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换热站智能控制算法研究与监控系统的设计

发布时间:2017-05-09 15:12

  本文关键词:换热站智能控制算法研究与监控系统的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集中供暖的发展和热网覆盖面积的不断扩大,换热站作为热网的枢纽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如何加强热网的有效管理,提高换热站的自动化水平,达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的供热目的成为供热行业的重要课题。基于我国的供热模式和运行问题,以大连某高校的换热站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换热站的工艺流程和控制原理,针对性的研究了供暖系统存在的不足。相关问题的突出表现为:一是仍有许多换热站系统处于手工操作阶段或粗糙的自动控制阶段,自动化水平较低,达不到安全、舒适供热;二是缺少一个可靠的远程遥测遥控平台。对于我国换热站自动化水平普遍较低的问题,受智能三态Bang-Bang启发,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换热站的历史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供暖的基本公式推导提出了智能位式控制算法。该算法以换热站分布式变频加压泵为被控对象,以二次网供回水平均温作为被控参数。算法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供暖初末期的间歇供暖问题,在保证防冻时间段的供热管网系统安全性同时实现了能源节能。经过实验验证,经此设计能使二次侧供回水均温随设定温度变化而平稳快速的调节,采用智能位式控制算法的控制精度上比三态Bang-Bang控制算法明显提高。为了应对日益扩大的城市热网规模,提高供热节能,分析并设计了基于GPRS无线通讯技术设计了远程遥测遥控平台。实现了对现场数据的在线监控和远程控制,该平台还具有数据存储、故障诊断和报警等功能,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整个热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关键词】:换热站 灰色关联 智能位式 GPRS 遥测遥控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7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13-16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1.3.3 发展趋势16
  • 1.4 主要研究内容16-18
  • 第2章 换热站系统结构18-34
  • 2.1 分布式变频供热18-19
  • 2.2 换热站结构和调节方式19-22
  • 2.2.1 换热站结构19-20
  • 2.2.2 供热调节方式20-22
  • 2.3 换热站控制系统22-27
  • 2.3.1 温度控制系统23
  • 2.3.2 二次网水循环系统23
  • 2.3.3 补水控制系统23-25
  • 2.3.4 泄压控制系统25-27
  • 2.4 换热站温度自动控制系统27-33
  • 2.4.1 二次网均温的设定27-29
  • 2.4.2 换热站温度控制算法29-30
  • 2.4.3 智能三态Bang-Bang控制30-33
  • 2.5 本章小结33-34
  • 第3章 智能位式控制算法34-51
  • 3.1 预备知识34-36
  • 3.1.1 灰色关联度34-35
  • 3.1.2 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35-36
  • 3.2 二次网供回水温差影响因子分析36-45
  • 3.2.1 质调节对二次网温差的影响36-42
  • 3.2.2 量调节对二次网温差的影响42-43
  • 3.2.3 核心公式的推导43-45
  • 3.3 间歇供暖45-47
  • 3.4 算法的编程实现47-49
  • 3.5 本章小结49-51
  • 第4章 控制节能效果分析51-60
  • 4.1 总体概述51-52
  • 4.2 温控效果评价52-58
  • 4.2.1 热舒适性分析52-55
  • 4.2.2 节能分析55-58
  • 4.3 效益分析58
  • 4.4 节能潜力分析58-59
  • 4.5 本章小结59-60
  • 第5章 换热站监控系统设计60-74
  • 5.1 监控系统的构成60-62
  • 5.2 监控系统关键技术62-68
  • 5.2.1 GPRS通讯技术62-65
  • 5.2.2 MODBUS RTU技术65-67
  • 5.2.3 供热通讯网络的设计67-68
  • 5.3 换热站监控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68-73
  • 5.3.1 远程数据采集显示界面69-70
  • 5.3.2 远程控制界面的设计70-73
  • 5.4 本章小结73-74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74-75
  • 6.1 总结74
  • 6.2 展望74-75
  • 参考文献75-79
  • 致谢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汉成,王刚,徐天大,赵亮,张晓梅,郭幼农;大规模换热站微机控制系统[J];自动化与仪表;2004年02期

2 臧磊真;马思乐;;变频器在城市供暖换热站中的应用[J];变频器世界;2006年08期

3 闻犁;构建节能省钱的换热站自控系统[J];电气时代;2005年06期

4 李轩青;刘辉;;基于研华模块与触摸屏的换热站监控系统[J];山西电子技术;2010年05期

5 付渊;付继宗;陈文星;;计算机监控系统在无人值守换热站中的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年03期

6 周晓阳;何佳;;集中供热换热站的优化及运行探讨[J];科技传播;2014年04期

7 张友兵;张海蓉;胡东力;;全厂换热站现场无人值守设计的实现[J];仪器仪表用户;2014年02期

8 林舒宜;张炳伟;;集中供热智能无人值守换热站自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与仪表;2013年09期

9 王彩侠;杜成伟;;换热机组节能改造应用[J];科技传播;2012年02期

10 郝长征;换热站补水定压方式的改进[J];有色冶炼;199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玉庆;孙毅;;关于换热站规模的经济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吴莺;王顺利;;换热站的设计[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3 牟林朋;王俊;;换热站无线远程监控系统[A];推进供热体制改革与节能改造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董玉平;阎宇宏;武秉礼;张芫;;某工业厂区换热站系统设计[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5 冯永华;;供热系统换热站主要设备选型应注意的问题[A];2007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白海波;侯永亮;;利用高炉废热采暖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处理[A];河北省冶金学会冶金设备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付玉龙;;智能化板式换热机组在集中供热中的应用[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6)[C];2011年

8 迟军为;王俊;;无线射频测温系统在供暖温度监测中的应用[A];推进供热体制改革与节能改造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白海波;侯永亮;;利用高炉废热采暖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处理[A];第七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俊美 通讯员 李杰;建设新热源 整合换热站[N];淄博日报;2009年

2 杨湘营 刘俊伟;给换热站戴上“紧箍” 规范山东青州供热发展[N];中国建设报;2010年

3 任永科;督导完成换热站工程[N];中国航天报;2011年

4 华南;市府领导分别与相关部门座谈排查灾情进一步部署抗灾工作[N];营口日报;2007年

5 地区纠风办供稿;年内新建三座换热站[N];塔城报;2009年

6 沈河区太清宫街城中小区 王文良;换热站是供暖好坏的关键点[N];沈阳日报;2009年

7 刘子昂 吴晶莹;一场攻坚战的考验[N];经理日报;2008年

8 李明旭 记者肖萌;丹麦新技术助热电总公司节电48.25%[N];锦州日报;2009年

9 记者 曹雷 通讯员 王铸;商河城区供热新增5个换热站[N];济南日报;2011年

10 记者 王涛;切实加强领导 严格工作流程 确保如期供热[N];吕梁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先亮;集中供热系统运行方式及管网泄漏检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海松;基于故障树的无人值守换热站监控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朱昭璐;基于气候补偿器的园区换热站供热控制系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邝涛;上湾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丁红亮;某片区换热站优化实践及供热系统智能化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5 孙勇;工业远程控制下的热网自动控制系统[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杜鑫;远程无人值守换热站控制系统的设计[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7 高晓宇;基于数据挖掘的换热站运行规律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董如彬;基于s7-1200PLC的水水换热站分布式系统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9 高闯;“一补二”箱体式换热站[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10 袁孝勇;换热站监控系统设计及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换热站智能控制算法研究与监控系统的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352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e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