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PtTFPP磷光氧气纳米传感器对PDT诱导的肿瘤细胞损伤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02:06

  本文关键词:基于PtTFPP磷光氧气纳米传感器对PDT诱导的肿瘤细胞损伤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光动力治疗 氧气传感器 线粒体 MTT检测法 细胞活性


【摘要】:光动力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肿瘤的方法,因其特异性好、毒副作用小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就体外光动力实验而言,通常是利用MTT检测法对其毒性进行评估。本文利用一种可以检测细胞内氧含量变化的磷光氧气纳米传感器对光动力诱导的细胞损伤进行评估。基于这种方法,获得与MTT检测法相一致的测试结果,并且成功检测到光动力治疗对细胞线粒体的直接损伤,这是MTT法所不具备的。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具体工作如下:1.首先利用MTT检测手段,从原卟啉钠浓度和光照剂量两个方面对体外光动力实验条件进行探索,初步掌握了不同光动力条件下HepG2细胞的死伤程度,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合适的实验条件。2.利用再沉淀-包覆法,分别制备了靶向细胞外和细胞内的两种氧气传感器。这两种氧气传感器都是以聚苯乙烯-有机硅氧烷为基质,将疏水性的氧气分子探针PtTFPP和荧光参比分子C6随机封装到纳米颗粒内,不同的是,用于检测细胞内氧含量变化的纳米颗粒表层用带正电的PLL壳层包覆,基于MTT法毒性检测和共聚焦成像验证了这种具有核壳结构的氧气纳米传感器具有较低的毒性和较好的细胞摄取率。利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PDT作用后HepG2细胞的呼吸速率,发现细胞内氧气浓度变化要快于细胞外氧气浓度变化,其测试结果值更为精确,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利用细胞内氧气浓度变化来对光敏剂药效进行评估。接着,一系列的基于细胞呼吸检测PDT疗效的实验证明这种测试手段与MTT法得到的结果相似,其结果的可靠性得到证实。此外,基于这种测试方法也成功检测到了PDT对细胞线粒体的直接损伤,这是MTT法所不具备的。
【关键词】:光动力治疗 氧气传感器 线粒体 MTT检测法 细胞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0.5;TP21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23
  • 1.1 光动力治疗的研究概况11-17
  • 1.1.1 光动力治疗的研究背景11
  • 1.1.2 光动力治疗的作用机理11-13
  • 1.1.3 光敏剂的发展13-15
  • 1.1.4 光动力治疗对肿瘤细胞线粒体的损伤15-16
  • 1.1.5 光动力治疗效果的评估手段及其存在的问题16-17
  • 1.2 氧气传感器在生物领域的应用17-21
  • 1.2.1 氧含量检测在生物领域中的意义17-18
  • 1.2.2 细胞氧含量检测的技术与方法18-20
  • 1.2.3 荧光氧气纳米传感器的生物应用20-21
  • 1.3 论文选题及主要研究内容21-23
  • 2 基于MTT法对肝癌细胞光动力参数的筛选23-32
  • 2.1 细胞培养23-26
  • 2.1.1 细胞实验试剂与仪器23-24
  • 2.1.2 细胞培养24-25
  • 2.1.3 MTT细胞毒性检测法25-26
  • 2.2 基于MTT法对肝癌细胞光动力参数的筛选26-31
  • 2.2.1 光源的选择26-27
  • 2.2.2 光敏剂剂量的选择27-28
  • 2.2.3 光照剂量的选择28-31
  • 2.3 小结31-32
  • 3 基于细胞呼吸速率对肝癌细胞光动力损伤的评估32-48
  • 3.1 引言32-35
  • 3.2 PtTFPP掺杂PS-DTS基质的氧气传感器的制备与表征35-41
  • 3.2.1 实验试剂与设备35
  • 3.2.2 样品制备方法与步骤35-37
  • 3.2.3 氧气纳米传感器的表征37-39
  • 3.2.4 氧气纳米传感器的生物兼容性39-41
  • 3.3 细胞内纳米颗粒溶氧量标定曲线的绘制41-43
  • 3.4 基于磷光氧气纳米传感器对细胞内外溶氧梯度的检测43-44
  • 3.5 基于呼吸速率对PDT后肿瘤细胞损伤的评估44-46
  • 3.5.1 PDT产生的细胞毒性评估44-45
  • 3.5.2 PDT对细胞呼吸直接损伤的研究45-46
  • 3.6 小结46-48
  • 结论及展望48-49
  • 参考文献49-53
  • 作者简历53-55
  • 学位论文数据集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武凌;;澳大利亚:纳米传感器对付“细菌战”[J];人人健康;2002年02期

2 ;美国发明快速检测癌症的纳米传感器[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01期

3 张伟;石大友;陶丽;花庆岭;杜瀛瀛;张静;庄亚丽;刘虎;;纳米传感器对卵巢癌患者呼气的分析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4 ;纳米传感器芯片让药物开发提速[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1年04期

5 张阳德,李坚;光纤型纳米传感器生物测量进展[J];中国医学工程;2003年06期

6 ;用DNA制造纳米传感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1年05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闫强;康燕;袁金颖;;双响应互动式共聚物纳米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吴文玉;唐瑜;;基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多功能纳米传感器的设计、合成与生物应用[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王峰会;;纳米传感器技术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4 逯乐慧;;基于谱学技术的纳米传感器设计及应用[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铮奎;纳米传感器有广阔应用前景[N];中国医药报;2011年

2 记者 毛黎;美首次完成太空纳米感应器试验[N];科技日报;2007年

3 陈列欢;新型纳米传感器 捕捉基因“蛛丝马迹”[N];医药经济报;2003年

4 何屹;纳米传感器芯片让药物开发提速[N];科技日报;2011年

5 编译 徐铮奎;纳米传感器:医械业质变的因素[N];医药经济报;2012年

6 刘霞;科学家首次用DNA合成出纳米传感器[N];科技日报;2011年

7 常丽君;新传感器能迅速检测隐秘病原体[N];科技日报;2012年

8 庄愉;药物输送未来亮点[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小卉;荧光氧气纳米传感器的构建及在肿瘤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吴文玉;有机/无机杂化超分子纳米传感器的设计、组装与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3 冯丽娟;基于FRET原理的新型荧光纳米传感器的制备和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宏茹;基于PtTFPP磷光氧气纳米传感器对PDT诱导的肿瘤细胞损伤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王燕;基于硅壳荧光纳米颗粒的纳米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D];湖南大学;2006年

3 孙立;无线纳米传感器网络低能耗编码方案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4 高丰岭;吸附和温度对微—纳米传感器静动力学响应的理论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11年

5 祝维豪;无线纳米传感器网络低冲突数据通信机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6 傅亮;新型碳纳米传感器及其在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张伟;纳米传感器对卵巢癌患者呼气的分析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8 原艳霞;基于有机染料芘的荧光氧气纳米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9 赵家伟;DFT计算在荧光分子印记纳米传感器中应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10 刘丹;表面修饰的水滑石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10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710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1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