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补偿原理的泵控伺服加载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动态补偿原理的泵控伺服加载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泵控伺服 力加载 动态补偿 压力损失 PID控制
【摘要】: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应用在航天、建筑、材料、铁路等各种工业领域,几乎所有与结构分析、疲劳分析有关的场合都能用到电液伺服加载系统。但是,目前基于伺服阀控的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由于对油液污染和抗干扰的能力比较差,使得传统电液伺服加载系统无法在复杂苛刻的环境下使用,并且其成本高,不利于电液伺服系统在苛刻环境下的使用及推广。因此,本文针对一种基于动态补偿原理的泵控伺服加载系统进行理论分析,这种系统采用双伺服泵耦合控制输入流量,通过搭建实验系统进行实验分析。主要利用实验获得系统各种参数理论与实际值之间的关系,得到系统的性能,并结合实验研究其加载精度。实验应用控制理论知识,采用数字PID控制算法,提升加载精度。首先,对系统的基本参数进行确定,分析加载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系统的压力与系统泄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新型泵控伺服加载系统是通过调控双泵向液压系统输入流量,并用此流量补偿系统的流量泄漏损失,以达到使系统末端力源(液压缸)输出一个稳定、精确的力的目的。此过程中,需要确定压力损失和流量损失对加载实验系统的影响。其次,通过对液压原理和基本参数的确定,搭建实验系统。加载实验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在确定硬件并装配完实验系统后,对样机进行整体调试。然后,利用加载系统的加载传递函数的仿真结果,对系统的参数性能进行优化和调节。在进行加载实验时,以仿真的结果为指导,进行PID参数整定,使得系统在实际工况下也能得到很好的加载性能。最后,通过特定力值加载实验和任意力值加载实验,得出基于动态补偿原理的泵控伺服加载系统在0~10t加载区间内的加载精度以及加载性能,同时分析加载力值波动对加载精度的影响。
【关键词】:泵控伺服 力加载 动态补偿 压力损失 PID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137;TP2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课题背景及电液伺服加载简介10-13
- 1.2 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的研究现状13-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13-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14-16
- 1.3 选题背景及意义16-17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7-18
- 第2章 加载系统原理及参数分析18-36
- 2.1 引言18-19
- 2.2 经典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优缺点19
- 2.3 动态补偿的系统原理19-23
- 2.3.1 动态补偿原理19-22
- 2.3.2 泵控伺服加载系统的优势22-23
- 2.4 泵控伺服加载系统的参数计算23-28
- 2.4.1 元件基本参数确定23-26
- 2.4.2 系统受力情况分析26-28
- 2.5 液压泵泄漏流量估计28-30
- 2.6 系统压力损失30-32
- 2.7 泵控参数分析32-35
- 2.7.1 转速调节方式分析32-34
- 2.7.2 控制加载过程中的数学关系34-35
- 2.8 本章小结35-36
- 第3章 加载系统数学建模和仿真分析36-51
- 3.1 引言36
- 3.2 系统基本方程36-45
- 3.2.1 液压机械系统的数学方程36-42
- 3.2.2 伺服电机和传感器的数学模型42-45
- 3.3 系统的传递函数45-48
- 3.4 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48-50
- 3.5 本章小结50-51
- 第4章 泵控伺服加载系统搭建51-62
- 4.1 引言51-52
- 4.2 主要元件及参数性能介绍52-58
- 4.2.1 力传感器及力源采集系统53-54
- 4.2.2 油压传感器54
- 4.2.3 齿轮泵54-55
- 4.2.4 液压缸55-56
- 4.2.5 控制器56-57
- 4.2.6 交流伺服电机和驱动器57-58
- 4.3 实验系统的组成与调试58
- 4.4 软件部分58-61
- 4.4.1 信号采集系统58-59
- 4.4.2 加载控制系统59-61
- 4.5 本章小结61-62
- 第5章 泵控伺服加载实验及数据分析62-81
- 5.1 引言62
- 5.2 加载控制算法的选择62-66
- 5.3 保压性实验及其影响分析66-69
- 5.3.1 保压性实验内容66-68
- 5.3.2 保压性测试的数据分析68-69
- 5.4 实验系统参数分析69-72
- 5.4.1 系统压力与转速之间的关系69-70
- 5.4.2 加载力值与转速之间的关系70-72
- 5.5 特定力值的选择性加载72-77
- 5.5.1 干扰分析及参数调节72-75
- 5.5.2 特定力值加载的数据分析75-77
- 5.6 任意目标力值的加载研究77-79
- 5.7 加载分辨率的确定79-80
- 5.8 实验结果工程意义分析80
- 5.9 本章小结80-81
- 结论81-83
- 参考文献83-86
- 附录86-90
- 攻读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90-91
- 致谢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子平;李经伟;赵纯义;;第七章 电液伺服的设计(1)[J];重型机械;1978年04期
2 徐汇音;;电液伺服加载控制系统的研究[J];液压与气动;2006年11期
3 彭昌;;滑模控制在电液伺服力控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2年04期
4 笪靖;李其朋;丁凡;刘硕;满在朋;丁川;;电液伺服技术在蝶阀上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2013年01期
5 严子平;;第一章 什么是电液伺服?——原理、功能和性能界限[J];重型机械;1977年04期
6 严子平;;第二章 电液伺服的组成和元件的特性[J];重型机械;1977年04期
7 徐兴斋;罗晓玉;;电液伺服油缸的试制及其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J];机床与液压;1981年04期
8 唐志贵;;电液伺服疲劳试验过程中控制方式的转换[J];试验机与材料试验;1985年01期
9 朱盘生;电液伺服位移信号发生器介绍[J];液压与气动;1986年04期
10 李树信;“电液伺服程控结构试验机”管理使用经验交流会在我院胜利召开[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付永领;徐步力;那波;;一种新型无伺服阀电液伺服执行器[A];第二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02年
2 乌建中;张月蓉;;电液伺服主动抗振模糊最优控制[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3 李阁强;赵克定;袁锐波;刘冬;;三类伺服阀控制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的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4 王长利;;MTS电液伺服试验机平板试样夹持校准及保持附属装置[A];2008全国MTS断裂测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吴张永;袁子荣;刘海昌;王强;顾毅;;电液伺服振动在电解铜打包生产线上的应用研究[A];2002年十一省、区、市机械工程学术年会暨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闫桂菊;李红梅;乔晓飞;孙伟婷;;环缝(文氏管)烟气除尘电液伺服闭环控制系统在转炉烟气净化中的应用[A];2009年河北省冶金学会炼钢—连铸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施江天;罗士军;徐杰;付玉林;;特种车辆救援机械手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仿真[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曹建伟;顾临怡;周宏;;液压放大式基准测力机液压伺服自动控制系统[A];第二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明;红山公司五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N];天水日报;2008年
2 钟鹏驰;电液伺服道路模拟试验台研成[N];中国汽车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阚超;电液伺服与比例压力控制系统辨识与特性比较研究[D];燕山大学;2007年
2 石胜利;具有输入饱和的电液伺服位置系统鲁棒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3 李强;并联电液伺服六自由度平台系统低速运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姚建均;电液伺服振动台加速度谐波抑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吴乐彬;基于电液伺服并联六自由度机构的广义负载模拟理论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世荣;轮对标定试验台电液伺服加载系统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姚松;抽油机电液伺服加载系统设计与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赵巧莉;电液伺服摆动马达密封与摩擦特性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高铭;电液伺服试验台的建模与仿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解瑶;基于DSP的电液伺服实验台控制系统的设计[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6 束龙;基于动态补偿原理的泵控伺服加载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7 李广兴;电液伺服负载模拟系统通用软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8 丁旭;电液伺服倒立摆的仿真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9 杨庆明;电液伺服三通道试验机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王鑫;电液伺服加载台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49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649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