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Janus和SiO 2 粒子的表面修饰及其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与分析应用

发布时间:2023-02-23 18:32
  Janus和二氧化硅微/纳米粒子具有尺寸小、结构特殊、表面积大、表面易于功能化等优点。因此在电化学传感分析领域,Janus和二氧化硅微/纳米粒子可以被用作电极表面的修饰材料,进行电化学分析研究。本论文立足于表面功能化Janus和二氧化硅微/纳米粒子的合成,并作为电极表面修饰材料构建电化学传感器,分别用于莱克多巴胺(RAC)、赭曲霉毒素A(OTA)和黄嘌呤(HX)的检测分析。第一章:简要介绍微/纳米粒子的概念,并综合概述了Janus和二氧化硅微/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应用,详细介绍了Janus和二氧化硅微/纳米粒子在电化学传感领域的应用进展。第二章:制备基于适配体/十八硫醇的Janus粒子电化学传感器,用于莱克多巴胺的检测。处理过后的玻碳电极为疏水性,可以与Janus粒子上的疏水基团十八硫醇相互作用,使Janus粒子更牢固地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同时,Janus粒子的另外一面具有氨基,可以将纳米金固定到Janus粒子的另外一面。通过金-硫键,使适配体附着在纳米金表面,使其牢固地结合在电极表面。从而成功的构建了基于适配体/十八硫醇的Janus粒子电化学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微/纳米粒子
        1.2.1 微/纳米粒子简介
        1.2.2 微/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方法
    1.3 各向异性微/纳米粒子—Janus粒子的合成及应用
        1.3.1 自组装法
        1.3.2 半掩蔽法
        1.3.3 微接触印刷法
        1.3.4 Pickering乳液法
        1.3.5 微流体法
        1.3.6 Janus粒子的应用
    1.4 各向同性微/纳米粒子—SiO2粒子的合成及应用
        1.4.1 自下而上法
        1.4.2 自上而下法
        1.4.3 纳米二氧化硅的应用
    1.5 Janus及二氧化硅粒子在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进展
        1.5.1 Janus粒子在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进展
        1.5.2 SiO2粒子在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进展
    1.6 立题背景、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6.1 立题背景
        1.6.2 研究内容
        1.6.3 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适配体/十八硫醇Janus粒子的莱克多巴胺电化学检测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
        2.2.2 仪器
        2.2.3 制备AuNPs
        2.2.4 制备适配体/十八硫醇Janus粒子
        2.2.5 制备适配体/十八硫醇Janus粒子电化学传感器
    2.3 结果与讨论
        2.3.1 Janus粒子的表征
        2.3.2 适配体/十八硫醇Janus粒子电化学传感器的表征
        2.3.3 孵育时间的影响
        2.3.4 pH的影响
        2.3.5 莱克多巴胺的线性浓度测定
        2.3.6 选择性、稳定性及重现性
        2.3.7 尿液中莱克多巴胺的检测
    2.4 结论
第三章 基于适配体/氨基Janus粒子的赭曲霉毒素A电化学检测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
        3.2.2 仪器
        3.2.3 制备氨基/适配体Janus粒子
        3.2.4 制备氨基/适配体Janus粒子电化学传感器
        3.2.5 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氨基/适配体Janus粒子电化学传感器的表征
        3.3.2 pH的影响
        3.3.3 孵育时间的影响
        3.3.4 赭曲霉毒素A的线性浓度测定
        3.3.5 选择性
        3.3.6 稳定性和重现性
        3.3.7 红酒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
        3.3.8 氨基/适配体Janus粒子电化学传感器传感机理
    3.4 总结
第四章 基于功能化SiO2粒子的比率型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检测黄嘌呤初探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
        4.2.2 仪器
        4.2.3 制备二茂铁基异酞酸
        4.2.4 制备FPA@SiO2纳米粒子
        4.2.5 制备FPA@SiO2比率电化学传感器的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5-二茂铁基异酞酸FPA和SiO2@FPA的表征
        4.3.2 比率传感器的表征
        4.3.3 pH的影响
        4.3.4 比率传感可行性验证
        4.3.5 比率型二茂铁基功能化传感器机理
    4.4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本文编号:3748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3748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5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