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磁耦合的轧机主传动系统振动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电磁耦合的轧机主传动系统振动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钢铁工业正向着高速化、节能化、多样化方面前进,轧机作为钢材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系着现代钢铁工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研究轧机振动机理不仅关系着我国工业效益的提升,而且对于科研技术的提升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首先,电机与轧辊经各级齿轮、连接轴、减速机相连组成轧机主传动系统,现代轧机一般使用交流电机作为动力源,当轧机钢性连接时,综合交流电机转子内部复杂多变的磁电转化和转子空气摩擦阻力,建立了轧机交流传动系统机电耦合数学模型,应用数学多尺度法求解模型的数学方程,并求解出在发生共振时,系统的一阶近似解,同时用相平面法、Poinacre法等分析了转子感应电流频率对于轧机主传动机电耦合系统非线性参数共振的影响,求解得到系统产生分岔状态时的参数值。其次,当轧机系统弹性连接时,把电机转子磁链方程与机械系统方程相结合,建立了轧机主传动机电耦合系统数学模型,此模型摆脱了以往机电耦合模型复杂繁琐的积分环节和惯性阻碍,并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漏磁系数、定子时间常数、转子时间常数的变化对轧机主传动系统负载转速的振幅与调节时间的影响,并进一步加入电机内部空气摩擦这一非线性因素,研究了漏磁系数、定子时间常数、转子时间常数、空气摩擦系数对轧机主传动系统负载转速的振幅与调节时间的影响。再次,利用轧机机电耦合系统特点,应用电机磁链模型与轧机机械模型相耦合建立含有交流电机内部空气摩擦阻力的轧机主传动机电耦合系统数学模型,应用李亚普若夫第二法及Routh-Hurwitz稳定判据分析系统在非线性摩擦阻尼作用下的分岔情形,明确指出当系统出现Hopf分岔现象时所需要的充分与必要条件,并研究了亚临界分岔与电网电压频率对轧机主传动系统振动的影响。最后,在轧机主传动系统钢性连接时,依据自抗扰控制理论,建立自抗扰控制系统,并对比于传统PID控制系统,研究结果证明,自抗扰控制技术可以快速、平滑的控制轧机机电耦合系统,不但提高了系统的跟随性,还具有很高的稳态精度,同时也具有较强鲁棒性,为轧机系统提供了一个切实有效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轧机 机电耦合 电磁参数 振动特性 自抗扰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333;TP27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1章 绪论9-23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2 轧机主传动系统模型10-13
- 1.2.1 轧机系统的基本组成10-11
- 1.2.2 轧机系统的线性模型11-12
- 1.2.3 轧机系统的非线性模型12-13
- 1.3 轧机主传动系统的特性分析13-19
- 1.3.1 轧机振动特性影响因素13-17
- 1.3.2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17-19
- 1.4 轧机主传动系统振动控制方法19-20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20-23
- 第2章 自抗扰控制理论23-29
- 2.1 自抗扰控制器简介23
- 2.2 传统PID控制器的优缺点23-24
- 2.3 自抗扰控制器24-27
- 2.4 自抗扰控制器的发展27
- 2.5 本章小结27-29
- 第3章 轧机交流传动机电耦合单质量系统特性分析29-39
- 3.1 轧机交流传动机电耦合单质量系统模型建立29-31
- 3.2 轧机交流传动机电耦合单质量系统共振分析31-34
- 3.3 轧机交流传动机电耦合单质量系统特性仿真分析34-38
- 3.4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轧机交流传动机电耦合多质量系统特性分析39-62
- 4.1 轧机主传动电磁耦合系统振动特性研究39-52
- 4.1.1 轧机交流传动机电耦合两质量系统模型39-42
- 4.1.2 考虑空气摩擦的轧机机电耦合系统模型42
- 4.1.3 单纯磁参数对于轧机系统振动影响42-48
- 4.1.4 考虑电机内部非线性摩擦后磁参数对轧机系统的影响48-52
- 4.1.5 轧机交流传动机电耦合两质量系统仿真分析结果52
- 4.2 轧机交流传动机电耦合系统混沌振动分岔研究52-61
- 4.2.1 轧机交流传动机电耦合系统两质量模型的建立53-57
- 4.2.2 轧机交流传动系统机电耦合模型的规范形57-59
- 4.2.3 仿真研究59-61
- 4.2.4 结果分析61
- 4.3 本章小结61-62
- 第5章 轧机交流传动机电耦合系统自抗扰控制62-70
- 5.1 自抗扰控制(ADRC)器参数设定62-63
- 5.2 轧机交流传动机电耦合系统的自抗扰控制实现63-68
- 5.2.1 ADRC设计63-65
- 5.2.2 ADRC仿真研究65-66
- 5.2.3 ADRC仿真结果分析66-68
- 5.3 本章小结68-70
- 结论70-72
- 参考文献72-76
- 致谢76-77
- 导师简介77-78
- 作者简介78-79
- 学位论文数据集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五昌;用微机对300米钻机主传动系统试行优化设计[J];探矿工程;1987年01期
2 黄国权,李逢俊;机床主传动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J];应用科技;2000年10期
3 金怡果,周建辉;基于VisualC++的机床主传动系统优化设计研究[J];机械传动;2004年01期
4 周红;刘佳冰;;轧机主传动系统减振设计[J];一重技术;2009年04期
5 刘睿;;热轧主传动电动机选型方案比较及校核[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钟相强;梁利东;;对称型混合双公比车床主传动系统设计与仿真[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2年03期
7 吴隆,李建华,,王新杰,姚二民;旋转式给纸机主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8 刘自彩;丁龙;王益海;;主传动状态检测及故障诊断方案的研究[J];四川冶金;2008年05期
9 周又吾;;精轧主传动直流回路过压故障分析及处理[J];武钢技术;2013年01期
10 于国明;车床主传动系统结构的新发展[J];机床;199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治理;朱以俊;徐光萍;;主传动功率单元局部过热诊断与消除[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唐智雁;姚俊;;宝钢二次冷轧机组高性能主传动系统的应用与实践[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高素荷;;一轧机机组主传动系统强度刚度及扭振分析研究[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谋渭;刘鸿飞;张大志;李东明;王一德;李爱群;李斌;;提高热连轧精轧机组主传动系统效能的途径[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9年
5 韩丽平;史庆;张辉;;变频器在冷轧主传动中的应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宋司兵;于维民;;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计算研究及软件开发[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于大新;;SIMADYN-D主传动系统标定方法及部分程序的完善[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徐光萍;;PDA系统在热轧主传动上的应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董庆荣;王广义;王洪志;芦亚伟;;邯钢3000mm轧机主传动系统[A];全国冶金企业计控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顾华中;;IGBT矢量控制在冷轧主传动中的应用[A];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俞慧友 通讯员 刘亚鹏 罗凌波;20兆瓦超大功率轧机主传动系统试制成功[N];科技日报;2013年
2 夏杰生;轧机主传动改造和节能有新途径[N];中国冶金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松涛;基于润滑摩擦效应的冷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恩溪弄;车床主传动系统精度可靠性及灵敏度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王建佳;考虑弧型齿特性的轧机主传动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4 谈书贤;轧机主传动系统周期解的稳定性分析及时滞反馈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5 薛森;扭振影响的轧制力作用下轧机主传动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6 刘金杰;直流电机驱动下轧机主传动机电耦合系统扭振分析及控制[D];燕山大学;2016年
7 吴铮;机电主传动系统在摩擦作用下的动力学行为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8 胡俊义;五工位餐具抛光机主传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9 胡方亮;莱钢550轧机主传动系统改造设计[D];青岛理工大学;2016年
10 安迪;高速重载双曲轴横置式压力机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电磁耦合的轧机主传动系统振动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2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45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