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干燥褐煤过程的模糊动态模型及温度控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微波干燥褐煤过程的模糊动态模型及温度控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波干燥 模糊动态模型 模糊聚类算法 子空间辨识 温度控制
【摘要】:煤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化石燃料,我国煤矿资源储量丰富,居世界第三位。在煤的总储量中,褐煤等低阶煤储量占了总储量将近一半的比重。这些低阶煤由于含水量过高,物理化学性质不稳定等原因,实际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若能有效移除低阶煤包含的水分,则有望从源头上解除低阶煤的使用限制,因此低阶煤的高效干燥十分重要。传统的低阶煤干燥方式多采用热干燥技术,这种干燥方式能量使用效率低,干燥时间长,废气排放量大。作为一种新型的干燥方式,微波干燥的原理和传统干燥方式截然不同,与传统干燥方式相比具有能量使用效率高,干燥时间短,清洁无污染等特点,因此微波干燥是一种在低阶煤干燥领域很有应用前景的干燥方式。但是由于微波干燥低阶煤的过程中温度控制困难,实际应用中容易导致热失控现象的发生,这大大阻碍了微波在低阶煤干燥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了防止低阶煤的微波干燥过程出现热失控现象,促进微波干燥技术在低阶煤干燥领域的广泛使用,在考虑干燥过程存在的非线性、时变性和强耦合性的情况下,本文引入模糊动态模型来描述褐煤的微波干燥过程,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研究微波干燥褐煤过程的温度控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微波干燥低阶煤、微波加热过程机理建模、模糊模型辨识方法以及温度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根据微波干燥褐煤过程的特性,以微波干燥褐煤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为基础,基于改进的Gustafson-Kessel聚类算法和子空间方法分别对模糊动态模型的前件参数和后件参数进行辨识;(2)基于微波干燥褐煤过程的模糊动态模型,应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设计微波干燥褐煤过程的温度控制器,并针对微波干燥系统的输入约束,设计带输入约束的温度控制器;(3)以MATLAB为平台,对模糊动态模型辨识以及温度控制过程进行仿真,并在微波干燥实验系统上进行实验验证。
【关键词】:微波干燥 模糊动态模型 模糊聚类算法 子空间辨识 温度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849.2;TP27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8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8-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1.2.1 低阶煤干燥研究现状10-12
- 1.2.2 微波加热过程的建模研究现状12-14
- 1.2.3 基于模糊模型辨识方法的研究现状14
- 1.2.4 温度控制技术研究现状14-16
- 1.3 研究内容16
- 1.4 论文组织结构16-18
- 2 微波干燥褐煤过程的模糊动态模型辨识18-36
- 2.1 实验系统介绍及实验描述18-20
- 2.1.1 实验系统介绍18-19
- 2.1.2 实验描述19-20
- 2.2 模糊动态模型概述20-21
- 2.3 模糊动态模型的前件辨识21-27
- 2.3.1 模糊聚类算法概述22
- 2.3.2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22-23
- 2.3.3 Gustafson Kessel聚类算法及其改进算法23-24
- 2.3.4 基于改进的Gustafson-Kessel聚类算法的实验数据处理24-26
- 2.3.5 基于隶属度和输入功率融合的全局模糊动态模型26-27
- 2.4 模糊动态模型后件辨识27-35
- 2.4.1 子空间辨识方法概述27-28
- 2.4.2 模糊动态模型分析28
- 2.4.3 汉克尔矩阵块与系统相关矩阵28-30
- 2.4.4 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的状态估计30-31
- 2.4.5 模糊动态模型线性定常表达式的几何特性31-33
- 2.4.6 系统矩阵的计算33-35
- 2.5 小结35-36
- 3 微波干燥褐煤过程的温度控制36-47
- 3.1 模型分析与模型预处理36-37
- 3.2 基于两种表达形式的模型预测控制器设计37-42
- 3.2.1 基于脉冲算子表达式的模型预测控制器设计38-39
- 3.2.2 基于离散时间拉盖尔多项式的模型预测控制器设计39-42
- 3.3 带输入约束的模型预测控制器设计42-46
- 3.3.1 约束的矩阵不等式表达42-44
- 3.3.2 具有输入约束的模型预测控制器设计44-46
- 3.4 小结46-47
- 4 仿真与实验验证47-58
- 4.1 模糊动态模型辨识仿真47-50
- 4.2 微波干燥褐煤过程的温度控制仿真50-55
- 4.2.1 无约束模型预测控制仿真50-53
- 4.2.2 带输入约束的温度控制仿真过程及结果分析53-55
- 4.3 温度控制效果实验验证55-56
- 4.4 小结56-58
- 5 总结与展望58-60
- 5.1 总结58
- 5.2 展望58-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6
- 附录66-69
- A. 模糊动态模型辨识结果(c=16)66-69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69
-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育烽;微波干燥法[J];铁道机车车辆工人;2001年02期
2 陈留根;原木微波干燥装置[J];工业加热;2002年05期
3 施树基;微波干燥茧茧层和蛹体成分的初步分析[J];丝绸;1978年01期
4 ;微波干燥装置[J];纺织器材通讯;1978年01期
5 ;微波干燥碱性紫5BN试验情况简介[J];染料工业;1978年01期
6 ;微波干燥[J];化学世界;1983年04期
7 P·查尼斯 ,侯今铁;粉煤的微波干燥[J];选煤技术;1988年02期
8 刘丽,罗平,彭增华,宋云芳,江滨;鲜姜微波干燥的湿热分析试验[J];食品科学;2002年07期
9 祝圣远,王国恒;微波干燥原理及其应用[J];工业炉;2003年03期
10 曾祥燕,林庆生,赖凤英,黎锡流;绵白糖微波干燥的初步描述和质量控制[J];中国甜菜糖业;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厚旭;程志;廖建军;沈刚;雷霆;王朝峰;张洁;;微波干燥技术在钛硅分子筛生产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和进娜;徐庆;苏伟光;叶京生;;微波干燥技术的应用研究[A];第二届“兴业杯”中国制药装备论文集[C];2006年
3 王永周;陈美;黄茂芳;张福全;;微波干燥天然橡胶研究[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朱德泉;孔晓玲;朱德文;钱良存;王硕;;猕猴桃切片微波干燥特性及品质与能耗分析[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绍林;邱丽娟;;微波干燥中的一项新工艺——微波钝化酶的机理及其影响[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6 孔臻;席年生;刘朝贤;姚光明;;微波干燥烟丝的显微结构观察[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朱德泉;孔晓玲;张肇鲲;蒋德云;王继先;;小麦微波干燥特性及工艺参数的研究[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朱德泉;孔晓玲;张肇鲲;周杰敏;王硕;;微波干燥条件对小麦干后品质和能耗的影响[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韩翠萍;郑先哲;霍贵成;于鹏;;鲜牛奶真空微波干燥工艺的研究初探[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渠灏;唐伟强;谢民;;基于DCS的微波干燥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研究[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海鹏 王延斌;我国纺织业首创应用微波干燥技术[N];中国质量报;2010年
2 崔大涛 ;微波干燥技术独具匠心[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记者赵福欣 特约记者吉发敏;微波干燥技术向化工领域渗透[N];中国化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卢飒;用创新推动企业不断成长[N];贵阳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建芳;木材微波干燥热质转移及其数值模拟[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玉川;莴苣颗粒负压微波高效节能均匀干燥机理及工艺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3 李雨;典型冶金物料的微波及组合干燥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林强;枸杞微波干燥特性研究与试验[D];宁夏大学;2015年
2 姚连升;褐煤微波干燥及水分迁移特性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彭荣艳;微波加热型预油炸草鱼鱼片品质特性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4 李秀伟;浆果微波泡沫干燥品质研究及过程模拟[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芈韶雷;山核桃微波干燥特性及工艺优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6 颜智勇;宠物食用鸡肉干真空微波干燥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7 吴建凯;工业微波干燥控制系统优化建模与性能评估[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张帅;生物质微波预处理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胡敏;褐煤低温干燥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韩久春;疏浚底泥连续化微波干燥特性及能效分析[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70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670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