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系统建模方法教学探索
发布时间:2017-08-06 02:02
本文关键词:互联系统建模方法教学探索
【摘要】:互联系统的建模是"自动控制原理"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采用互联系统建模实例,以代数图论观点,揭示互联系统建模问题实质,导出互联系统物理描述与逻辑关系描述的相互关系表达式。并用Matlab编程实现了互联系统的自动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反映了时代特征,是一种互联系统建模教学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
【关键词】: 互联系统建模 框图化简 梅逊公式
【基金】:重庆大学项目(2013Y04)
【分类号】:TP13-4;G642
【正文快照】: 0引言互联系统建模是“自动控制原理”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正如系统的定义描述的: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互联系统的描述包括各部分的物理描述和各部分间连接的逻辑描述。在已知各部分物理描述后,建模的重要一步就是寻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冲浪交友[J];英语知识;1998年01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玛竹梧;;自动化系统解决的新方法——互联系统[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4卷)[C];2005年
2 石海彬;冯纯泊;;具有相同线性结构的广义互联系统的鲁棒控制[A];第二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竹梧(作者系原冶金工业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互联系统”:自动化领域“新贵”[N];中国冶金报;2005年
2 王媛;东方通助力中国移动银企互联系统建设[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3 冯森;东方通携手中国移动建银企互联系统[N];国际商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志强;基于包含原理多重叠互联系统动态结构分析与应用[D];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
2 陈以默;X省电信银企互联系统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周竞;发输电互联系统风险评估的解析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4 陈夏玉;基于TD专网移动互联系统及应用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5 栗伟建;基于Web Services的税库银互联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27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627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