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连续时间T-S模糊系统的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

发布时间:2017-05-19 23:00

  本文关键词:连续时间T-S模糊系统的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问题是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难点,本文通过分析自由变量在稳定性条件中的作用,研究了连续Takagi-Sugeno(T-S)模糊系统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具体内容如下:1,研究了离散多胞系统的鲁棒滤波设计。首先,通过引入外部变量得到了第一种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并分析了这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通过引入内部变量得到了第二种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并分析了这种方法的优缺点。其次,通过分析原始系统保守性的来源,构建循环迭代算法得到了第三种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最后,将这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出如下结论:一般情况下,引入外部变量和引入内部变量的方法比迭代算法易于操作,但引入变量方法无法进步一降低保守性时,迭代算法可进一步降低保守性;引入外部变量和引入内部变量方法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2,研究了连续T-S模糊系统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通过第1部分的研究,揭示了变量在控制条件中的作用,并将其应用于模糊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首先,研究了隶属函数的导数,应用Schur补将导数的界定条件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然后,构造具有对角结构的非二次Lyapunov函数,通过适当放缩得到线性矩阵不等式,从而满足Lyapunov函数的导数小于零的要求。
【关键词】:T-S模糊控制系统 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 滤波设计 线性矩阵不等式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7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章 绪论7-11
  • 1.1 概述7-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9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9-11
  • 第二章 预备知识11-21
  • 2.1 基于T-S模型的稳定性研究11-12
  • 2.2 多胞系统和模糊系统12-15
  • 2.3 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15-16
  • 2.4 滤波器设计16-18
  • 2.5 线性矩阵不等式18-20
  • 2.6 结论20-21
  • 第三章 多胞系统滤波设计方法的比较21-31
  • 3.1 问题描述21-23
  • 3.2 主要结果23-27
  • 3.2.1 引入‘外’变量的滤波设计23-25
  • 3.2.2 引入‘内’变量的滤波设计25-26
  • 3.2.3 滤波设计的迭代算法26-27
  • 3.3 仿真例子27-30
  • 3.3.1 算法1的有效性27-28
  • 3.3.2 定理 3.2 和定理 3.3 的比较28-30
  • 3.4 结论30-31
  • 第四章 连续时间T-S模糊系统的动态反馈控制器设计31-41
  • 4.1 问题描述31-32
  • 4.2 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32-35
  • 4.3 主要结果35-40
  • 4.4 结论40-41
  • 第五章 总结与今后的工作41-43
  • 5.1 全文总结41
  • 5.2 今后的工作41-43
  • 参考文献43-4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7-48
  • 致谢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梅;李凌云;王文胜;杨文潮;;基于新模糊系统与T-S模糊系统的比较与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22期

2 曾珂,张乃尧,徐文立;典型T-S模糊系统是通用逼近器[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年02期

3 曾珂,张乃尧,徐文立;线性T-S模糊系统作为通用逼近器的充分条件[J];自动化学报;2001年05期

4 刘晓东,张庆灵,王岩;关于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5 刘晓华,冯恩民,陈卫田,王秀红;一类模糊系统的逼近问题[J];控制与决策;2002年04期

6 杜新宇,张乃尧;二叉树型分层模糊系统的等效性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7期

7 闫文松,季巍,马克茂;T-S模糊系统的二次镇定研究[J];汽轮机技术;2004年04期

8 张钊,裴燕玲,郑爱红;任意隶属度函数模糊系统的逼近特性[J];中国工程科学;2005年08期

9 唐肝翌;邓辉文;张h;;规则不完备的模糊系统新规则在线生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11期

10 孙海蓉;毛新静;韩璞;焦嵩鸣;;基于规则选取和补偿运算的模糊系统建立方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学海;鹿文慧;李洪兴;;重心法模糊系统及其概率表示[A];中国运筹学会模糊信息与模糊工程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钮晓呜;秦春华;龚卫红;戚明;;一类模糊系统的整体渐近稳定性[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李彦江;段广仁;;基于无源性能的连续T-S模糊系统的多目标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4 王辉;肖建;;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T-S模糊系统研究[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5 高谦;王秀红;魏新江;;一般模糊系统作为函数逼近器的设计方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陶洪峰;胡寿松;;执行器饱和T-S模糊系统的鲁棒耗散容错控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八分册)[控制理论与应用(专刊)][C];2009年

7 孙长银;李林峰;;基于模糊聚类方法的T-S模糊系统[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巩增泰;;非连续模糊系统与模糊Henstock积分(英文)[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选集[C];2002年

9 张钊;;T-S型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唐益明;路强;刘晓平;;基于三I方法或CRI方法的模糊系统及其响应性能[A];全国第20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09)暨全国第1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涛;区间二型T-S模糊系统反馈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厉筱峰;2-D离散随机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综合[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钊;模糊系统的推理及其稳定性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4 董久祥;T-S模糊系统的若干控制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郭岗;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器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高兴泉;时域约束T-S模糊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陈兆娜;T-S模糊系统的若干控制器设计及应用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8 顾晓宇;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器设计[D];天津大学;2013年

9 马铭;基于数据驱动的模糊系统建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张钦礼;基于支持向量机和模糊系统的机器学习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兴建;区间二型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器综合[D];渤海大学;2015年

2 赵迪;T-S模糊系统的量化H_∞滤波[D];渤海大学;2015年

3 高亚斌;基于delta算子的T-S模糊系统的分析与综合[D];渤海大学;2015年

4 邢s

本文编号:380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380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d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