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QYJ-5数控铣床关键件的特性分析与优化

发布时间:2017-09-09 05:30

  本文关键词:QYJ-5数控铣床关键件的特性分析与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数控铣床 床身 滑鞍 有限元法 静动态特性 结构优化


【摘要】:随着现代制造需求的发展,对数控机床在高速度、高精度、高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数控机床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外,还要在加工稳定性、轻量化等方面不断做到精益求精。床身与滑鞍作为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静动态特性是影响机床加工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对数控机床关键件的静动态特性进行分析,从而对机床进行优化改进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本文以QYJ-5数控铣床床身和滑鞍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作为分析工具对影响机床静动态性能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介绍了本文的课题背景及意义,并阐述了国内外高速加工中心静动态特性分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介绍了机床关键件的建模方法,利用UG NX对数控铣床的床身和滑鞍进行三维建模并通过接口技术将床身和滑鞍的三维模型导入到ANSYS中形成有限元模型,然后对床身和滑鞍分别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为其结构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3)对床身和滑鞍的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床身和滑鞍的抗振性能和降低质量为优化目标,进行了床身和滑鞍筋板和壁板的厚度对结构质量、最大应变、最大应力和固有频率的灵敏度分析。然后采用目标驱动优化的方法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合理的结构优化方案。最后对优化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床身质量比优化前减少了35.77kg,约减少初始质量的9.7%,静态特性与优化前相比有小幅提升。滑鞍的前六阶固有频率与优化前相比都有所增加,其中第一阶固有频率提高了57.3Hz。质量比优化前减少了8.77kg,约减少初始质量的7.62%,达到了优化的目的。
【关键词】:数控铣床 床身 滑鞍 有限元法 静动态特性 结构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547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3
  • 第1章 绪论13-18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3-14
  • 1.2 机床关键件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6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流程16-17
  • 1.4 本章小结17-18
  • 第2章 机床关键件三维模型的建立18-23
  • 2.1 QYJ-5 数控铣床简介18
  • 2.2 UG NX软件简介18-19
  • 2.3 ANSYS软件介绍19-21
  • 2.4 床身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21
  • 2.5 滑鞍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21-22
  • 2.6 本章小结22-23
  • 第3章 机床关键件静态性能分析23-36
  • 3.1 有限元法概述23-25
  • 3.1.1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23-24
  • 3.1.2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24-25
  • 3.1.3 有限元法的应用25
  • 3.2 静力学分析基本原理25-26
  • 3.3 床身静力学分析26-31
  • 3.3.1 床身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网格划分26-27
  • 3.3.2 床身受力分析及添加约束27-28
  • 3.3.3 床身静态性能分析28-31
  • 3.4 滑鞍静力学分析31-35
  • 3.4.1 滑鞍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网格划分31-32
  • 3.4.2 滑鞍受力分析及添加约束32
  • 3.4.3 滑鞍静态性能分析32-35
  • 3.5 本章小结35-36
  • 第4章 机床关键件的模态分析36-46
  • 4.1 模态分析基本原理36-37
  • 4.2 床身的模态分析37-41
  • 4.2.1 建立床身模态分析的有限元模型37-38
  • 4.2.2 施加边界条件与设置求解项38
  • 4.2.3 求解与结果分析38-41
  • 4.3 滑鞍的模态分析41-44
  • 4.3.1 建立滑鞍模态分析的有限元模型41
  • 4.3.2 求解与结果分析41-44
  • 4.4 本章小结44-46
  • 第5章 QYJ-5 数控铣床关键件的优化设计46-61
  • 5.1 床身尺寸优化设计46-52
  • 5.2 床身优化结果分析对比52-54
  • 5.2.1 床身静态分析结果对比52-53
  • 5.2.2 床身模态分析结果对比53-54
  • 5.3 滑鞍尺寸优化设计54-59
  • 5.3.1 滑鞍静态分析结果对比57-58
  • 5.3.2 滑鞍模态分析结果对比58-59
  • 5.4 本章小结59-61
  • 总结与展望61-63
  • 本论文总结61
  • 论文工作展望61-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68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宏;数控铣床特殊故障的分析与处理[J];中国设备工程;2002年06期

2 ;新型立式数控铣床问世[J];模具制造;2002年10期

3 王荣兴,恽达明;数控铣床的程序传输设置与操作[J];机床电器;2003年03期

4 靳玲,安领军;数控铣床隐患排除一例[J];机械工程师;2003年05期

5 臧景亮;济一机研制立式数控铣床[J];机械制造;2004年01期

6 梁焱;;数控铣床实习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05期

7 刘卫民;;数控铣床操作培训赴德学习有感[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年07期

8 薛军茂;;数控铣床零件加工中宏程序的运用[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6年05期

9 丁立刚;;小型精密高速数控铣床的设计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06年07期

10 沈玲;;数控铣床操作中的相关问题[J];科技信息;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兴伟;陈欣;;数控铣床图形自动编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A];《制造业自动化与网络化制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孙兴伟;陈欣;;数控铣床图形自动编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三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可;王家钦;付玉升;孙兴伟;;基于统筹方法的数控铣床开发研究[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可;王家钦;付玉升;孙兴伟;;基于统筹方法的数控铣床开发研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盛建华;;对旧数控铣床主轴改造方案的思考[A];设备管理与维修实践和探索论文集[C];2005年

6 方长江;;数控铣床吸尘器控制方式的设计[A];第二届全国青年印制电路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刘平;;普及型国产数控铣床系统[A];2005全国有色金属自动化技术与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钟晓珠;常福清;王宝文;张玉成;;大内径圆弧面数控铣床椭圆包络法加工原理[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9 曹巨江;刘向红;;加工弧面凸轮专用数控铣床的方案设计[A];制造技术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李松生;张钢;张建生;王春兰;杨柳欣;杨俊勇;陈晓阳;;数控铣床用磁悬浮高速电主轴的结构设计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正平;韩国起兴机械落户中国[N];中国工业报;2003年

2 浙江 周衡水;数控铣床数控箱故障维修三例[N];电子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瑞;6-TPS并联平台型数控铣床关键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李康举;数控铣床切削稳定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平面关节型沙发扶手专用木工数控铣床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卢飞;微型移动龙门数控铣床本体结构设计与优化[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3 张疆平;数控铣床整机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4 刘方;数控铣床的模块化设计及其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5 唐笑;三轴数控铣床几何误差补偿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王利军;微型数控铣床研究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吴龙元;数控铣床多领域建模与仿真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张玉玲;数控铣床伺服系统故障诊断与预报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9 王亮;高速数控铣床结构设计及动态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张晓辉;专用数控铣床的研究设计[D];重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18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818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1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