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直焊缝铣削机器人设计与研究
本文关键词:长直焊缝铣削机器人设计与研究
【摘要】:铝合金车体主要采用焊接技术制造而成,焊接工作完成后需要对车体的焊缝进行平整化处理。目前铝合金车体焊缝主要是通过人工打磨进行处理的,加工效率低,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工人劳动强度大。本文针对铝合金车体焊缝的平整化处理设计了一种长直焊缝铣削机器人并对机器人进行了相关研究,该机器人以铣削的加工方式对焊缝进行平整化处理。对机器人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设计了机器人机械本体的方案,根据所设计的方案对机械本体进行结构设计。利用CATIA创建机械本体零部件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CATIA的装配模块对机械本体进行虚拟装配并进行了干涉检验。利用ANSYS对滚子支架部件等关键零部件进行静力学分析,并对焊接机架进行了模态分析。介绍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机器人的运动是由采用差速转向的移动小车提供的,对机器人的移动小车和铣削工具系统的运动及运动特性进行分析,分析了移动小车在机器人工作过程中的位姿并分析了移动小车的运动条件。根据铣削工具系统的运动特性及移动小车的运动条件,确定了移动小车的运动控制方案及运动控制流程,并确定了移动小车的运动参数。分析了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对控制系统的方案进行了设计,所设计的控制系统以PLC为控制器,以人机界面为上位机。对控制系统的硬件进行设计,对PLC进行硬件组态并分配了PLC的I/O端口,确定了主要硬件间的接线方案。开发了人机界面的操作界面,对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流程和手动控制方案进行设计,介绍了PLC主要控制功能的实现,利用梯形编辑语言(LAD)采用结构化编程方式对PLC程序进行设计并进行了程序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PLC程序正确且能实现其预定功能。利用现有设备制作了PLC控制柜,进行了伺服电机速度控制实验,实现了PLC通过模拟量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进行了关键程序块调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程序块正确且能实现预定功能;通过控制两个伺服电机转速进行了模拟移动小车手动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手动控制程序设计正确且能实现其预定的控制功能。本文所设计的机器人能够快速可靠地去除铝合金车体上长直焊缝的全部余高,完成焊缝的平整化处理;或者去除焊缝的大部分余高,为后续的焊缝打磨工序提供均匀一致的打磨余量和高质量的待加工表面,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对工人的技术要求。
【关键词】:焊缝铣削 结构设计 差速转向 PLC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54;TP2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20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现状13-17
- 1.2.1 焊缝后处理技术13-15
- 1.2.2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差速转向技术15-17
- 1.2.3 PLC控制技术17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17-20
- 第2章 机器人机械本体设计与分析20-40
- 2.1 机器人工作任务分析20-21
- 2.1.1 加工对象20
- 2.1.2 加工要求20-21
- 2.1.3 加工任务21
- 2.2 机械本体的方案设计21-26
- 2.2.1 机械本体的功能分析21-22
- 2.2.2 机械本体的分解22
- 2.2.3 机械本体执行机构选型22-23
- 2.2.4 机械本体的主要技术参数确定23-25
- 2.2.5 机械本体的总体布局25-26
- 2.3 机械本体的结构设计26-33
- 2.3.1 铣削工具系统的结构设计26-31
- 2.3.2 竖直升降系统的结构设计31
- 2.3.3 移动小车的结构设计31-33
- 2.4 机械本体的虚拟装配33-34
- 2.5 机械结构分析34-38
- 2.5.1 滚子支架部件的静力学分析34-35
- 2.5.2 主要零部件的应力分析35-36
- 2.5.3 焊接机架的模态分析36-38
- 2.6 本章小结38-40
- 第3章 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40-54
- 3.1 机器人的工作原理40-41
- 3.2 移动小车的运动分析41-42
- 3.3 铣削工具系统的运动分析42-44
- 3.4 移动小车的工作位姿分析44-47
- 3.4.1 移动小车的理想工作位姿45
- 3.4.2 移动小车的实际工作位姿45-46
- 3.4.3 移动小车的运动条件分析46-47
- 3.5 移动小车运动控制研究47-53
- 3.5.1 移动小车的运动控制方案47-48
- 3.5.2 移动小车的极限位姿确定48-50
- 3.5.3 移动小车的运动控制流程50-52
- 3.5.4 移动小车运动参数确定52-53
- 3.6 本章小结53-54
- 第4章 机器人控制系统开发54-72
- 4.1 控制系统方案规划54-56
- 4.1.1 控制系统的功能分析54-55
- 4.1.2 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55-56
- 4.2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56-60
- 4.2.1 控制系统的硬件选型56-58
- 4.2.2 PLC硬件组态58-59
- 4.2.3 PLC的I/O端口分配59
- 4.2.4 硬件接线方案设计59-60
- 4.3 人机界面软件界面开发60-62
- 4.3.1 主控界面开发60-61
- 4.3.2 手动控制界面开发61-62
- 4.4 手动控制方案及自动控制流程设计62-64
- 4.4.1 移动小车手动控制方案设计62-63
- 4.4.2 自动控制流程设计63-64
- 4.5 PLC主要控制功能的实现64-69
- 4.5.1 主轴的转速控制64-65
- 4.5.2 驱动轮线速度的控制65-66
- 4.5.3 气缸工作推力的控制66-67
- 4.5.4 激光测距仪的数据采集67-68
- 4.5.5 步进电机位置控制68-69
- 4.6 PLC程序设计与仿真69-71
- 4.6.1 PLC程序设计69-70
- 4.6.2 PLC程序仿真70-71
- 4.7 本章小结71-72
- 第5章 机器人控制系统相关实验72-84
- 5.1 实验设备72-73
- 5.2 伺服电机速度控制实验73-76
- 5.3 关键程序块(FC)的调试实验76-79
- 5.4 模拟移动小车手动控制实验79-83
- 5.5 本章小结83-84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84-86
- 6.1 全文总结84-85
- 6.2 展望85-86
- 参考文献86-92
- 附录92-109
- 附录1 机械本体的虚拟装配92-95
- 附录2 PLCI/O端口分配95-97
- 附录3 控制系统硬件接线图97-98
- 附录4 人机界面访问PLC存储区的地址分配98-99
- 附录5 组织块程序99-104
- 附录6 用户功能程序104-105
- 附录7 手动控制程序105-109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109-110
- 致谢11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彦铎;李哲靖;鲁统伟;;机器人世界杯足球锦标赛中多机器人对目标协同定位算法的改进[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2 冯福生;赵振民;;多机器人队行控制的研究方法[J];煤炭技术;2008年06期
3 姬程鹏;张晓光;毕伟;卓蒙蒙;;半自主式煤矿救灾机器人的设计[J];矿山机械;2010年16期
4 杜乃成;胡绳荪;丁炜;;机器人弧焊成形系统中离线自动编程[J];焊接学报;2008年11期
5 朱晓飞;;煤矿救灾机器人的惯性/视觉组合导航方法研究[J];矿山机械;2010年04期
6 赵静谦;赵安伟;;机器人喷涂仿形示教[J];上海涂料;2012年04期
7 任德华;柳映辉;;基于协商的队形动态生成方法[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8 张峰;王金超;陈雪波;;机器人队形控制中的二叉树方法[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9 徐杰;秦士涛;王安华;;智能选煤系统煤矸检测问题的研究[J];现代科学仪器;2013年04期
10 金仁成,周云飞,李水进,赵继,詹建明;基于力反馈的机器人超声振动弹性研磨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为人;周伟;王楷;苏士娟;;家庭清洁机器人自主充电研究[A];2010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长松;孙国林;韩胜利;;机器人料箱取件形式及控制方法[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孟正大;戴先中;;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的机器人柔顺性控制[A];江苏省自动化学会七届四次理事会暨2004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陈天皓;钱成;谈英姿;;类人足球仿真机器人快速起身方法的实现[A];2007年足球机器人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薛慧婷;罗熊;胡海东;游美玲;邱新涛;;基于颜色特征的漂浮机器人三点定位系统[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五分册)[东南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6 胡海东;赵清杰;;机器人的惯性/视觉组合定位方法[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七分册)[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7 顾新兴;孙燕朴;冯纯伯;;一种新的双机器人协调路径规划方法[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8 陶军;高翔;周全;李晓亚;;利用自学习算法为机器人选择最优目标点的决策设计[A];马斯特杯200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及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大川;张辉;季秀才;郑志强;;救援环境下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机器人环境建图以及自定位[A];2007年足球机器人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淑慧;吴立成;袁海文;;一种水上行走机器人的模糊控制[A];201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克 军;小小机器人军团[N];大众科技报;2003年
2 张劲 戚峰;变电站的“机器人骨干”[N];中国电力报;2009年
3 本报通讯员 张劲 戚峰;电力机器人的“神通”[N];工人日报;2009年
4 吴鸿;微型机器人引领反恐潮流[N];中国商报;2003年
5 卢家兴;中科院研制出能应付复杂地形的机器人[N];大众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丽;基于虚拟力的多机器人化学源定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张世隆;抛投机器人翻转越障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仲朝亮;受生物启发的移动机器人空间认知及其导航[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4 王玲;未知环境中基于相对观测量的多机器人合作定位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王宏;煤矿机器人激光雷达与惯性传感器导航理论及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李飞;湍动气流主控环境下多机器人气味源定位[D];天津大学;2009年
7 仲宇;分布式强化学习理论及在多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8 李吉功;室外时变气流环境下机器人气味源定位[D];天津大学;2010年
9 靳国强;智能服务机器人分层任务规划的非单调理论与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张栋;基于空中机器人平台的运动目标检测和视觉导航[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帅;服务型机器人设计与前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戚树腾;基于激光测距仪的果园移动机器人避障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广保;大型复杂曲面的机器人研抛技术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贤;基于超声波测距的多机器人室内定位导航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戴腾清;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在机器人冲压自动化线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杨晓晓;室内机器人单目视觉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研究与实现[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4年
7 何文甲;基于多Agent的服务机器人协作与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8 杨超;基于虚拟市场法的多机器人环境探索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5年
9 张月;清洁机器人全覆盖路径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郑梓均;基于ROS系统的简易服务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00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80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