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敏感膜的光纤挥发物检测
本文关键词:基于敏感膜的光纤挥发物检测
更多相关文章: 光纤传感 沸石膜 法布里-珀罗 PDMS Sagnac
【摘要】:挥发物的检测是在现代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十分重要应用的一项技术。结合光纤传感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是当前重点研究的领域之一。本论文针对基于敏感膜的光纤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展开研究。提出了两种用于检测挥发性有机物的敏感膜,并与光纤传感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多点、混合气体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主要内容如下:1.提出了并实现了基于沸石膜的高灵敏度光纤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成功在切平光纤端面合成沸石膜,形成光纤端面Fabry-Perot干涉;利用强度解调,在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由350 ppm到5250 ppm的范围内实现2.78×10~(-3) dB/ppm-1.23×10~(-3) dB/ppm的灵敏度。2.提出并改进基于沸石膜的球形端面光纤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实现在球形光纤端面生长沸石膜,形成了一个弧形的Fabry-Perot干涉腔;在挥发性有机物由0-70 ppm的范围内实现0.91 nm/ppm的灵敏度。3.提出一种基于沸石膜的多点光纤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与阵列波导光栅相结合,利用强度解调实现挥发性有机物多点同时检测;在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由0-550 ppm的范围内实现0.015 dB/ppm到3.9×10~(-3) dB/ppm的灵敏度。4.提出两种基于PDMS材料的光纤干涉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分别探究了基于Fabry-Perot干涉和Sagnac干涉的两种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并探究了PDMS材料在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方面的特性和温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5.提出了一种基于双传感器的挥发性有机物混合气体检测系统。通过两种具有不同灵敏度的基于PDMS的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利用二阶线性矩阵的方式,实现对乙醇和异丙醇两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混合气体的检测。
【关键词】:光纤传感 沸石膜 法布里-珀罗 PDMS Sagnac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计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1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16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3-16
- 1.2.1 研究内容13-14
- 1.2.2 本论文创新点14-16
- 2 基于沸石膜的光纤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16-39
- 2.1 本章引论16-17
- 2.2 光纤端面沸石膜生长技术17-19
- 2.3 基于沸石膜的光纤解调技术19-20
- 2.3.1 强度解调方式19
- 2.3.2 波长解调方式19-20
- 2.4 基于光纤切平端面镀膜的挥发性有机物测量20-29
- 2.4.1 基于波长解调的检测结果20-24
- 2.4.2 基于强度解调的检测结果24-25
- 2.4.3 镀膜厚度对灵敏度的影响25-27
- 2.4.4 传感器检测的重复性27
- 2.4.5 传感器的温度特性27-29
- 2.5 基于光纤球形端面镀膜的挥发性有机物测量29-36
- 2.5.1 球形端面传感器检测结果29-34
- 2.5.2 球形端面传感器的重复性34-35
- 2.5.3 球形端面传感器的温度特性35-36
- 2.6 基于阵列波导光栅的多点挥发性有机物测量36-38
- 2.7 本章小结38-39
- 3 基于PDMS的光纤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39-52
- 3.1 本章引论39-40
- 3.2 基于Fabry-Perot干涉的光纤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40-42
- 3.3 基于Sagnac干涉的光纤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42-43
- 3.4 PDMS材料配比的选取和温度特性43-46
- 3.5 基于PDMS的挥发性有机物单点测量46-49
- 3.6 基于PDMS的挥发性有机物混合气体多点测量49-51
- 3.7 本章小结51-52
- 4 总结与展望52-54
- 4.1 总结52-53
- 4.2 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60
- 作者简历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华秋;邱东来;;光纤端面污染的清洁[J];光通信技术;2008年07期
2 李殿军;李世明;孟范江;;光纤端面的断裂机理及制备方法[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11期
3 顾俊华;光纤的接续及熔接异常情况处理[J];中国有线电视;2001年04期
4 林湖宗;余恩林;;光纤熔接技术点滴[J];东南传播;2007年01期
5 赵新彦;陈陶;丁志雄;;光纤端面参数自动化测量系统的研究[J];光学仪器;2009年04期
6 尹岗;;如何检查和清洁光纤端面[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0年12期
7 文玉梅,李平;光纤切断技术[J];压电与声光;1992年04期
8 周智慧;;多芯石英传像光纤扭曲测量技术的研究[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3年03期
9 付致勇;光纤的接续技术[J];安装;2001年01期
10 梁铨廷,吴德芬;光纤衍射干涉和非线性测量[J];广西物理;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荣民;寿文德;张美敦;;光纤端面法测声场[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2 林泽卫;;24芯光纤带的开发和检测[A];中国通信学会2003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裴雅鹏;杨军;刘志海;苑立波;;光纤端的研磨加工技术[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肖韶荣;冒晓莉;张仙玲;;基于位图的光纤不圆度测量[A];第十一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贾大功;赵振;马彩缤;张红霞;张以谟;;基于ARM的嵌入式光纤端面检测仪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韩庆荣;陈冬兰;;大保实~汶/G655光纤熔接的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2002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胡勇康;黄景元;农学勤;;手持式光纤故障可视检测器研制应用[A];广西光学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刘娜;张红霞;张以谟;井文才;李朝辉;周革;;8X微结构观测镜机械设计以及试验结果[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陆润华;江斌;涂建坤;胡宗果;沈奶连;依晓春;陈磊;陈进榜;;FRG-1光纤带几何参数测试仪[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张恺;顾大勇;邵永红;屈军乐;牛憨笨;;基于光纤线阵的多通道SPR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晋中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祁县分公司 岳磊;浅谈光纤熔接[N];山西科技报;2009年
2 福建 陈志奇;有线电视光纤传输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系统调试[N];电子报;2009年
3 3M中国有限公司 吴灿辉 关江;直面FTTH最后100米难题[N];通信产业报;2011年
4 ;中天光纤快速连接器加速FTTH部署[N];人民邮电;2009年
5 吴建新、高巍;光纤布线走向规范[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6 3M中国有限公司 陈佶;ODN光纤跳线管理新方法[N];通信产业报;2011年
7 史广生 江苏;从光纤的损耗谈光纤接续工作[N];电子报;2010年
8 EXFO公司 孙学瑞;PON网络测试方法[N];通信产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设;微结构光纤端面信息提取及超短脉冲传输特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2 王姗姗;微纳光纤的反射特性及其光子学器件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3 周爱;蘸粘式光纤液体分析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张超;光纤干涉条纹投射相位测量轮廓术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张学亮;用于拖曳阵阵形测量的光纤磁场传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周涛;光纤相位共轭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李坤宇;无源光纤传像系统传像质量的评价与优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1年
8 肖倩;稳定的长距离光纤分布式干涉测量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9 刘娜;光学微结构观测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刘婷;基于荧光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光纤生化传感器[D];清华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博毅;基于光纤传感的铁路作业预警装置[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朱英昊;光纤Fabry-Perot腔结构的表面张力传感与测量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3 陈诚;光纤端面微纳米结构原位光化学制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宁向平;基于敏感膜的光纤挥发物检测[D];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
5 王s,
本文编号:6426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64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