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飞秒激光加工的微孔单模光纤液体折射率传感器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飞秒激光加工的微孔单模光纤液体折射率传感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有的拉锥光纤传感器因制作简单、实用性高、分辨率高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研究。但是为了提高拉锥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通常需要把光纤拉制的又细又长,常见的拉锥光纤传感装置光纤的锥区长度达到几厘米,等腰区直径达到纳米量级,因此在测量和应用过程中传感装置不易保存,并且不利于微小环境测量。而由于现有的微孔传感装置主要通过改变孔内折射率来实现传感,所以对于广泛应用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飞秒激光器加工的微孔拉锥光纤传感装置,该传感装置锥区长度较短,锥区直径较大,传感头利于保存,并可用于微小环境的测量。本文提出微孔拉锥光纤液体折射率传感器,该传感器是基于拉锥光纤中的光功率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特性来实现对外界液体折射率的测量。拉锥光纤的锥区长度不超过800μm,锥区直径大于30μm,采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在拉锥光纤纤芯位置制作微孔,封孔以后孔内为空气。单模光纤通过拉锥作用减小了纤芯直径而导致纤芯中的部分光功率转移到了包层中,光纤包层中的光波功率随拉锥处外界液体折射率的变化而变化,因而,通过探测拉锥光纤的光功率就能实现对液体折射率的测量。纤芯处的微孔充当一负透镜,具有发散光的作用,使纤芯中沿轴向传输的光波功率更多的进入到包层,外界液体折射率发生变化时由于微孔的作用导致包层中更多光波的功率发生变化,因而不用将拉锥光纤拉制很细即可实现对液体折射率的高灵敏探测。本文讨论了拉锥光纤传感装置传感头的不同参数对液体折射率测量结果的影响。利用光线传输原理实际分析了孔在不同位置、不同拉锥直径时对于传感灵敏度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孔的存在对于芯包分界面入射角的影响,制作模拟曲线,模拟曲线表明:随着拉锥光纤直径的减小,传感装置测量外界液体折射率的灵敏度会增加;孔的位置距离等腰区越近,传感装置的灵敏度也会增加。实验结果与所提出理论相符合。本文中详细说明了拉锥传感头的制作过程,并分列出加工过程光学器件与传感头参数的关系。本实验通过配置甘油与水的混合溶液得到折射率范围为1.333-1.445之间的液体,折射率间隔为0.014,将传感探头依次置于上述溶液中,每次测量之前用乙醇清洗传感头。实验采用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激光通入传感装置,记录传感头周围液体折射率改变时,输出端传输损耗的改变。通过origin软件给出光传输损耗与折射率变化的关系,得到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在1.417-1.445范围内最高可达到214.29d B/RIU。
【关键词】:拉锥光纤 微孔 液体折射率 飞秒激光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12;TN24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光纤传感器概述11-13
- 1.1.1 光纤传感器的原理11
- 1.1.2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11-12
- 1.1.3 光纤传感器的优点12-13
- 1.2 折射率传感器的研究13-16
- 1.2.1 折射率测量技术的几种方法13-14
- 1.2.2 用光纤传感器测量液体折射率的方法14-16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16-18
- 第2章 玻璃光纤的特性研究18-24
- 2.1 光纤的分类18-20
- 2.1.1 按光纤的制作材料分类18
- 2.1.2 按照折射率分布分类18-19
- 2.1.3 按光波在光纤中的传输模式分类19-20
- 2.2 单模玻璃光纤的主要特性20-22
- 2.2.1 一些与本实验有关的参数20-22
- 2.3 光纤中的光线传输22-24
- 2.3.1 阶跃光纤中的光线分析22-23
- 2.3.2 光线传输理论23-24
- 第3章 拉锥光纤与微孔光纤的特性研究24-31
- 3.1 拉锥光纤传感装置的特性研究24-27
- 3.1.1 拉锥光纤的传感机理24-26
- 3.1.2 拉锥光纤传感器的研究现状26-27
- 3.2 微孔光纤传感装置的特性研究27-30
- 3.2.1 单孔光纤液体折射率传感装置的传感机理27-28
- 3.2.2 多孔传感装置的传感机理28-29
- 3.2.3 微孔光纤传感器的研究现状29-30
- 3.3 新型传感装置的提出30-31
- 第4章 微孔拉锥光纤液体折射率传感器的传感机理31-40
- 4.1 微孔拉锥光纤传感器测量折射率的原理31-34
- 4.2 影响传感装置灵敏度的因素34-35
- 4.2.1 孔的位置对于传感装置灵敏度的影响34-35
- 4.2.2 等腰区半径对于传感装置灵敏度的影响35
- 4.3 非平行光线光传输过程的讨论35-38
- 4.4 光线在等腰区包层中的传播情况38-40
- 第5章 微孔拉锥光纤液体折射率传感器的实验过程40-51
- 5.1 锥形单模光纤的制作方法40-42
- 5.2 微孔拉锥单模光纤的制作方法42-46
- 5.2.1 飞秒激光对透明介质材料的加工机理42-43
- 5.2.2 微孔拉锥单模光纤的制作43-45
- 5.2.3 封闭微孔的方法45-46
- 5.3 锥区微孔玻璃光纤液体折射率传感器的传感系统46-48
- 5.3.1 传感装置的主要结构46-47
- 5.3.2 传感装置中的折射率测量环境47
- 5.3.3 拉锥光纤液体折射率传感装置实验47-48
- 5.4 锥区微孔光纤液体折射率传感装置实验48-51
- 5.4.1 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48-50
- 5.4.2 实验结论50-51
- 论文总结与展望51-53
- 参考文献53-57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德慧;;浸液法测量单透镜的折射率[J];应用光学;1983年04期
2 张汉壮,国秀珍,姜云,金光旭;相干场作用下介质的探测谱及折射率谱的实验测量[J];光学学报;2000年04期
3 阎冰,陈万湘;C_(60)对有机聚合物折射率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4 解延雷;张涛;朱民;辛督强;;一种二元溶液折射率的计算方法[J];光学技术;2006年S1期
5 俞世钢;;液体折射率测定方法分析[J];光学仪器;2007年04期
6 尉继征;黄宇彬;景遐斌;;傅里叶变换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频率对金膜表面溶液折射率响应[J];应用化学;2012年02期
7 缪庆元;崔俊;胡蕾蕾;何健;何平安;黄德修;;载流子导引的折射率变化偏振相关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20期
8 马文英;罗吉;许诚昕;凌味未;汪为民;;金属纳米结构对光谱响应及折射率灵敏度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2年12期
9 张树业 ,康维国 ,常丽华 ,文明珠 ,段国正 ,李玉环;多用双变折射仪及其在矿物折射率测定中的应用[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10 宋德慧;;红外折射率的测定与经验公式的讨论[J];应用光学;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耀熊;;折射率微球传感器及其在生物医学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王雨雷;吕志伟;何伟明;;强激光在非线性介质中的自聚焦特性[A];江苏、山东、河南、江西、黑龙江五省光学(激光)联合学术'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谭婵源;黄耀熊;;溶液折射率与其温度和浓度的关系研究[A];广东省生物物理学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岳良跃;查悦明;黄耀熊;;可测定生物微区及单个微球折射率简便测定[A];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暨《激光生物学报》创刊廿周年庆祝会、第十届粤港生物物理研讨会暨2012年广东生物物理学术年会会议资料[C];2012年
5 李波;辜姣;;运用SPR检测技术测量溶液浓度[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周瑜;贾光明;张贵忠;向望华;刘国标;刘春江;;用高精度法布里-珀罗干涉仪测量液体的折射率[A];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赵慧洁;王魁;;分界面厚度方法在气动光学波前失真仿真中的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8 胡守信;汪秉宏;;高速公路海市蜃楼现象的数值模拟[A];第十六次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胡守信;汪秉宏;;高速公路前方海市蜃楼现象的数值模拟[A];全国复杂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10 王小真;董小鹏;李伟文;;灵敏度增强的光纤Bragg光栅折射率传感特性分析[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液体折射率及液相扩散系数的测量方法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2 邓诗涛;变折射率介质中的光传输及像质评价[D];浙江大学;2008年
3 丁金妃;光纤光栅折射率传感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王若晖;新型光纤气体折射率传感器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5 粟鹏义;非均匀波的反射与透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王槿;基于导数全内反射法的组织复折射率测量及应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7 景宁;宏弯曲塑料光纤折射率传感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汪扬春;光纤折射率传感和信号解调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包鸣;纳米薄膜界面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汪相如;大模场反折射率增益导引光纤激光器件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娜;光纤温度、折射率传感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侯佳朋;光纤光栅折射率传感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赵馨艺;不同盐离子对水折射率影响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贺小凤;短脉冲激光对光学玻璃折射率的影响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5 韩梅梅;基于回音壁模式的薄壁微管折射率传感器的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6 袁剑英;长距离光纤折射率传感技术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7 任琦睿;STMS型光纤液体折射率传感器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8 吴明宇;基于飞秒激光加工的微孔单模光纤液体折射率传感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张晨亮;空心光纤中的多模干涉及在折射率传感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10 高伟强;基于线阵CCD的液体折射率实时测量装置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飞秒激光加工的微孔单模光纤液体折射率传感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34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