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二硫化钼—石墨烯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层状二硫化钼—石墨烯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二硫化钼 石墨烯 肌红蛋白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摘要】:构造新型的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需要利用合适的方法把新材料制备成新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界面,保持氧化还原蛋白质的较高活性,研究其在该传感界面上的电化学性质。层状的纳米材料拥有开放的结构、规整的结构,为氧化还原蛋白质的固定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此,本论文将肌红蛋白(Mb)包埋于层状的二硫化钼-石墨烯(MoS_2-graphene)复合材料及Nafion中,制备出一种灵敏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先在玻碳电极上修饰MoS_2-graphene的混合物,然后分别在混合溶液表面涂布Mb和一层Nafion保护膜,形成稳定的复合膜修饰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各种电化学方法对制得的层状薄膜进行表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实验结果说明:Mb在层状MoS_2-graphene/Nafion膜中保持了其原有的结构。在pH=7.0的缓冲溶液中,层状MoS_2-graphene/Nafion膜修饰电极在-0.38 V处出现了一对峰形良好且接近可逆的氧化还原峰。通过对方波伏安法所得到的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出其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s)为60.0 s~(-1),这可能是由于MoS_2与graphene的协同作用能够很好地实现Mb的直接电化学。Mb中FeIII/FeII的式电势E0',在pH 4.0到11.0的范围内,与缓冲溶液的pH线性相关,且直线的斜率为-50.0 mV pH~(-1),证明此氧化还原过程属于单电子单质子传递过程。此外,该传感器对过氧化氢(H_2O_2)、氧气(O_2)、亚硝酸钠(NaNO_2)和三氯乙酸(TCA)等物质均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此方法构筑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生物催化性能稳定等优点,这为层状MoS_2-graphene在传感器和其他电化学装置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契机。
【关键词】:二硫化钼 石墨烯 肌红蛋白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1;TP212.3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第一章 文献综述6-21
- 1.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6-8
- 1.1.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概念6-7
- 1.1.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历程7
- 1.1.3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及发展趋势7-8
- 1.2 氧化还原蛋白质的直接电化学8-11
- 1.2.1 氧化还原蛋白质的概述8-9
- 1.2.2 实现氧化还原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的方法9-10
- 1.2.3 固定氧化还原蛋白质的方法10-11
- 1.3 二硫化钼简介11-15
- 1.3.1 二硫化钼的结构与性质11-12
- 1.3.2 二硫化钼的制备方法12-14
- 1.3.3 二硫化钼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14-15
- 1.4 石墨烯简介15-19
- 1.4.1 石墨烯的结构及性质15-16
- 1.4.2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16-18
- 1.4.3 二硫化钼-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应用18-19
- 1.5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及主要工作19-21
- 第二章 试剂、仪器及测试方法21-30
- 2.1 实验试剂21-22
- 2.2 实验仪器22
- 2.3 测试方法22-30
- 2.3.1 电化学测试22-28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28
- 2.3.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28-29
- 2.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29-30
- 第三章 层状Mb/MoS_2-graphene/Nafion膜修饰电极的构建及性能探究30-50
- 3.1 引言30-31
- 3.2 实验部分31-32
- 3.2.1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31-32
- 3.2.2 电化学测试32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32-50
- 3.3.1 层状Mb/MoS_2-graphene/Nafion膜的SEM分析32-33
- 3.3.2 层状Mb/MoS_2-graphene/Nafion复合膜的FT-IR表征33-34
- 3.3.3 层状Mb/MoS_2-graphene/Nafion复合膜的UV-vis表征34-35
- 3.3.4 层状Mb/MoS_2-graphene/Nafion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图(EIS)35-36
- 3.3.5 层状Mb/MoS_2-graphene/Nafion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36-39
- 3.3.6 溶液pH值对层状Mb/MoS_2-graphene/Nafion膜修饰电极的影响39-41
- 3.3.7 层状Mb/MoS_2-graphene/Nafion膜修饰电极的方波伏安曲线41-42
- 3.3.8 层状Mb/MoS_2-graphene/Nafion膜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性能研究42-48
- 3.3.9 层状Mb/MoS_2-graphene/Nafion膜修饰电极的稳定性,重现性及抗干扰能力48-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60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0-61
- 致谢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科学家首次用纳米管制造出石墨烯带[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06期
2 ;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06期
3 ;新材料石墨烯[J];材料工程;2009年08期
4 ;日本开发出在蓝宝石底板上制备石墨烯的技术[J];硅酸盐通报;2009年04期
5 马圣乾;裴立振;康英杰;;石墨烯研究进展[J];现代物理知识;2009年04期
6 傅强;包信和;;石墨烯的化学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9年18期
7 ;纳米中心石墨烯相变研究取得新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10期
8 徐秀娟;秦金贵;李振;;石墨烯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9年12期
9 张伟娜;何伟;张新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特性[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S1期
10 万勇;马廷灿;冯瑞华;黄健;潘懿;;石墨烯国际发展态势分析[J];科学观察;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会明;;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探索[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钱文;郝瑞;侯仰龙;;液相剥离制备高质量石墨烯及其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张甲;胡平安;王振龙;李乐;;石墨烯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4 赵东林;白利忠;谢卫刚;沈曾民;;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5 沈志刚;李金芝;易敏;;射流空化方法制备石墨烯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冕;钱林茂;;石墨烯的微观摩擦行为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赵福刚;李维实;;树枝状结构功能化石墨烯[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吴孝松;;碳化硅表面的外延石墨烯[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周震;;后石墨烯和无机石墨烯材料:计算与实验的结合[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周琳;周璐珊;李波;吴迪;彭海琳;刘忠范;;石墨烯光化学修饰及尺寸效应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耀;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刘霞;韩用石墨烯制造出柔性透明触摸屏[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艳红;“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好宇 张們捷(实习) 特约记者 李季;石墨烯未来应用的十大猜想[N];电脑报;2010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石墨烯贵过黄金15倍 生产不易炒作先行[N];证券时报;2010年
6 本报特约撰稿 吴康迪;石墨烯 何以结缘诺贝尔奖[N];计算机世界;2010年
7 记者 谢荣 通讯员 夏永祥 陈海泉 张光杰;石墨烯在泰实现产业化[N];泰州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纪爱玲;石墨烯:市场未启 炒作先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周科竞;再说石墨烯的是与非[N];北京商报;2011年
10 王小龙;新型石墨烯材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敏;双层石墨烯的电和磁响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罗大超;化学修饰石墨烯的分离与评价[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唐秀之;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4 王崇;石墨烯中缺陷修复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盛凯旋;石墨烯组装体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6 姜丽丽;石墨烯及其复合薄膜在电极材料中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姚成立;多级结构石墨烯/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的仿生合成及机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8 伊丁;石墨烯吸附与自旋极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梁巍;基于石墨烯的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理论计算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0 王义;石墨烯的模板导向制备及在电化学储能和肿瘤靶向诊疗方面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晓伟;碳化硅外延石墨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晨;石墨烯的微观结构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苗伟;石墨烯制备及其缺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蔡宇凯;一种新型结构的石墨烯纳米器件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金丽玲;功能化石墨烯的酶学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黄凌燕;石墨烯拉伸性能与尺度效应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刘汝盟;石墨烯热振动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雷军;碳化硅上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于金海;石墨烯的非共价功能化修饰及载药系统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晶;高分散性石墨烯的制备[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88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888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