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一类串行关节式机器人逆运动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19:04

  本文关键词:一类串行关节式机器人逆运动学建模与仿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针对实验室一类串行关节式机器人,本文在正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解析法对机器人的各个角度变量进行求解,建立逆运动学模型;同时对逆运动学进行仿真验证,将机器人末端姿态带入求解公式,与机器人实际的位姿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与输入正运动学的角度一致,但如果两组数据得到同一个位姿,说明机器人有两组运动学逆解,通过与机器人实际到达位置的变化进行比较,验证了该结果的可靠性。该研究为更深层次的机器人运动规划和编程系统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关键词】机器人 运动模型 逆运动学 验证 控制
【分类号】:TP242
【正文快照】: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自动化装置在工业、军事、医疗领域应用日益广泛,但由于有些工作是人类力所不能及的,从而机器人应运而生[1]。机器人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备,实用价值高,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2],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高端装备的关键部件,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辉;吕奇杰;;基于六自由度机械手上下料的运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14期

2 耿明超;赵铁石;王唱;陈宇航;何勇;;基于拟Newton法的并联机构位置正解[J];机械工程学报;2015年09期

3 袁新芳;袁建宁;于滨;;基于MATLAB的采棉机器人运动学仿真[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年06期

4 杨萍,刘晓琴,张淑珍;水轮机修复专用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年04期

5 陈幼平,庹艾莉,周敬东,袁楚明,周祖德;虚拟制造环境下数控机床的运动学建模与仿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10期

6 张效祖;工业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Wen Ke;Du Fuzhou;Zhang Xianzhi;;Algorithm and experiments of six-dimensional force/torque dynamic measurements based on a Stewart platform[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16年06期

2 侯伟;;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简析[J];科技资讯;2016年20期

3 钱敏;张兴国;;模块化电子气动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J];食品与机械;2016年09期

4 李碧琼;彭思远;;纸卷包装机器人圆心识别方法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5 张伟;高洪;陈玉;钱炳南;;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3-RPS并联机构正解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6 赵川;夏合勇;吕海立;潘晓磊;;机器人的运动轨迹研究与仿真[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6年02期

7 李昌达;;工业机器人专业在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年03期

8 程智勇;李晓娟;陈华龙;张晓东;;基于FANUC0iTD和GSK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单元的设计[J];机床与液压;2014年21期

9 高岩;韩卫光;赵启杰;;基于840D的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4年10期

10 闫东梅;孙德升;;智能化趋势下我国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4年2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尹;顾寄南;;上下料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群无线通信系统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12年18期

2 王晋;段宏君;;基于数控机床(CNC)机群的工业移动机器人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12年14期

3 刘艳华;何高清;祖fE;;柔性车削中心上下料机构设计和控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2年07期

4 方喜峰;赵若愚;吴洪涛;缪群华;汪通悦;刘远伟;;6-UPS交叉杆型并联机床的运动学正解算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13期

5 李耀斌;赵新华;;3-RRRT并联机器人的位置正解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车林仙;;4-RUP_aR并联机器人机构及其运动学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7 黄昔光;廖启征;魏世民;李端玲;;一般6-6型平台并联机构位置正解代数消元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8 王田苗;走向产业化的先进机器人技术[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5年10期

9 何志伟,严隽薇,张浩;数控加工过程建模和仿真的研究与应用[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4年03期

10 郭旭伟,王知行;基于ADAMS的并联机床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力;刘宏;;具有连杆耦合机构的灵巧手指逆运动学[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魏延辉;赵杰;朱延河;蔡鹤皋;;新型可重构机器人逆运动学的研究(英文)[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3 张艳丽;李树军;李景奎;;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逆运动学建模[J];机械设计;2008年11期

4 印峰;王耀南;夏汉民;;多关节机器人逆运动学问题的实时求解[J];中国机械工程;2010年10期

5 洪洲;;机器人逆运动学分析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0年05期

6 邵铁锋;;仿生学的气动柔性手指逆运动学算法研究[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任子武;王振华;孙立宁;;全局和声搜索方法及其在仿人灵巧臂逆运动学求解中的应用[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2年07期

8 龚长斌;游有鹏;;自动铺丝束机器人逆运动学问题的解析法[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6年01期

9 刘松国;朱世强;王宣银;;基于矩阵分解的一般6R机器人实时高精度逆运动学算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10 郭维城;;曲臂式高空作业车正、逆运动学问题求解[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大猛;赵丽娟;戴丽;刘杰;;混凝土泵车臂架逆运动学模糊求解及仿真[A];第四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魏发远;陈新发;王峰军;;人机交互式电缆布线及其逆运动学仿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七届电子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魏星;张建斌;;仿生蟑螂机器人的行走控制算法研究与仿真[A];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六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善君;高元楼;;Tricept混联机器人逆运动学解析[A];中国航空学会液压气动专业2005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善君;高元楼;;Tricept混联机器人逆运动学解析[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蒋平;陈辉堂;王月娟;;具有未知负载的机械臂工作空间控制方案[A];1991年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年会论文集(下)[C];1991年

7 魏发远;邓克文;王峰军;陈新发;;复杂产品的电缆布局方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王奇志;徐心和;;二自由度机械手逆运动学问题解析求解与范例分析[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梅红;移动机械手的逆运动学及滑模变结构轨迹跟踪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闫磊;拟人机器人参数化逆运动学及在轨装配的协调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马华栋;曲面工件超声检测的逆运动学及路径规划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曹俊琴;一种基于思维进化算法的神经网络求解机器人逆运动学问题[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4 吕晓俊;机器人机构逆运动学问题的模块化算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一类串行关节式机器人逆运动学建模与仿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6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456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7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