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互联网企业 价值评估 影响因素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摘要】: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经济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互联网企业作为网络经济的组成单元,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纷纷上市,积极参与各种投资、兼并、上市、重组等资本运作活动。这一系列的资本活动迫切需要对互联网企业进行估值,因此针对互联网企业自身的特殊性与新兴性,如何有效地评估企业价值成为当前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在对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采用的是市场法、收益法、实物期权法等基本的研究方法,这些常用的方法在评估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基于BP神经网络的视角,探讨BP神经网络在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为互联网企业的相关投资决策者提供一种参考和借鉴。本文以评估互联网企业价值为主线,分析了互联网企业的特点及其价值评估的特殊性,介绍了BP神经网络的评估原理;接着从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两方面探究价值影响因素,构建了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又设计了BP神经网络评估模型,以三家互联网企业微博、途牛和京东为实例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和应用,验证了BP神经网络在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根据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变量重要性分析,为如何着手提升互联网企业价值提供了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 价值评估 影响因素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5;F49;TP18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11
- 1.2.2 研究意义11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1-13
- 1.3.1 研究内容11-12
- 1.3.2 研究方法12
- 1.3.3 技术路线12-13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13-14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14-23
- 2.1 互联网企业的定义及特点14-15
- 2.1.1 互联网企业的定义14-15
- 2.1.2 互联网企业的特点15
- 2.2 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的特殊性15-16
- 2.3 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相关研究16-19
- 2.3.1 收益法16-17
- 2.3.2 成本法17
- 2.3.3 市场法17-18
- 2.3.4 其他评估方法18
- 2.3.5 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常用方法的局限性18-19
- 2.4 BP神经网络在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19-23
- 2.4.1 BP神经网络基本理论19-20
- 2.4.2 BP神经网络在评估领域中的应用研究20-21
- 2.4.3 BP神经网络在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21-23
- 3 互联网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23-31
- 3.1 互联网企业价值的来源分析23-24
- 3.2 互联网企业价值的形成分析24-25
- 3.3 基于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25-28
- 3.3.1 品牌影响力25
- 3.3.2 企业核心战略25-26
- 3.3.3 用户规模以及客户基础26-27
- 3.3.4 设备性能与服务27
- 3.3.5 持续创新能力27-28
- 3.4 基于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28-29
- 3.4.1 经营收入机制28
- 3.4.2 盈利潜力28-29
- 3.4.3 资金与融资能力29
- 3.5 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29-31
- 4 BP神经网络在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实证研究31-46
- 4.1 BP神经网络评估模型的设计31-33
- 4.1.1 评估模型的结构设计31
- 4.1.2 评估模型中BP算法的优化措施31-32
- 4.1.3 评估模型中的基本函数和参数的确定32-33
- 4.2 评估模型在互联网企业中的实证分析33-44
- 4.2.1 微博、途牛和京东的公司概况33-34
- 4.2.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34-36
- 4.2.3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36-38
- 4.2.4 评估模型的训练程序38-41
- 4.2.5 评估模型的训练结果41-43
- 4.2.6 模型仿真及评估结果43-44
- 4.3 基于评估模型的变量重要性分析44-46
- 5 结论、建议与展望46-49
- 5.1 主要结论46
- 5.2 互联网企业价值提升政策性建议46-47
- 5.3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展望47-49
- 致谢49-50
- 参考文献50-53
- 附录一: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3-54
- 附录二:BP神经网络matlab程序54-62
- 附录三:训练样本数据62-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网信评述:谁在操纵互联网企业?[J];网络与信息;2000年06期
2 冀书鹏;中国互联网投机时代的终结[J];电子商务;2001年07期
3 熊威;为互联网鸣不平[J];计算机周刊;2001年51期
4 ;爱立信第二届移动互联网应用龙奖竞赛揭晓[J];电信技术;2002年04期
5 熊威 ,小乐;伴随互联网,我下了岗[J];计算机周刊;2002年01期
6 张琪;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信息导报;2003年03期
7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解密中国互联网N个第一[J];信息化建设;2003年09期
8 ;数据下的互联网产业[J];多媒体世界;2003年02期
9 黄志华,魏琴;互联网对电信经济的影响[J];当代通信;2004年13期
10 安俊秀;互联网的力量[J];软件工程师;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林青;;互联网在资源整合中的作用[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闫彦;;移动互联网发展模式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张先祥;;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综述[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邸菁;贺博;汤刚;;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A];宽带中国战略与创新学术研讨会(30)论文集[C];2012年
5 郑宏剑;;我国无线互联网发展策略探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汪旭东;;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科普新模式研究[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许泽聘;郑会颂;;一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演变的系统动力学模型[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郗杰英;;深入研究“网络一代”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9 王红梅;;移动互联网现状与趋势浅析[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10 张思宁;;第二十一讲 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分析[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楠;互联网产业100强首次诞生[N];人民日报;2005年
2 ;中国互联网即将遭遇投资危机[N];经理日报;2006年
3 耀文;深圳:出资35亿元扶持互联网产业[N];中国电子报;2009年
4 维依;深圳大力布局互联网产业[N];中国电子报;2009年
5 记者 杨阳腾;深圳大力扶持互联网产业发展[N];经济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钟良;深圳勾勒2000亿互联网产业蓝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7 记者 朱宏印;西北首家互联网协会成立[N];人民邮电;2001年
8 本报记者 邓淑华;人大代表关注互联网 首提产业立法议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周天鸿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暨南大学副校长) 冯建华 采访整理;促进我国互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胡延平;互联网:让平庸投资者走开[N];山西发展导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宇;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刘茂红;中国互联网产业组织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胡志兵;互联网生产和消费三个模式的微观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4 王婷;互联网服务业创新模式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梁美妍;话语民主与微观权力:虚拟公民社会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王延青;产业价值链理论研究及其在我国互联网电话产业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杨庆丰;互联网骨干网互联互通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8 林翔;互联网时代媒体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9 董正浩;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偏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汪明峰;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娟;老年人应用互联网的动因、特征及中国老年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超群;互联网产业的税收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3 赖世茜;我国互联网产业的溢出效应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闫梦晓;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的案例分析[D];暨南大学;2015年
5 黄芮;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防范[D];辽宁大学;2015年
6 欧阳锋;移动互联网时代广州电信的转型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7 马金伟;济南市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8 夏聪聪;方正金融互联网发展模式探析[D];河北金融学院;2015年
9 薛宏资;互联网金融视阈下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问题研究[D];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15年
10 张臣;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融资风险评估[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08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608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