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管道清淤机器人的研制及其清淤泵送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04:03

  本文关键词:管道清淤机器人的研制及其清淤泵送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市政管道系统如同一个城市的动脉,它的拥堵畅通情况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正常运行,其中排水管道的阻塞会造成城市内涝。经常的清理淤积物是保持管路通畅最为有效的方法。目前的清淤主要靠人工,对于大直径主干管道,人员进入清理还可行,对于大量的小直径支线管道,人员无法进入,只能局部疏通,严重的只能开挖,影响城市功能。对于诸多人员不可进入的场合,采用机器人作业是非常有效的。机器人技术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方向之一,也是未来制造产业发展方向。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管道探测机器人能够在管道中完成管路缺陷检测,为管道施工的验收提供了新的手段。本论文研制了一种以压缩空气为动力,适用于小直径的管道,且具有清淤、探测及视频实时传输功能的清淤机器人。所研制的机器人采用前后两盘结构,各自带有支撑气缸,两盘之间有推进气缸以及波纹管相连接。当机器人放到排水管道中后,其各个气缸依照控制顺序分别动作,实现在排水管道中行走,同时驱动波纹泵吸排淤泥,淤泥通过排污管输送到地面。淤积物含水量的不同直接影响机器人清淤的性能与状态。本论文对不同含水量淤积物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推导出淤积物的粘度与其含水量的关系,确定出输送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受力情况,进而建立了淤积物在管道中运动过程的静、动态特性。同时也对波纹泵的压力、流量特性完成了理论计算。结合方案设计与理论分析结果,完成了机器人机械结构元器件的选型与加工,机械系统的安装调试;完成了基于单片机的逻辑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实现了视频传输;进行了清淤机器人样机整体的研制、调试以及实验室试验。本论文研制的管道清淤机器人具有在管道内行走、清淤、检测等功能,为实现城市管道清淤的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管道机器人 清淤 波纹泵 二相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90.3;TP242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24
  • 1.1 课题选题背景和意义12-13
  • 1.2 机器人技术的研究现状13-17
  • 1.3 管道机器人的研究现状17-20
  • 1.3.1 管道机器人的类型17-18
  • 1.3.2 管道机器人发展现状18-20
  • 1.4 清淤机器人发展现状20-22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22-24
  • 2 管道清淤机器人的方案研究24-38
  • 2.1 管道清淤机器人工作原理的设计24-25
  • 2.2 机器人整体参数的确定25-26
  • 2.3 机器人驱动方式的选择26-27
  • 2.4 机器人行走方案的设计研究27-29
  • 2.5 机器人清淤系统方案的设计研究29-32
  • 2.5.1 泵送机构的方案研究29-32
  • 2.5.2 泵类型的确定32
  • 2.6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方案研究32-36
  • 2.6.1 控制方案的制定32-36
  • 2.6.2 控制方案的研究与选取36
  • 2.7 机器人辅助功能的方案研究36
  • 2.8 本章小结36-38
  • 3 管道清淤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设计38-50
  • 3.1 行走机构的设计38-41
  • 3.1.1 行走机构中安装盘的设计39-40
  • 3.1.2 伸缩缸与泵体位置关系的设计与确定40-41
  • 3.2 清淤系统的设计41-49
  • 3.2.1 泵送系统的设计41-42
  • 3.2.2 淤泥导入机构的设计42-48
  • 3.2.3 淤泥导出机构的设计48
  • 3.2.4 排污管的设计48-49
  • 3.3 本章小结49-50
  • 4 淤泥的流体力学特性与输送阻力分析50-72
  • 4.1 淤泥物理性质的研究50-59
  • 4.1.1 研究方法的确定50-52
  • 4.1.2 淤泥流变的分析研究52-57
  • 4.1.3 排污管内淤泥流速的计算57-59
  • 4.2 清淤系统中排污管内淤泥的受力分析59-64
  • 4.2.1 排污管内淤泥流态的判定59-60
  • 4.2.2 排污管内淤泥所受沿程阻力的计算60-63
  • 4.2.3 排污管内淤泥重力势能损失计算63-64
  • 4.2.4 排污管内局部阻力损失计算64
  • 4.2.5 排污管道内淤泥总阻力损失计算64
  • 4.3 管道清淤机器人气缸元件的选型与校验64-70
  • 4.3.1 伸缩缸的受力计算及选型64-68
  • 4.3.2 支撑缸的受力计算及选型68-70
  • 4.4 本章小结70-72
  • 5 管道清淤机器人波纹泵的力学分析与研究72-82
  • 5.1 波纹泵泵体的力学分析72-77
  • 5.1.1 波纹管的弹性计算72-75
  • 5.1.2 波纹管的应力计算75-77
  • 5.2 波纹泵有限元的模拟分析77-81
  • 5.2.1 有限元分析中的理论计算77-78
  • 5.2.2 波纹泵模型单元体性质的确定78-79
  • 5.2.3 实体模型的建立及有限元分析79-81
  • 5.3 本章小结81-82
  • 6 管道清淤机器人样机的制作与实验82-94
  • 6.1 样机行走机构的制作与实验82-84
  • 6.1.1 行走机构的制作82-83
  • 6.1.2 行走机构动作的实验验证83-84
  • 6.2 样机清淤系统的制作84-85
  • 6.3 样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85-88
  • 6.3.1 控制程序的编写与仿真86
  • 6.3.2 控制面板的制作及实验86-87
  • 6.3.3 控制系统的制作87-88
  • 6.4 样机视像设备的选型及安装88-90
  • 6.5 管道清淤机器人样机的管道实验90-91
  • 6.6 管道清淤机器人经济技术分析91-93
  • 6.7 本章小结93-94
  • 7 总结与展望94-96
  • 7.1 总结94
  • 7.2 展望94-96
  • 参考文献96-100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00-104
  • 学位论文数据集1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朔;王磊;;核电站检修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S2期

2 刘海波;;国外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背景、模式、现状分析及其前景展望[J];机械与电子;1985年04期

3 陈荣祥;刘宵惠;;中国机器人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设想[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4 刘安心,杨廷力;用连续法求一类混合链机器人机构的全部位置正解[J];机器人;1995年03期

5 李元宗,史贵柱,武利生;管内步伐式行走机器人[J];机器人;1998年05期

6 宋立博,吕恬生,袁池;从动轮式溜冰机器人原理与直线溜冰时的动力学性能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7期

7 李云江,荣学文,江浩,樊炳辉;新型喷射混凝土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J];新技术新工艺;2002年06期

8 贾庆轩,魏秋霜,孙汉旭,李端玲;并联微动机器人的研究现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9 邓宗全,陈军,姜生元,孙东昌;六独立轮驱动管内检测牵引机器人[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10 杨福馨;机器人技术在包装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世界;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张铁;叶凯麟;谢存禧;;比赛用手动机器人机构的设计与制作[A];第11届粤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马书根;;中国有必要用机器人吗?——多关节机器人的开发[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李立;张登材;刘朝晖;陈永;;周期信号扰动法应用于机器人机构混沌运动的控制[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凯军;应鸿;鲁守银;;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的开发背景及技术动向[A];浙江电力科学发展[C];2005年

5 董亚超;秦余新;刘青松;钱建华;向文元;;福岛核事故后核电站救援机器人研发现状和特征[A];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芮执元;许巍;;电解质一级清理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姜莹;郭小萍;赵娟平;;一种全方位移动型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制[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4年

8 贾磊;李贻斌;王孝红;扬超英;隋青美;吴耀华;张承进;;第十七篇 自动化工程[A];2007-2008山东省学科发展报告[C];2008年

9 徐勇明;张培仁;郑旭东;;四轮F180型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方法[A];2004中国机器人足球比赛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徐礼钜;吴朝彬;雷勇;吴江;;七重修正四面体变几何桁架机器人的间接位置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将辉;机器人需求逐年增长 产业化需多方合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2 谈大龙 卢桂章 贾培发;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机器人[N];科技日报;2000年

3 记者 胡斌;哈工大机器人“走”出实验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4 郑东鸿 于海;机器人 工业生产的“生力军”[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5 本报记者 夏杰生 王庆;中国机器人 构筑新生活[N];中国冶金报;2001年

6 记者 朱伟光 通讯员 刘培香;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在哈工大诞生[N];光明日报;2005年

7 ;给机器人插上理想[N];徐州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杨晓东;云南智能型烟叶开包机实现多项突破[N];云南科技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彦;给机器人以灵性[N];黑龙江日报;2005年

10 记者 熊燕;智能型烟叶开包机在滇研发成功[N];云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宏伟;气动单足机器人垂直跳跃动态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白阳;重心自调整的全方位运动轮椅机器人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猛;仿青蛙跳跃机器人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杨清梅;基于数据融合的拱泥机器人检测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5 张忠林;“穿地龙”机器人转向机构与位姿检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薛颂东;面向目标搜索的群机器人协调控制及其仿真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7 张连存;布设式机器人抗过载机构及差异化的人机交互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项宏伟;便携式可变形履带式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运动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9 卜迟武;风机叶片打磨机器人的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10 毛世鑫;辐射对称仿生柔体机器人协同推进机理及实现技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辉;军用球形机器人的概念研究及工作特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宋岩;一种尺蠖式爬行机器人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巩喜然;爬楼梯载人轮椅机器人技术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王晓芸;轮腿复合式救援机器人机构分析与仿真[D];燕山大学;2015年

5 王玉博;下肢步态康复训练机器人的设计与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6 范泽峰;床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结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张臣;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移动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8 何笑寒;核电站救灾机器人轨迹规划与跟踪[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9 李思齐;基于ODE的四足机器人动力学仿真平台研究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5年

10 赵龙;独轮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及力矩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管道清淤机器人的研制及其清淤泵送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344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5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