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_x传感器用复合敏感电极的制备及性能
本文关键词:NO_x传感器用复合敏感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NO_x不仅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而且对人身体也有着严重的危害,所以开发对NO_x响应迅速、敏感性能高且适合高温操作的传感器十分必要。固体电解质型NO_x传感器逐渐被学者所关注研究,其中具有磷灰石结构的硅酸镧基固体电解质有优异的电性能。研究Si位双掺杂的硅酸镧对其电性能的影响,采用湿化学浸渍技术制备了La_(0.8)Sr_(0.2)Fe_(0.8)Cu_(0.2)O_(3-δ)(LSFC)、LaCrO_3(LCO)纳米复合敏感电极,与硅酸镧基片组装成NO_2的电流型传感器;并测试了电解质电性能和传感器敏感性。利用XRD,SEM及EDX表征手段对硅酸镧样品和敏感电极进行表征。采用氧化物的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Si位双掺杂的硅酸镧La10Si5Al XNYO_27±δ(N=W、In;X=0、0.5、0.7、0.9、1;Y=1、0.5、0.3、0.1、0)。发现当Al和W、In共掺杂时电导率均高于其单掺本身,其中La10Si5Al0.9W0.1O_26.65(LSAW)在800℃时电导率最高,σ=2.23×10-2 S·cm-1;La10Si5Al0.9In0.1O_26.5(LSAI)电导率略小于前者,σ=2.12×10-2S·cm-1;说明Al与少量的W或In共掺杂取代一个Si位可以提高电解质本身的电导率。采用湿法浸渍技术在硅酸镧基片上制备了La_(0.8)Sr_(0.2)Fe_(0.8)Cu_(0.2)O_(3-δ)(LSFC)纳米颗粒敏感材料,制成了NO_2电流型传感器,对其敏感性能进行测试,在800℃下该传感器的灵敏度最高,响应值最大。传感器在稳定性和选择性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复合金属纳米敏感材料LaCrO_3(LCO)采用湿法浸渍技术制备,与硅酸镧基电解质基片组合成NO_2电流型传感器,传感器响应信号与NO_2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O_2对传感器的选择性影响较大。在LCO上浸渍Na元素之后,传感器的灵敏度降低。
【关键词】:硅酸镧 NO_2电流型传感器 敏感电极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851;TP2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1
- 第1章 文献综述11-23
- 1.1 硅酸镧基固体电解质11-16
- 1.1.1 硅酸镧基氧离子导体的结构12
- 1.1.2 硅酸镧基氧离子导体的传导机制12-13
- 1.1.3 掺杂型硅酸镧电解质的研究进展13-14
- 1.1.4 硅酸镧基氧离子导体的合成方法14-16
- 1.2 固体电解质型NO_x传感器研究现状16-19
- 1.2.1 电流型NO_2传感器16-17
- 1.2.2 混合位型NO_2传感器17-18
- 1.2.3 阻抗型NO_2传感器18-19
- 1.3 敏感电极的分类19-21
- 1.3.1 单一金属氧化物型敏感电极19-20
- 1.3.2 钙钛矿型敏感材料20-21
- 1.3.3 尖晶石型敏感材料21
- 1.4 课题的提出21-23
- 第2章 实验研究方案23-28
- 2.1 研究目标23
- 2.2 研究内容23-24
- 2.2.1 硅酸镧基体的制备及性能测试23
- 2.2.2 多孔骨架的制备23
- 2.2.3 采用LSFC为敏感电极制备电流型NO_2传感器23
- 2.2.4 采用LCO为敏感电极制备电流型NO_2传感器23-24
- 2.3 创新点24
- 2.4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24-25
- 2.5 实验内容25-28
- 2.5.1 La_(10)Si_5Al_XN_YO_(27±δ)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25-26
- 2.5.2 敏感电极及电流型NO_2传感器的制备和性能研究26-28
- 第3章 Si位双掺的La_(10)Si_5Al_XN_YO_(27±δ)硅酸镧基体的制备及性能测试28-38
- 3.1 实验内容28-29
-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29-37
- 3.2.1 物相分析29-30
- 3.2.2 微观形貌分析30-32
- 3.2.3 阻抗谱与电导率分析32-37
- 3.3 小结37-38
- 第4章 基于纳米LSFC复合敏感电极电流型NO_2传感器敏感性能的研究38-49
- 4.1 实验过程38-40
- 4.1.1 具有多孔结构的LSAI电解质基片的制备38
- 4.1.2 纳米LSFC复合敏感电极的制备38-40
- 4.2 结果与讨论40-47
- 4.2.1 基于纳米LSFC敏感电极的物相分析40
- 4.2.2 基于纳米LSFC敏感电极的SEM分析40-42
- 4.2.3 传感器的性能测试42-47
- 4.3 小结47-49
- 第5章 基于纳米LCO复合敏感电极电流型NO_2传感器敏感性能的研究49-63
- 5.1 实验过程49-50
- 5.1.1 具有多孔结构的LSAW电解质基片的制备49
- 5.1.2 纳米LCO复合敏感电极的制备49-50
- 5.2 结果与讨论50-62
- 5.2.1 基于纳米LCO敏感电极的物相分析50
- 5.2.2 基于纳米LCO敏感电极的SEM分析50-52
- 5.2.3 传感器的性能测试52-62
- 5.3 小结62-63
- 结论63-64
- 参考文献64-70
- 致谢70-71
- 导师简介71-72
- 作者简介72-73
- 学位论文数据集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贵春;分解NO_x的新陶瓷[J];环境导报;2000年03期
2 王贵春;分解NO_x的新陶瓷[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1999年04期
3 张大康;;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降低NO_x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6年05期
4 郭爱兵;卿山;徐娟;;回收硝铵废液对第2吸收塔NO_x排出量的影响[J];化肥工业;2008年03期
5 罗孟飞,余敏,袁贤鑫;吡啶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的氧化和NO_x生成的控制[J];应用化学;1995年04期
6 王开文;;不锈钢和特殊钢酸洗过程中NO_x与酸雾污染控制技术[J];环境工程;1987年01期
7 苍大强,关运泽,毛一心,张先棹,白皓,聂雄芳,宗燕兵;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超低NO_x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3年02期
8 董文彬;朱林;朱法华;;中美两国火电厂NO_X控制政策比较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2期
9 李楠;朱宇君;袁福龙;;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分解NO_x的研究[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9年02期
10 黄桂兵,白敏冬,王宁,依成武,董克兵;内燃机尾气电离放电脱除NO_X研究[J];交通环保;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建人;郑友取;孙平;岑可法;;大型电站锅炉炉内NO_x生成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赵宏;陈峰;程淑芬;伍耐明;;强声激励助燃风影响燃烧器NO_x生成的实验研究[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王娟;毛羽;张建国;刘义中;;扁平焰燃烧器出口流场、温度场及低NO_x生成的数值模拟[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周筠;郄秀书;;青藏高原闪电与NO_x浓度的地面同步观测[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刘峰;宫明明;陈鹏;安振刚;;蓄热式台车加热炉NO_X生成特性数值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伟锋;;600MW锅炉NO_X排放控制技术研究[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3)[C];2008年
7 朱军远;张仕涛;王学武;陈挺;;燃烧室降低NO_x排放的优化方案[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发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洁;孙s钍,
本文编号:292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9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