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免疫阻抗传感器建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20:20

  本文关键词: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免疫阻抗传感器建立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赭曲霉毒素A 氧化石墨烯 纳米复合物 免疫传感器


【摘要】: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污染广泛,毒性强,主要存在于农产品中,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OTA的巨大危害,世界各国加强了对于食品中OTA含量的严格管控。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是常见检测OTA的方法,但是这两种检测技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检测成本高,操作过程繁琐且需专业人士操作等。本研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了检测灵敏,快速和操作简便的OTA非标记免疫阻抗传感器。本研究通过Hummer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利用一步电沉积法制备层状结构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复合物修饰的玻碳电极,金纳米穿插于石墨烯片层中,将石墨烯架空,有效增大了复合物的比表面积。随后采用EDC/NHS分别将抗OTA驼源性纳米抗体和抗OTA单克隆抗体共价偶联于修饰电极表面,制备了OTA免疫阻抗传感器。1基于OTA的单克隆抗体免疫传感器的研究1.1采用Hummer方法成功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其厚度在1 nm左右。通过一步电沉积方法制备层状结构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金复合物修饰电极,对沉积条件的进行优化,结果为氧化石墨烯浓度0.5 mg/m L,氯金酸的浓度是1m M,循环伏安法沉积圈数为5圈。1.2采用循环伏安法将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复合物一步沉积至电极表面,并共价偶联抗OTA单克隆抗体,制备了OTA免疫阻抗传感器。该传感器对OTA的检测线性方程是y=194x+183.1(y是阻抗变化值ΔRet,x是OTA的浓度对数,即log[OTA]),线性范围0.5-20 ng/m L,最低检测限为0.35 ng/m L,对阴性样品加标回收率75%-101%。2基于OTA的纳米抗体免疫阻抗传感器的研究2.1采用EDC/NHS将抗OTA纳米抗体共价修饰于电极表面,通过优化EDC与NHS的反应浓度比为8:1,反应时间50 min,建立的Nb-免疫阻抗传感器,检测线性方程是y=224x+546.5(y是阻抗变化值ΔRet,x是OTA的浓度对数,即log[OTA])),线性范围0.01-1 ng/m L,最低检测限0.005 ng/m L,阴性样品加标回收率92%-99%,该传感器检测啤酒样品的结果与ELISA检测结果基本一致。2.2实验结果表明修饰有纳米抗体的传感器灵敏度更好,有望继续深入研究,为以后推广快速检测做好技术储备。
【关键词】:赭曲霉毒素A 氧化石墨烯 纳米复合物 免疫传感器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略缩语6-9
  • 第1章 前言9-24
  • 1.1 赭曲霉毒素A9-12
  • 1.1.1 赭曲霉毒素A的理化性质9-10
  • 1.1.2 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及限量标准10
  • 1.1.3 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10-12
  • 1.2 电化学传感器12-16
  • 1.2.1 电化学传感器基本原理12-13
  • 1.2.2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原理及分类13-15
  • 1.2.3 交流阻抗技术的免疫传感器15-16
  • 1.3 纳米材料在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16-20
  • 1.3.1 石墨烯(Graphene,GR)16-17
  • 1.3.2 纳米金颗粒17-18
  • 1.3.3 壳聚糖18-19
  • 1.3.4 环糊精19-20
  • 1.4 驼源性纳米抗体20-22
  • 1.4.1 骆驼重链抗体及VHH区的结构特点20-21
  • 1.4.2 VHH的理化性质21-22
  • 1.4.3 VHH的应用22
  •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22-24
  •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22-23
  • 1.5.2 主要研究内容23-24
  • 第2章 基于石墨烯/纳米金复合材料构建免疫阻抗传感器检测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24-38
  • 2.1 前言24
  • 2.2 实验部分24-28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24-25
  • 2.2.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25-26
  • 2.2.3 电沉积制备复合材料26-27
  • 2.2.4 电沉积石墨烯/纳米金条件优化27
  • 2.2.5 免疫阻抗传感器标准曲线的建立27-28
  • 2.2.6 实际样品加标回收试验28
  • 2.2.7 免疫阻抗传感器的特异性28
  • 2.2.8 啤酒样品中OTA含量的测定结果28
  • 2.3 结果与讨论28-37
  • 2.3.1 氧化石墨烯的表征28-30
  • 2.3.2 电沉积石墨烯和纳米金30-33
  • 2.3.3 电沉积条件的优化33-35
  • 2.3.4 免疫传感器标准曲线的建立35-36
  • 2.3.5 加标回收试验36
  • 2.3.6 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36-37
  • 2.3.7 啤酒样品中OTA含量的检测结果37
  • 2.4 小结37-38
  • 第3章 抗赭曲霉毒素A纳米抗体免疫阻抗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38-52
  • 3.1 前言38
  • 3.2 实验部分38-43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38-39
  • 3.2.2 抗OTA纳米抗体的表达与纯化39-40
  • 3.2.3 纳米抗体效价的测定40-41
  • 3.2.4 免疫传感器的构建41
  • 3.2.5 修饰电极条件的优化41-42
  • 3.2.6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42-43
  • 3.2.7 加标回收实验43
  • 3.2.8 市售啤酒中OTA含量的测定43
  • 3.3 结果与讨论43-51
  • 3.3.1 纳米抗体的诱导表达、纯化及鉴定43-44
  • 3.3.2 免疫阻抗传感器的电化学表征44-45
  • 3.3.3 修饰电极条件的优化45-48
  • 3.3.4 免疫阻抗传感器标准曲线的建立48-49
  • 3.3.5 免疫阻抗传感器的特异性49-50
  • 3.3.6 加标回收实验50
  • 3.3.7 啤酒样品中OTA含量的测结果50-51
  • 3.4 小结51-52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52-53
  • 4.1 结论52
  • 4.2 展望52-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纳米中心石墨烯相变研究取得新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10期

2 ;石墨烯纳米带制备研究获新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1年07期

3 张文毓;全识俊;;石墨烯应用研究进展[J];传感器世界;2011年05期

4 沈熙磊;;科学家用石墨烯成功制备出石墨烷[J];半导体信息;2011年05期

5 沈熙磊;;美国研发新技术可人工合成高质量石墨烯[J];半导体信息;2011年06期

6 吴琪乐;;英科学家首次将石墨烯变为绝缘体[J];半导体信息;2011年06期

7 郑冬冬;;多国确定人工制造石墨烯指南[J];半导体信息;2012年04期

8 ;英研究显示“神奇材料”石墨烯可自我修复[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2年05期

9 康越;楚增勇;张东玖;张朝阳;;石墨烯衍生材料在忆阻器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13年07期

10 江安庆;;石墨烯或将冲击半导体产业[J];半导体信息;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会明;;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探索[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钱文;郝瑞;侯仰龙;;液相剥离制备高质量石墨烯及其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张甲;胡平安;王振龙;李乐;;石墨烯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4 赵东林;白利忠;谢卫刚;沈曾民;;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5 沈志刚;李金芝;易敏;;射流空化方法制备石墨烯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冕;钱林茂;;石墨烯的微观摩擦行为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赵福刚;李维实;;树枝状结构功能化石墨烯[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吴孝松;;碳化硅表面的外延石墨烯[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周震;;后石墨烯和无机石墨烯材料:计算与实验的结合[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周琳;周璐珊;李波;吴迪;彭海琳;刘忠范;;石墨烯光化学修饰及尺寸效应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耀;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刘霞;韩用石墨烯制造出柔性透明触摸屏[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艳红;“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好宇 张們捷(实习) 特约记者 李季;石墨烯未来应用的十大猜想[N];电脑报;2010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石墨烯贵过黄金15倍 生产不易炒作先行[N];证券时报;2010年

6 本报特约撰稿 吴康迪;石墨烯 何以结缘诺贝尔奖[N];计算机世界;2010年

7 记者 谢荣 通讯员 夏永祥 陈海泉 张光杰;石墨烯在泰实现产业化[N];泰州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纪爱玲;石墨烯:市场未启 炒作先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周科竞;再说石墨烯的是与非[N];北京商报;2011年

10 王小龙;新型石墨烯材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敏;双层石墨烯的电和磁响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罗大超;化学修饰石墨烯的分离与评价[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唐秀之;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4 王崇;石墨烯中缺陷修复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盛凯旋;石墨烯组装体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6 姜丽丽;石墨烯及其复合薄膜在电极材料中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姚成立;多级结构石墨烯/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的仿生合成及机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8 伊丁;石墨烯吸附与自旋极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梁巍;基于石墨烯的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理论计算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0 王义;石墨烯的模板导向制备及在电化学储能和肿瘤靶向诊疗方面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晓伟;碳化硅外延石墨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晨;石墨烯的微观结构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苗伟;石墨烯制备及其缺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蔡宇凯;一种新型结构的石墨烯纳米器件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金丽玲;功能化石墨烯的酶学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黄凌燕;石墨烯拉伸性能与尺度效应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刘汝盟;石墨烯热振动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雷军;碳化硅上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于金海;石墨烯的非共价功能化修饰及载药系统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晶;高分散性石墨烯的制备[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96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896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1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