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微弧氧化电源的嵌入式控制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06:08

  本文关键词:微弧氧化电源的嵌入式控制系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弧氧化 嵌入式Linux Qt图形用户界面 触摸屏


【摘要】:微弧氧化是利用电解液和微电弧的综合作用在铝、镁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制品表面生成高阻态、耐腐蚀、耐磨损的陶瓷质氧化膜的表面处理技术,因其能显著提高金属表面性能,在航空、航天、机械、汽车以及医疗器械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微弧氧化电源设备多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核心,存在处理速度和运算能力有限,人机界面操作复杂,兼容性不好等问题。并且没有操作系统的移植,不支持网络通信等功能。因此,很有必要将嵌入式技术引入微弧氧化电源中,使其朝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本课题基于传统的两级逆变式主电路结构,设计了一种DSP+ARM双核构架的微弧氧化电源嵌入式控制系统。其中DSP芯片TMS320F28335负责微弧氧化的过程控制,完成电压电流信号的采集,波形驱动以及故障检测与保护,使系统能够响应负载的快速变化,实现稳定控制。DSP与ARM之间采用SPI总线通信。在ARM微处理器S3C2440上移植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并进行驱动程序开发和应用程序设计。基于Qt图形用户界面开发了友好的触摸屏人机交互系统,实现工艺参数设置,数据的实时显示,实验结果的图形曲线绘制以及U盘导出等功能。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移植实现了系统的远程监控功能。利用设计的微弧氧化电源嵌入式控制系统,进行直流、单极性脉冲和变极性脉冲三种模式下的铝合金微弧氧化处理实验。试验表明,该控制系统在高性能的控制器与稳定操作系统的支持下,能够对负载进行快速响应和准确控制,实现良好的触摸屏人机交互和远程监控功能。
【关键词】:微弧氧化 嵌入式Linux Qt图形用户界面 触摸屏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73;TP2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微弧氧化电源的研究现状12-15
  • 1.2.1 微弧氧化电源的发展12-13
  • 1.2.2 电源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13-15
  • 1.2.3 微弧氧化电源的过程控制方案15
  • 1.3 嵌入式系统概述15-17
  • 1.3.1 嵌入式系统发展15-16
  • 1.3.2 嵌入式操作系统16-17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17-19
  • 第二章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19-31
  • 2.1 电源总体设计方案介绍19-21
  • 2.1.1 电源系统19-20
  • 2.1.2 电源控制系统20-21
  • 2.2 控制芯片的选型21-22
  • 2.3 电源电路设计22-23
  • 2.4 反馈电路设计23-25
  • 2.4.1 电压采样电路24-25
  • 2.4.2 电流采样电路25
  • 2.5 故障检测电路设计25-27
  • 2.6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27-29
  • 2.6.1 DSP与ARM的SPI通信接口27
  • 2.6.2 ARM与上位机的串口通信27-28
  • 2.6.3 网络接口电路28-29
  • 2.6.4 USB接口电路29
  • 2.7 触摸屏接口电路设计29-30
  • 2.8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控制系统DSP软件设计31-40
  • 3.1 电源控制策略31-33
  • 3.2 控制系统主程序设计33-34
  • 3.3 PWM程序设计34-35
  • 3.4 定时器程序设计35-36
  • 3.5 采样程序设计36-37
  • 3.6 SPI程序设计37-38
  • 3.7 PID控制程序设计38-39
  • 3.8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嵌入式Linux移植与应用程序开发40-66
  • 4.1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移植40-47
  • 4.1.1 开发环境搭建40-41
  • 4.1.2 U-Boot移植41-42
  • 4.1.3 Linux内核配置与移植42-43
  • 4.1.4 根文件系统开发43-47
  • 4.2 Linux设备驱动移植与开发47-53
  • 4.2.1 Linux设备驱动程序概述47-48
  • 4.2.2 字符设备驱动基础48-49
  • 4.2.3 SPI驱动程序实现49-51
  • 4.2.4 触摸屏驱动移植51
  • 4.2.5 USB驱动移植51-52
  • 4.2.6 网卡驱动移植52-53
  • 4.3 图形用户界面开发53-61
  • 4.3.1 Qt简介53-54
  • 4.3.2 搭建Qt开发环境54-56
  • 4.3.3 Qt窗口程序设计56-61
  • 4.4 基于嵌入式Web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61-65
  • 4.4.1 嵌入式Web服务器概述与移植61-63
  • 4.4.2 CGI技术及程序开发63
  • 4.4.3 运行结果63-65
  • 4.5 本章小结65-66
  • 第五章 微弧氧化电源控制系统功能验证66-73
  • 5.1 微弧氧化电源试验平台搭建66
  • 5.2 DSP输出驱动波形测试66-68
  • 5.3 微弧氧化过程控制实验68-71
  • 5.4 触摸屏人机交互功能验证71-72
  • 5.5 本章小结72-73
  • 全文总结与展望73-74
  • 参考文献74-79
  • 附录 控制系统电路原理图79-8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5-86
  • 致谢86-87
  • 附件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树萍;钛合金微弧氧化对其性能的影响[J];钛工业进展;2001年06期

2 赵树萍 ,吕双坤;在工业中采用钛合金的微弧氧化[J];钛工业进展;2003年01期

3 解念锁;武立志;;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J];热加工工艺;2011年12期

4 赵树萍;钛合金微弧氧化对其性能的影响及微弧氧化镀层的特殊性能[J];国外金属热处理;2002年05期

5 赵树萍;微弧氧化耐腐蚀涂层[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4年01期

6 李建中,邵忠财,田彦文,翟玉春,郝清伟;不同含磷电解液在微弧氧化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4年04期

7 刘全心,蔡启舟,王立世,魏伯康;微弧氧化中火花形态的变化规律[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5年05期

8 贺永胜,赵志龙,刘一洋,刘林;铝合金微弧氧化热力学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电镀与环保;2005年06期

9 李鹤岐;赵介勇;李春旭;刘纪周;陈克选;;大功率微弧氧化电源的研制——主电路的设计[J];电焊机;2005年11期

10 蒋百灵,徐胜,时惠英,李钧明;电参数对钛合金微弧氧化生物活性陶瓷层钙磷成分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来永春;杜建成;施修龄;华m:;丁晓纪;;等离子体在微弧氧化中的作用[A];'2001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憨勇;徐可为;;钛合金微弧氧化(碳氮化)的生物医用改性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3 王琳;任力;王迎军;;微弧氧化纯钛金属表面的细胞外基质化修饰[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宋希剑;;微弧氧化及其在高硅铸铝和高含铜硬铝零部件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严川伟;杜克勤;段红平;刘津义;王福会;;镁合金的微弧氧化及腐蚀防护[A];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蒋百灵;杨巍;苏阳;;微弧氧化与磁控溅射的工程应用[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朱e,

本文编号:740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740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3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