协作中继技术的优势结合起来,信息的传输速率和能量传输效率可得到有效的改善,对无线通信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图2-1表示一个SWIPT协作网络,其中能量受限的中继节点协助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信息传输。因此,中继节点需要从源节点广播的RF信号中获取能量,该能量可以存储在可充电电池中,然后将其用于通信链路的信息传输[15]。图2-1具有SWITP的协作网络2.2无线能量接收技术在SWIPT系统中,接收机接收到电磁波信号后,在信息解码的同时,要实现对同一束射频信号的能量进行采集,使其用于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转或贮存便于后期使用。图2-2为SWIPT系统模型图:图2-2SWIPT系统模型图文献[22]提出了三种众所周知的接收机结构:理想(Ideal)型接收机、时隙切换

框图,接收机,时隙,原理


第二章基于无线携能技术的协作通信8(TS)型接收机和功率分配(PS)型接收机。2.2.1理想型接收机当接收器接收到RF信号后,从同一束RF信号中采集能量的同时进行信息解码。由于解码信息之后,也会耗尽其携带的所有能量,设备后续不能再采集能量。因此,在实际的通信网络中,理想型接收机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作为SWIPT系统的信息速率的理论上限[1]。以上所述就是理想型接收机的工作原理。2.2.2时隙切换型接收机TS型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在第一时隙内,接收机将源节点传输过来的信号全部用于采集能量。在下一时隙内,将接收信号全部用于信息解码。其中能量采集和信息处理的时间占比称之为时隙分切换因子,即图2-3的字母。图2-3为TS接收机的原理框图[9]。图2-3时隙切换接收机的原理框图2.2.3功率分配型接收机PS型接收机的工作过程:当接收到源节点发送的信号时,一部分信号用于收集能量,另一部分信号用于信息传输,信号用于能量采集和解码信息的比例称为功率分配因子。图2-4表示PS型接收机的框图[9]。图2-4功率分配型接收机的框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SWIPT的全双工中继协作系统能效研究[J]. 闫怡菲,张顺外.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2]基于SWIPT的协作中继系统动态时间分配策略[J]. 宁倩丽,李陶深,王哲.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3]LDPC码在各种衰落信道中性能分析[J]. 尹芳,滕舟,仇洪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03)

博士论文
[1]双向中继系统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算法的分析与设计[D]. 楼思嘉.南京邮电大学 2014
[2]阴影相关复合衰落信道下的分集中断性能研究[D]. 张锐.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多用户多中继无线携能通信系统性能优化算法研究[D]. 贾英林.北京邮电大学 2019
[2]SWIPT协作通信系统资源分配与中继选择联合方案研究[D]. 陈珊珊.华南理工大学 2019
[3]优化能量利用的多中继选择和协作传输研究[D]. 何花.广西师范大学 2018
[4]多天线远场无线能量采集系统及应用[D]. 唐大津.华南理工大学 2017
[5]Nakagami平坦衰落信道仿真模型研究[D]. 郭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14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914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7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