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直角转弯移动焊接机器人结构设计与仿真

发布时间:2017-07-07 05:08

  本文关键词:直角转弯移动焊接机器人结构设计与仿真


  更多相关文章: 移动焊接机器人 旋转电弧传感器 动平衡 运动规划 虚拟样机


【摘要】:随着制造业与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世界各国都将工业智能化机器人列为主要发展方向,智能机器人产业化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自主移动焊接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化制造装备,广泛应用于大型钢结构制造现场,特别是造船业。本文针对大型船舶焊接工作中存在的格子型焊接构件,包含大量平面直角焊缝,焊接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工作环境恶劣且空间狭小等特点,基于旋转电弧传感器和虚拟样机技术设计一种自动化移动焊接机器人,可提高船舶焊接自动化生产水平。首先,根据焊接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焊接机器人机构特点以及焊缝传感类型,根据旋转电弧传感器设计了一套基于二级跟踪策略的小型化移动焊接机器人运动机构,包含轮式移动平台和二维精确定位平台,并通过数学建模开展研究。其次,针对现用旋转电弧传感器振动大的缺点,运用动平衡理论分析其结构特点后,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建立参数化模型并进行优化分析,最终应用动平衡设备对物理样机进行实验测量,完成优化设计并保证机器人在焊接工作时不受振动影响,提高了焊接质量。再次,应用机器人运动学原理,建立直角转弯移动焊接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对其进行偏差分析。对机器人在直角转弯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并完成运动学规划,为实现高性能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应用ADAMS建立直角转弯移动焊接机器人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基于仿真分析建立物理样机焊接系统,完成跟踪实验并在船体焊接现场进行实际生产焊接,结果表明移动焊接机器人各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并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关键词】:移动焊接机器人 旋转电弧传感器 动平衡 运动规划 虚拟样机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42;TG40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23
  • 1.1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与意义9-11
  • 1.1.1 课题来源9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9-11
  • 1.2 焊接机器人研究现状11-17
  • 1.3 焊缝跟踪技术及相关传感器17-19
  • 1.4 虚拟样机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19-21
  • 1.5 本课题目标及研究内容21-22
  • 1.6 本章小结22-23
  • 第2章 直角转弯移动焊接机器人结构设计23-41
  • 2.1 引言23
  • 2.2 移动焊接机器人移动平台设计23-33
  • 2.2.1 移动平台选型23-24
  • 2.2.2 移动平台驱动功率估算24-27
  • 2.2.3 驱动模块设计27-28
  • 2.2.4 可调节吸附模块设计28-31
  • 2.2.5 移动焊接机器人本体建模及相关传感31-33
  • 2.3 二维精确定位平台设计33-38
  • 2.3.1 二维运动方案选型33-34
  • 2.3.2 水平运动机构设计34-35
  • 2.3.3 垂直运动机构设计35-36
  • 2.3.4 二维精确定位平台建模及相关传感36-38
  • 2.4 直角转弯移动焊接机器人整体设计及模型建立38-40
  • 2.4.1 主控制箱设计38
  • 2.4.2 机体保护罩及按键模块设计38-40
  • 2.4.3 直角转弯移动焊接机器人三维模型40
  • 2.5 本章小结40-41
  • 第3章 旋转电弧传感器动平衡实验与优化41-61
  • 3.1 引言41
  • 3.2 现用旋转电弧传感器结构及存在的问题41-43
  • 3.3 动平衡原理43-44
  • 3.4 基于ADAMS的旋转电弧传感器动平衡研究44-54
  • 3.4.1 ADAMS参数化建模44-45
  • 3.4.2 ADAMS参数化分析45-46
  • 3.4.3 ADAMS优化设计原理46-47
  • 3.4.4 旋转电弧传感器仿真实验分析47-54
  • 3.5 旋转电弧传感器物理样机实验54-58
  • 3.5.1 动平衡用实验设备54-55
  • 3.5.2 旋转电弧传感器动平衡实验55-58
  • 3.6 缆线连接减振装置设计及焊接实验58-60
  • 3.6.1 缆线连接减振装置设计58-59
  • 3.6.2 旋转电弧传感器实物及焊接实验59-60
  • 3.7 本章小结60-61
  • 第4章 移动焊接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直角转弯轨迹规划61-80
  • 4.1 引言61
  • 4.2 机器人运动学61-64
  • 4.2.1 机器人运动学理论基础61-64
  • 4.2.2 机器人D-H变换64
  • 4.3 移动焊接机器人运动学建模64-70
  • 4.3.1 移动焊接机器人偏差分析64-67
  • 4.3.2 移动焊接机器人运动学分析67-70
  • 4.4 移动焊接机器人直角转弯运动学规划70-79
  • 4.4.1 移动焊接机器人在直角转角处转弯形式70-73
  • 4.4.2 移动焊接机器人直角转弯分析与规划73-79
  • 4.5 本章小结79-80
  • 第5章 直角转弯移动焊接机器人虚拟样机分析与系统建立80-91
  • 5.1 引言80
  • 5.2 基于ADAMS的直角转弯移动焊接机器人仿真分析80-87
  • 5.2.1 直角转弯移动焊接机器人虚拟样机建立80-82
  • 5.2.2 直角转弯移动焊接机器人仿真分析82-87
  • 5.3 直角转弯移动焊接机器人系统建立87-90
  • 5.3.1 直角转弯移动焊接机器人原理样机87
  • 5.3.2 焊缝跟踪实验与焊接现场应用情况87-90
  • 5.4 本章小结90-91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91-93
  • 6.1 结论91
  • 6.2 展望91-93
  • 致谢93-94
  • 参考文献94-99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林;张广军;高洪明;;焊接机器人技术[J];中国表面工程;2006年S1期

2 ;焊接自动线和焊接机器人[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08年01期

3 ;2012’中国焊接产业论坛(一号通知)——焊接机器人[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2年06期

4 刘伟斌;李勇;王永刚;朱瑞博;;焊接机器人工作站优化设计与应用[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2年18期

5 李自轩;田斌;王润之;;焊接机器人的盛宴[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2年14期

6 李丽;龙卫权;;首台焊接机器人入驻桂林橡机[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3年06期

7 ;桂林橡机厂首台焊接机器人“上岗”[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3年10期

8 龚逸文;;焊接机器人装置[J];焊接技术;1986年05期

9 ;金兴达公司引进焊接机器人[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4年06期

10 毛鹏军,黄石生,李阳,薛家祥,王秀媛,陆沛涛;焊接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焊接;200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勇;;焊接机器人系统的应用[A];中西南十省区(市)焊接学会联合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东卫;王建强;高锋;王建辉;李北群;成二辉;王志强;;焊接机器人在海洋工程行业的应用探索[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刘升鹏;叶桦;王丹;;工业焊接机器人安全保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9年

4 蒋力培;薛龙;邹勇;黄继强;梁亚军;;智能焊接机器人研究与应用[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戴光平;;摩托车焊接专机及焊接机器人技术经济刍析[A];重庆汽车摩托车、焊接、涂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6 戴光平;;焊接机器人故障诊断及维修技术[A];重庆汽车摩托车、焊接、涂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7 李庆;孟基海;王蕾;;焊接机器人在长安汽车股份公司的应用及存在问题[A];与时俱进 追求卓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四十周年、中国焊接协会十五周年纪念文集[C];2002年

8 侯建伟;武亚鹏;;焊接机器人出现气孔的排查方法及解决措施[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马蓉;李春亮;覃剑;;焊接机器人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与研究[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王治富;李丽芹;冯唯;;焊接机器人在解放卡车焊装线的应用[A];第三届十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彭华;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我市首条焊接机器人生产线[N];雅安日报;2009年

2 杜伟伟;国内投入使用首条船舶焊接机器人生产线[N];中国船舶报;2008年

3 记者 汪永安;科学岛研发五自由度焊接机器人[N];安徽日报;2013年

4 广言;大宇成功研发LNG船用焊接机器人[N];中国船舶报;2008年

5 周鲁;新研股份启用焊接机器人生产线[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3年

6 曹勇邋周铮;“昆山Ⅰ号”正在申报8项专利[N];新华日报;2007年

7 记者 周鲁;拟启用焊接机器人生产线 新研股份抢滩玉米收获机市场[N];上海证券报;2013年

8 于洋;智能焊接机器人完成高难项目[N];科技日报;2007年

9 杜伟伟;江苏科大开展焊接机器人装备攻关[N];中国船舶报;2008年

10 金恭;“鸟巢”工程机器人显身手[N];建筑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叶艳辉;小型移动焊接机器人系统设计及优化[D];南昌大学;2015年

2 杜宏旺;接管焊接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洪波;电弧传感移动式焊接机器人的数学建模及仿真[D];湘潭大学;2005年

4 毛志伟;旋转电弧传感移动焊接机器人机构设计与仿真[D];南昌大学;2007年

5 罗雨;海底管道铺设焊接机器人系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6 任福深;基于PC+DSP模式的管道插接专用焊接机器人系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7 李鹤喜;基于视觉反馈的焊接机器人自主示教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梁志敏;遥控焊接机器人任务空间的三维重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成;船舶制造爬行式焊接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梅寒;焊接机器人专用MAG逆变焊接电源设计及工艺试验[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3 付晓龙;管—管相贯线焊接机器人运行轨迹及焊接工艺的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4 张小光;重载焊接机器人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D];沈阳大学;2015年

5 姜家高;应用于焊接机器人的变位机控制研究[D];沈阳大学;2015年

6 李生保;大直径对接管焊接机器人的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7 廖继芳;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样机制作及动态性能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8 彭园;移动焊接机器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D];南昌大学;2015年

9 江民新;XYZR焊接机器人小车结构设计及特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10 沈迪超;焊接机器人运动路径优化仿真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28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528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a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