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希瓦氏菌反向电子传递的全细胞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12:22

  本文关键词:基于希瓦氏菌反向电子传递的全细胞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物传感器 希瓦氏奥奈达金属还原菌 反向电子传递 富马酸 核黄素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摘要】:生物传感器由于具有选择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已成为国内外竞相研究的热点,并被列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关键技术。生物传感器按识别元件分类主要包括酶传感器、细胞传感器、组织传感器、全细胞传感器等。与其它类型生物传感器相比,全细胞生物传感器成本低、操作简便、能够提供生物利用度信息,因而具有较大优势。但是,当前全细胞生物传感器通常以荧光、酶活等作为输出信号,需要借助复杂或昂贵的仪器进行检测,增加了其使用成本、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本研究拟基于电活性微生物的胞外电子传递特性,克服当前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的缺点,开发直接以电流作为输出信号的全细胞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平台,并应用于重要环境及健康标志物的生物检测。本文利用希瓦氏奥奈达金属还原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采用三电极系统,基于希瓦氏菌中反向电子传递机理,构建了新型全细胞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平台,分析了电子受体、电子中介体与细胞色素蛋白对反向电子传递效率的影响规律;探究了该平台用于定量检测电子受体类分子的可行性,分析了其检测原理,开发了富马酸、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生物电化学检测新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利用该平台定量检测电子中介体类分子的可行性,开发了核黄素的生物电化学检测新方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如下:1)基于S.oneidensis MR-1反向电子传递过程,利用三电极系统,成功构建了新型全细胞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平台,该平台以电活性微生物细胞作为待测物识别和信号转换元件,以便于直接定量测定的电流信号作为输出信号,操作简便、仪器需求简单,为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2)利用该生物传感器平台,建立了基于微生物反向电子传递过程定量检测微生物电子受体类分子的新策略:一方面,开发了富马酸(一种癌症标志物和食品霉变标志物)的新型生物电化学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检测浓度范围宽(2?M到10m M),检测限低(LOD(S/N=3)和LOQ(S/N=10)分别是为0.83?M和1.2?M),并具有很强的专一性、稳定性、重复性,同时成功应用于苹果汁、鼠肾等真实样的检测;另一方面,开发了重要环境污染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新型生物电化学检测方法,其LOD(S/N=3)分别达到41.5 n M和40 n M。3)进一步,以该生物传感器平台为基础,建立了基于微生物反向电子传递过程定量检测微生物电子中介体类分子的新策略:开发了核黄素的新型生物电化学检测方法,探讨了以核黄素加入后反向电流增加值作为输出信号,利用安培法定量检测核黄素,LOD(S/N=3)为1.3n M,且成功用于奶粉、维生素片以及尿液中核黄素的检测。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 希瓦氏奥奈达金属还原菌 反向电子传递 富马酸 核黄素 硝酸盐 亚硝酸盐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1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2
  • 1.1 研究背景12
  • 1.2 生物传感器概述12-16
  • 1.2.1 生物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12-13
  • 1.2.2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13-14
  • 1.2.3 生物传感器的特点14-15
  • 1.2.4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15-16
  • 1.3 反向电子传递16-19
  • 1.3.1 反向电子传递概念16-17
  • 1.3.2 反向电子传递研究现状17-18
  • 1.3.3 希瓦氏菌属18-19
  • 1.4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领域19-21
  • 1.4.1 环境监测19
  • 1.4.2 食品分析19-20
  • 1.4.3 生物医学20-21
  • 1.4.4 军事领域21
  • 1.5 研究内容和意义21-22
  • 第二章 基于微生物反向电子传递过程的全细胞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原理22-34
  • 2.1 引言22-23
  • 2.2 实验材料23-25
  • 2.2.1 试剂23-24
  • 2.2.2 实验仪器24
  • 2.2.3 生物传感器反应装置所用材料24-25
  • 2.3 实验方法25-27
  • 2.3.1 碳布的预处理25
  • 2.3.2 生物传感器缓冲液的配制25
  • 2.3.3 S. oneidensis MR-1 及突变株的培养25-26
  • 2.3.4 三电极系统的构建26
  • 2.3.5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系统的建立26-27
  • 2.3.6 电化学测定27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27-32
  • 2.4.1 新型传感器平台构建及优化27-28
  • 2.4.2 电子受体对反向电子传递效率的影响分析28-29
  • 2.4.3 电子中介体对反向电子传递效率的影响分析29-30
  • 2.4.4 细胞色素蛋白对反向电子传递效率的影响分析30-32
  • 2.5 本章小结32-34
  • 第三章 利用新型全细胞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电子受体类分子的研究34-52
  • 3.1 引言34-35
  • 3.2 实验材料35-36
  • 3.2.1 试剂35
  • 3.2.2 实验仪器35-36
  • 3.2.3 真实样品来源36
  • 3.3 实验方法36-37
  • 3.3.1 S. oneidensis MR-1 的培养36
  • 3.3.2 真实样品的处理36-37
  • 3.3.3 样品中富马酸及琥珀酸含量的检测37
  • 3.3.4 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37
  • 3.3.5 生物传感器系统的建立37
  • 3.3.6 电子受体的检测37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37-49
  • 3.4.1 新型生物传感器检测电子受体类分子原理分析37-39
  • 3.4.2 新型生物传感器定量检测富马酸及其检测性能分析39-45
  • 3.4.3 新型生物传感器定量检测硝酸盐45-47
  • 3.4.4 新型生物传感器定量检测亚硝酸盐47-49
  • 3.5 本章小结49-52
  • 第四章 利用新型全细胞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电子中介体类分子的研究52-66
  • 4.1 引言52-53
  • 4.2 实验材料53
  • 4.2.1 试剂53
  • 4.2.2 实验仪器53
  • 4.2.3 真实样品来源53
  • 4.3 实验方法53-55
  • 4.3.1 S. oneidensis MR-1 的培养53-54
  • 4.3.2 实际样品的处理54
  • 4.3.3 生物传感器系统的建立54
  • 4.3.4 电化学测定54
  • 4.3.5 真实样品中核黄素含量的测定54-55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55-64
  • 4.4.1 新型生物传感器检测核黄素原理分析55-57
  • 4.4.2 新型生物传感器定量检测核黄素57-60
  • 4.4.3 新型生物传感器检测核黄素性能分析60-64
  • 4.5 本章小结64-66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6-68
  • 5.1 结论66-67
  • 5.2 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6
  • 致谢76-77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科研成果77-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琪,鲜跃仲,李辉,张仰明,汤杰,金利通;采用离子液体的二氧化硫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2 金利通;;电化学传感器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J];化学传感器;2001年03期

3 邹绍芳,门洪,王平;微型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的最新进展[J];传感技术学报;2004年02期

4 张艳丽;朱静;周敬良;蒋健晖;沈国励;俞汝勤;;适体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化学传感器;2008年03期

5 黄田贞;林馨馨;陈媛媛;宦双燕;;核酸适体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的新进展[J];化学传感器;2010年01期

6 祝敬妥;;电化学传感器在应急救援中应用[J];广州化工;2011年03期

7 刘建国;安振涛;张倩;;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3年07期

8 林化新;孔连英;薛垂荫;;一种长寿命高稳定的电化学传感器[J];化学传感器;1992年04期

9 金利通,毛煜,,刘彤;味觉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黄连素对模拟生物膜的响应[J];分析科学学报;1994年02期

10 俞汝勤;沈国励;林辉概;;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的某些进展[J];化学传感器;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碧霞;郑婷婷;傅金英;李雪林;汪庆祥;翁文;;蛋白质修饰手性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卢爽;巴恒静;;钢筋混凝土腐蚀监测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七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康丽;严河清;白延利;王鄂凤;;氮氧化物电化学传感器[A];第八届全国气湿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朱俊杰;;纳米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5 吴坚;王酉;李光;;微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A];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传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晓霞;王颖;胡胜水;;一氧化氮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陈晓霞;易洪潮;王颖;胡胜水;;一氧化氮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8 郭萌;姚素薇;张卫国;张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和进展[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郑安升;宋诗哲;;水环境中焊接件腐蚀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A];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高鑫;余其俊;韦江雄;;电化学传感器在钢筋混凝土锈蚀监测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琳;重金属离子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应用[D];南京大学;2015年

2 杨光明;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电化学检测药物小分子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3 谷月;金属复合材料及共轭聚合物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4 刘丽君;多层膜的组装及新型含硫化合物电化学传感器的构筑[D];浙江大学;2009年

5 金根娣;杯芳烃等功能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D];扬州大学;2012年

6 张芬芬;抗菌类药物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7 宦双燕;采用分子印迹技术构建电化学传感器界面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刘召娜;新型纳米结构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2年

9 熊世权;离子液体纳米材料复合物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杨善丽;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媛;几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康萌萌;荧光素酰肼类化合物Cu~(2+)定量检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5年

3 姜随意;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组胺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4 陈晓倩;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高丽霞;电化学传感器在细胞活性氧检测及生物学效应研究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5年

6 季军;基于TDLAS的气相过氧化氢浓度测量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郑崇涛;基于石墨烯的嘌呤衍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余玉华;电化学芯片的表面功能化及微流集成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司艳美;基于金纳米簇和电活性氨基酸的电化学传感器[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10 张学超;基于电化学传感器的牛奶体细胞定量检测方法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76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576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f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