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外黑体温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红色外黑体温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黑体 PID控制 STM32微控制器 三线制铂电阻
【摘要】: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对于新产品的开发、促进自动化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黑体是红外制导、雷达测试等控制系统的主要校准和检测鉴定的仪器,目前专门为之设计的小型化、高精度的控制器产品比较少,本论文根据企业需求研发了一套针对红外黑体的高精度、小型化以及专用化的温控系统,具有稳定性好、超调小、响应速度快、稳态误差小的特点。本论文在分析对比多种温控方案的基础上,设计了三线制PT100桥式测温电路和PID变参数控制的总体方案,研制了专用于红外黑体的温度控制系统。论文主要工作如下。在系统硬件方面,采用了嵌入式技术,以微控制器ARM为核心,利用STM32F103ZET6高度集成了丰富的片上外设资源的特点,以较小的硬件成本,低功率、有限的电路空间,实现了通道选择、温度测量、差分放大、温度控制目标值的设定以及PID控制变参数的整定等多种功能。在软件设计上,采用RealView MDK的开发环境编译程序,并通过JLINK V8下载器将系统的各部分程序载入微控制器,完成了仿真调试和下载,各子程序之间相互独立,程序的可读性与可维护性较高。对整个温控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和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控制精度约为0.2℃,稳定性约为0.2℃,控温范围约为30~60℃。所研制的温控系统能满足红外黑体温度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
【关键词】:黑体 PID控制 STM32微控制器 三线制铂电阻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7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引言10-16
- 1.1 序言10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2
- 1.3 温控系统的研究现状12-13
- 1.3.1 温控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12-13
- 1.3.2 当前温控系统的局限性13
- 1.4 研究内容13-15
- 1.5 本文基本框架结构15-16
-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16-24
- 2.1 系统性能指标及特点16-17
- 2.1.1 系统性能指标16
- 2.1.2 系统性能特点16-17
- 2.2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17-18
- 2.3 红外黑体结构设计18-20
- 2.3.1 黑体的结构设计18-19
- 2.3.2 辐射板加热器功率19-20
- 2.4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20-22
- 2.5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22-24
- 3 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24-42
- 3.1 处理器最小系统24-32
- 3.1.1 电源模块设计26-29
- 3.1.2 复位模块设计29
- 3.1.3 时钟模块设计29-31
- 3.1.4 JTAG仿真模块设计31-32
- 3.1.5 启动配置模块设计32
- 3.2 测量及调理电路设计32-39
- 3.2.1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32-35
- 3.2.2 测温及调理电路设计35-39
- 3.3 电加热膜驱动电路设计39
- 3.4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设计39-42
- 4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42-58
- 4.1 软件开发环境43-44
- 4.2 系统控制原理框图44
- 4.3 系统整体软件流程图44-45
- 4.4 PID控制算法设计45-50
- 4.4.1 PID控制理论简介46-48
- 4.4.2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48-49
- 4.4.3 红外黑体PID参数整定49-50
- 4.5 模块化程序设计50-55
- 4.5.1 主程序控制模块50-51
- 4.5.2 采集处理程序模块51-52
- 4.5.3 PID控制程序模块52-53
- 4.5.4 脉宽调制程序模块53-54
- 4.5.5 串口通信程序模块54
- 4.5.6 界面显示程序模块54-55
- 4.6 温控程序在线仿真和程序下载55-58
- 4.6.1 在线仿真55-56
- 4.6.2 程序下载56-58
- 5 系统调试与实验结果分析58-70
- 5.1 系统的调试58
- 5.2 实验数据分析58-69
- 5.3 遇到问题与解决方法69-70
- 6 结论与展望70-72
- 6.1 总结70-71
- 6.2 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6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6-80
- 学位论文数据集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丽娟,谢玲,孙谦;陆地车辆导航仪中方位保持温控系统的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2年02期
2 马祥兴;单片机技术在温控系统中的应用[J];上海铁道科技;2004年03期
3 任志巍,方健;Visual Basic6.0在粮仓温控系统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4 贾亚军;谢建;;车载温控系统的嵌入式设计[J];仪表技术;2006年04期
5 刘耀明;陈飞;;嵌入式数字温控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7年07期
6 曹伟;陈新蕾;;基于无线网络的楼宇温控系统的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7 何超;吴晗平;胡大军;张焱;;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的温控系统设计[J];光电技术应用;2009年06期
8 蓝伟铭;李杨;;某饲养基地自动化温控系统改造[J];民营科技;2011年09期
9 刘洋;陈志平;张巨勇;童静;;反射炉智能温控系统的研究与展望[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2年10期
10 王志勇;;溢流机染色微机温控系统[J];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志成;孙启顺;师炜;;基于8098单片机的温控系统设计[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制动片生产线智能温控系统[A];电子信息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专集[C];2009年
3 宋春峰;侯媛彬;赵圣刚;;蚁群算法在陀螺温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暨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何宏宇;余瑾;张先锋;;基于满意控制的电阻炉温控系统的设计与仿真[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杜勇;;嵌入式无线智能温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第二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于来水;宫本兰;周世航;李静旗;王雅卿;刘颖;;设备温控系统的合理有效利用[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7 娄齐年;张凤林;王安皆;周丽霞;聂磊;华丽峰;王娜;;XHD-C型蚕茧烘炉温控系统的改造[A];中国蚕学会第八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彦霞;谷励;王晓娜;;基于Arduino的红外温控系统设计[A];全国第十四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文元雄;徐龙艳;;车身贴膜自动线红外温控系统设计[A];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第二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吴黎明;伍冯洁;邓耀华;何仲凯;;基于RS-485网络的产品老化间微机集散温控系统[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二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梅子;科龙集团推出电脑“养鲜”冰箱[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2 记者 张筱梅;冰箱要掀“养鲜”潮[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3 申屠;首台个人酿酒机问世一周可制出啤酒[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朱祖根 通讯员 沈均辉;“40元=8000元=100万元”[N];中国石化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陈进周;从“地暖温控”领军到“舒适家居”领先[N];中国建设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欣;TDLAS的高精度多环路PID数字温控系统[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金;便携式PCR仪温控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顾中元;基于WIFI的智能温控系统的设计[D];苏州大学;2014年
4 王恩义;基于改进型PID控制算法的智能温控系统[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春雨;基于电力线载波的供暖温控系统设计与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6 范中雷;红色外黑体温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7 陈新蕾;基于无线网络的楼宇温控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8 陈锡泼;镁合金熔炉温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9 袁剑锋;粘片机温控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10 童晓玲;线材水冷自动温控系统设计与分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35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835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