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距离测量的双领航AUV间协同导航算法
本文关键词:基于距离测量的双领航AUV间协同导航算法
【摘要】:针对多自主水下航行器(AUV)编队中因领航AUV一时无法借助外部有源位置信息进行实时校准,自身定位误差逐渐增大可能导致的编队解体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测量双领航AUV间协同导航算法.在给出领航AUV航位推算误差模型的基础上,首先设计两个领航AUV分别基于忽略对方位置误差的估计自身误差的滤波算法,然后提出其位置误差的分别修正算法,最后通过对位置误差估计的可观测性分析,指出在直线航行条件下两个领航AUV可通过加、减速进行相对机动,保证其可观测性.仿真结果表明:两个领航AUV存在航位推算位置误差的情况下,随着滤波时间增加其定位误差可逐渐趋同,并收敛到其经、纬度定位误差的均值,验证了本文所提协同导航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
【关键词】: 自主水下航行器 协同导航 距离量测 可观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3333)~~
【分类号】:TP23
【正文快照】: i引言多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通过导航信息共享,即多AUV协同导航,既可提高系统的整体定位精度,又可降低导航系统的总成本.当前,协同导航系统主要分为领航跟随式W 和并行式121.领航跟随式以仅需1?2个领航者配置高精度导航传感器.跟随者可配置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准,陈哲;条件数在系统可观测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4年07期
2 石章松;刘忠;;单站纯方位目标跟踪系统可观测性分析[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7年02期
3 李洪瑞;盛安冬;;离散纯方位系统的可观测性判据[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9年05期
4 李洪瑞;盛安冬;;连续纯方位系统的可观测性分析[J];兵工学报;2009年11期
5 王万平;魏宏刚;廖胜;邢廷文;;被动测距的可观测性分析和滤波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9年06期
6 周逸翔,孙士乾;状态方程的电路模拟和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测性[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7 潘泉,戴冠中,张洪才;被动式跟踪可观测性分析的非线性系统方法[J];信息与控制;1997年03期
8 孙亮;徐安;曲大鹏;张涛;杨洋;;三维纯方位目标跟踪的可观测性需求分析[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9 何友,关欣,衣晓;纯方位二维运动目标的不可观测性问题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3年01期
10 许志刚;盛安冬;;二维单站纯方位运动目标跟踪的可观测性[J];兵工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鲁巍;吕涛;杨修涛;李晓维;;基于可观测性代码覆盖准则的激励生成方法[A];全国第13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CAD/CG)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杨晓霞;黄一;;外场标定条件下捷联惯导系统误差状态可观测性分析[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房建成;申功勋;;捷联惯导系统动基座对准的可观测性分析[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刘海珊;丛琳;安天瑜;;电力系统可观测性分析的研究[A];2006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潘泉;戴冠中;张洪才;;被动式跟踪可观测性分析的非线性系统方法[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6 程咏梅;潘泉;张洪才;叶西宁;;多站被动式融合跟踪[A];'2002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论文集(第四卷)[C];2002年
7 魏环;;基于可观测性和可分辨性的传感器分布优化设计[A];Proceedings of 14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CCSSTA’2012)[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拥民;动态系统可观测性分析与应用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鲁巍;模拟验证中的激励产生与覆盖评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3 马涛;光纤捷联惯导及其卫星深组合导航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罗昱文;基于ARM微处理器的可观测性设计与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2 孙国伟;惯导系统传递对准模型的可观测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陈璐;一种改进的基于潮流定解拓扑可观测性分析方法[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袁汀;基于多普勒频率的可观测性分析及定位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左江;交直流混合系统的可观测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6 杨威;无穷维双线性系统的同时可控性和可观测性[D];山西大学;2007年
7 孙骞;双轴旋转式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技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8 吕涛;模拟验证中覆盖评估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3年
9 胡再刚;基于H_∞的传递对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60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660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