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卫星遥感的云南省稻飞虱大暴发与中南半岛稻作制度响应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卫星遥感的云南省稻飞虱大暴发与中南半岛稻作制度响应关系研究
【摘要】:稻飞虱是中国最主要的水稻害虫之一,具有远距离迁飞的特性。已有研究表明,我国稻飞虱主要是由位于我国南部的中南半岛地区迁飞而来,是我国云南省稻飞虱的虫源地。其中,褐飞虱是将水稻作为唯一的能量来源的单食性昆虫,白背飞虱则只有寄生在水稻中才能更好的繁衍下一代,属于寡食性昆虫。“绿色革命”以来,中南半岛国家引进高产矮杆的水稻新品种,兴修水利,提高施肥效率,不仅扩大了水稻的种植面积还将原来的单季稻改为两季稻或三季稻。同一时期,我国云南省稻飞虱大发生也越来越频繁。水稻作为稻飞虱唯一的食料来源或最优食料来源,其空间分布与种植模式的变化对稻飞虱虫源基数有重要影响。因此,得到中南半岛地区稻作制度近几十年的时空变化,并探索其与我国稻飞虱迁入第一站云南省稻飞虱迁入情况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LTDR数据用于提取中南半岛地区19世纪80年代至2012年的稻作制度变化情况,再将结果结合云南省稻飞虱迁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除了老挝由于水稻种植面积过小,水稻田小而分散等原因导致结果不理想以外,泰国一季稻和两季稻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整体情况为上升,越南则不同,一季稻呈现下降的趋势,两季稻和三季稻均为上升。柬埔寨和缅甸情况类似,一季稻、两季稻和三季稻都呈现上升的特点,分别都与水稻收获面积的统计数据变化趋势相同。得到中南半岛地区稻作制度变化数据以后,将具有代表性的云南省师宗县稻飞虱虫情数据与稻作制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0.005,显示两季稻和三季稻均与其呈显著负相关,并且三季稻比两季稻相关性更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778,-0.812。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耕作制度从单季稻改为双季稻,单季稻改为三季稻或者双季稻和三季稻互相转换对我国稻飞虱发生情况有重要影响,这为研究稻飞虱迁飞机制,稻飞虱虫源地治理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这为我国今后进行稻飞虱预报预测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稻作制度变化 稻飞虱 始见期 卫星遥感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35.112.3;TP79
【目录】:
- 致谢4-8
- 摘要8-9
- ABSTRACT9-10
- 1 绪论10-17
- 1.1 水稻10
- 1.2 水稻害虫稻飞虱10-12
- 1.3 虫源地水稻耕作制度与稻飞虱治理12-14
- 1.4 卫星遥感技术提取水稻信息14-15
- 1.4.1 星遥感的优势14
- 1.4.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5
- 1.5 研究内容15-16
- 1.6 技术路线16-17
- 2 数据与方法17-24
- 2.1 数据17-21
- 2.1.1 LTDR数据17-19
- 2.1.2 Landcover/Landuse数据19-20
- 2.1.3 ASTER DEM商程数据20-21
- 2.1.4 水稻信息统计数据21
- 2.1.5 云南省虫情数据21
- 2.2 数据处理方法21-24
- 2.2.1 NDVI数据合成21-22
- 2.2.2 噪声去除22
- 2.2.3 高地处理22-23
- 2.2.4 移除非目标物23
- 2.2.5 水稻耕作制度提取23-24
- 3 中南半岛水稻耕作制度变化24-57
- 3.1 泰国25-35
- 3.1.1 上下界值确定25-28
- 3.1.2 稻作制度提取结果28-34
- 3.1.3 结果验证34-35
- 3.2 越南35-43
- 3.2.1 上下界值确定35-37
- 3.2.2 稻作制度提取结果37-38
- 3.2.3 结果验证38-43
- 3.3 缅甸43-50
- 3.3.1 上下界值确定43-44
- 3.3.2 稻作制度提取结果44-45
- 3.3.3 结果验证45-50
- 3.4 柬埔寨50-56
- 3.4.1 上下界值确定50-51
- 3.4.2 稻作制度提取结果51-55
- 3.4.3 结果验证55-56
- 3.5 讨论56-57
- 4 稻作制度变化与稻飞虱暴发关系57-61
- 4.1 稻飞虱稻作制度变化与师宗县稻飞虱灯下始见期关系57-60
- 4.2 讨论60-61
- 5 总结与展望61-63
- 5.1 总结61-62
- 5.2 不足和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7
- 作者简历67-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兴英;;稻作十字经[J];垦殖与稻作;2006年02期
2 过益先,吴德瑜;松岛省三博士谈稻作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1985年10期
3 ;稻作新品种通过命名审查[J];台湾农业探索;1997年02期
4 王作华;《垦殖与稻作》我离不开你![J];垦殖与稻作;1999年04期
5 杨伟革,孙文,张喜成,菊红霞,颜世力,宁文金;高产稻作关键技术[J];垦殖与稻作;2000年05期
6 ;欢迎订阅2001年《垦殖与稻作》[J];垦殖与稻作;2000年05期
7 李明生;配套品种节水稻作[J];农村天地;2001年03期
8 吴跃民,张明华;日本发展稻作机械化对我们的启示[J];农业经济;2003年05期
9 岸田芳朗;沈晓昆;;日本稻鸭共作的最新动向——从稻作到旱作[J];水禽世界;2008年06期
10 游修龄;稻作文字考(三)稻、粟和稻粟[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葛胜娟;;浙江嘉兴50年稻作制度的变革与评析[A];全国农业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0年
2 方孔灿;郑晓微;吴昌明;唐筱春;吴树业;;优化稻作模式 实现稳粮增效——瑞安市推广应用四种粮经种养模式技术的探索[A];创新创业与科学发展——瑞安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集[C];2011年
3 马玺;刘凤丽;佟世斌;刘振军;;兴安盟节水稻作灌溉技术研究[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4 刘守龙;苏以荣;黄道友;肖和艾;吴金水;;亚热带地区土壤碳氮积累相关关系及稻作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严红枫;“中国河姆渡稻作科技贡献奖”揭晓[N];光明日报;2011年
2 宋吉良 于航;“鸭耕稻作”催生“米贵鸭肥”[N];牡丹江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程东升;仁化:稻作革命[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4 陈云芬;稻作遗传育种学科前沿难题攻克稻[N];云南日报;2008年
5 张卫建;节能减排稻作模式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N];农民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程侃声稻作研究文集》在昆首发[N];云南科技报;2003年
7 李开斌;稻作抗旱技术[N];楚雄日报(汉);2010年
8 闵庆文 赵志军;菲律宾稻作梯田的保护与管理[N];农民日报;2013年
9 侯琳良 林洛,
本文编号:715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715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