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纳米材料的微囊藻毒素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发布时间:2025-01-06 22:57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由蓝藻产生的分布广、危害严重的藻毒素类型,具有多器官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MCs不仅污染饮用水源,而且会进入鱼虾等水生动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其中国标饮用水手册规定MC-LR的浓度不能超过1μg/L,因此对水源水中MC-LR的检测和监控对于保障水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仪器分析检测法虽具有较好的分析灵敏度,但由于仪器昂贵而笨重,仪器操作步骤繁琐,并且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而迫切需要研究人员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方法,以对水体中的MCs进行监控。免疫传感器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成本低、可在复杂体系中连续监测等优点。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的各种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逐步被发掘,例如优秀的导电性能,化学稳定性,比表面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其应用正不断拓展到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各个方面。纳米材料与生物传感技术的结合,可有效提高免疫传感器的分析性能。本文以MC-LR作为分析检测对象,合成了多种功能化的纳米复合材料,把纳米复合材料应用到MCs免疫传感器...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微囊藻毒素
        1.1.1 微囊藻毒素的产生以及物化特性
        1.1.2 微囊藻毒素的危害
        1.1.3 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
    1.2 免疫传感器
        1.2.1 生物传感器的定义
        1.2.2 免疫传感器原理
        1.2.3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1.3 传感器信号放大策略
        1.3.1 纳米材料信号放大策略
        1.3.2 核酸信号放大策略
    1.4 适配体传感器
        1.4.1 电化学型适配体传感器
        1.4.2 比色型适配体传感器
        1.4.3 荧光型适配体传感器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以及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剂和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基于Fe3O4@PDA/RGO和RCA信号放大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2.2.1 Fe3O4@PDA/RGO的制备
        2.2.2 AuNR@PDA的制备
        2.2.3 合成Ab2-AuNR-cirDNA标记物
        2.2.4 电极的预处理
        2.2.5 凝胶电泳分析
        2.2.6 免疫传感器的构建
        2.2.7 电化学测试
        2.2.8 标准曲线的制备及实际样品测试
    2.3 基于AuNP-CNT和HCR诱导铜纳米颗粒的双信标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2.3.1 AuNP-CNT基底材料的制备
        2.3.2 氨基化AgNP/AuNR复合材料的制备
        2.3.3 S0-AgNP/AuNR-Ab2标记物的制备
        2.3.4 凝胶电泳分析
        2.3.5 免疫传感器的构建
        2.3.6 电化学测试
    2.4 基于双链DNA-铜纳米颗粒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
        2.4.1 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
        2.4.2 标准曲线的制备和实际样品的分析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基于Fe3O4@PDA/RGO和RCA信号放大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表征
        3.1.1 基于Fe3O4@PDA/RGO和RCA信号放大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检测原理
        3.1.2 基底材料Fe3O4@PDA/RGO的表征
        3.1.3 Ab2-AuNR-cirDNA标记物的表征
        3.1.4 凝胶电泳表征RCA产物
        3.1.5 免疫传感器构建过程的表征
        3.1.6 MC-LR免疫传感器的信号放大策略
        3.1.7 免疫传感器条件的优化
        3.1.8 MC-LR免疫传感器的性能
        3.1.9 特异性、稳定性与重现性
        3.1.10 实际水样的检测
    3.2 基于AuNP-CNT和HCR诱导铜纳米颗粒的双信标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表征
        3.2.1 基于AuNP-CNT和HCR诱导铜纳米颗粒的双信标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检测原理
        3.2.2 基底材料AuNP-CNT的表征
        3.2.3 S0-AgNP/AuNR-Ab2标记物的表征
        3.2.4 免疫分析构建过程的表征
        3.2.5 HCR产物的表征
        3.2.6 传感器的双信号输出
        3.2.7 免疫传感器条件的优化
        3.2.8 传感器的性能
        3.2.9 特异性、重现性与稳定性
        3.2.10 实际水样的检测
    3.3 基于双链DNA-铜纳米颗粒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的表征
        3.3.1 适配体传感器的设计原理
        3.3.2 双链DNA-CuNPs的表征
        3.3.3 MC-LR对适配体传感器荧光猝灭能力的验证分析
        3.3.4 铜离子和AA浓度的优化
        3.3.5 体系反应时间优化
        3.3.6 适配体传感器的性能
        3.3.7 适配体传感器的特异性
        3.3.8 适配体传感器的重现性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4024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4024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2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