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木材孔洞缺陷声振检测系统的研究开发

发布时间:2017-09-25 19:01

  本文关键词:木材孔洞缺陷声振检测系统的研究开发


  更多相关文章: 木材缺陷检测 低功耗 声振 莱迪思FPGA


【摘要】: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而且由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使得木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峻,国内的需求量却与日俱增,供求矛盾日益显现,加上我国对于木材的综合利用率较低,极大地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合理利用森林木材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十分重要,而木材缺陷无损检测正是提高木材利用率的重要举措之一。声振法以操作简单、低成本、对木材无损伤的特点在木材缺陷无损检测中逐渐受到重视。随着FPGA技术的不断发展,FPGA以其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逐渐应用到声振系统的开发中。因此本文基于FPGA对木材缺陷声振检测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开发。本文首先研究分析了现有的木材缺陷声振检测系统的优点与不足,根据声波信号采集理论、FPGA设计方法及低功耗系统设计理论及方式、信号传输方式以及上位机处理算法等内容,分析系统需求,提出木材缺陷声振检测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工作流程。其次以莱迪思FPGA芯片iCE40HX1K为核心,同时选用低功耗的音频编解码芯片WM8731、USB转换芯片FT2232H等器件,在Altium Designer中完成了系统各个模块电路原理图设计和PCB制板,包括电源模块、程序下载模块、声波信号采集模块以及USB通信模块等。然后根据莱迪思FPGA的开发流程,在iCE40 cube2开发环境中完成系统各个模块的接口设计和Verilog HDL硬件描述,其中包括全局复位设计、WM8731驱动控制器设计及一些数据处理如串并转换、阈值判断、数据截取等,以及对系统进行了升级改进,提高了采样频率和增加了采样点。还包括数据缓存器FIFO的建立以及FPGA与FTDI芯片的接口设计,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处理、上传。最后在上位机处理模块中完成数据的读取和缺陷的识别。通过对系统的实验测试验证,系统能够实现对木材孔洞缺陷的检测,包括位置和大小的识别;减少了芯片逻辑资源的消耗,大大地降低了系统静态和动态功耗,延长了电池的使用时间,实现了低功耗的设计要求。
【关键词】:木材缺陷检测 低功耗 声振 莱迪思FPGA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74;S78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2 木材缺陷无损检测技术概述9-13
  • 1.3 木材缺陷声振检测系统的发展现状13-14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4-15
  • 2 木材缺陷声振检测系统概述15-21
  • 2.1 木材缺陷声振检测系统的需求分析15
  • 2.2 声波信号采集原理15-16
  • 2.3 FPGA相关介绍16-19
  • 2.3.1 FPGA特点及基本结构16-18
  • 2.3.2 FPGA功耗组成18
  • 2.3.3 降低功耗的方法18-19
  • 2.4 木材缺陷声振检测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工作流程19-20
  • 2.5 本章小结20-21
  • 3 检测系统硬件设计21-29
  • 3.1 FPGA最小系统电路设计21-24
  • 3.1.1 FPGA器件选型21
  • 3.1.2 电源模块设计21-22
  • 3.1.3 下载模块设计22-24
  • 3.2 声波信号采集模块电路设计24-25
  • 3.3 USB通信模块电路设计25-27
  • 3.4 本章小结27-29
  • 4 检测系统软件开发29-41
  • 4.1 系统开发环境及硬件描述语言29-30
  • 4.1.1 开发环境29
  • 4.1.2 硬件描述语言29-30
  • 4.2 全局复位设计30
  • 4.3 WM8731驱动控制设计及数据处理30-36
  • 4.3.1 控制接口单元31-33
  • 4.3.2 数字音频接口单元33-34
  • 4.3.3 阈值判断34-35
  • 4.3.4 边沿D触发器的设计35-36
  • 4.3.5 数据截取模块设计36
  • 4.4 数据缓存FIFO模块设计36-37
  • 4.5 FIFO模块与通信模块接口设计37-38
  • 4.6 上位机处理模块38-40
  • 4.6.1 数据接收部分38-40
  • 4.6.2 数据处理部分40
  • 4.7 本章小结40-41
  • 5 系统测试41-46
  • 5.1 孔洞缺陷位置检测41-43
  • 5.2 孔洞缺陷大小检测43
  • 5.3 功耗测试43-44
  • 5.4 逻辑资源消耗44-45
  • 5.5 本章小结45-46
  • 6 结论与展望46-47
  • 参考文献47-52
  • 附录52-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7-68
  • 致谢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峰;胡迪科;闫桂荣;;圆锥壳结构声振耦合特性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9年05期

2 谢良谱,商景明;压力容器声振时效处理中声载荷及时间控制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3 ;《复杂结构中频声振分析的尺度变换理论和自适应算法研究》[J];安全;2012年11期

4 邬冠华;林俊明;任吉林;周昌智;;声振检测方法的发展[J];无损检测;2011年02期

5 李鸿秋;陈国平;张保强;;考虑声振耦合下结构阻尼板降噪拓扑优化设计[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1年05期

6 鲁宏权,孟光,张韬;电流变夹层圆柱腔体的高频声振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7 彭彬彬,黄协清,王爱玲,祝锡晶;超声珩磨声振子系统的优化设计[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2年08期

8 黄杨;冉海涛;王志刚;朱小虎;王红红;;声振表面活性剂微泡制备中温度及其他因素间的相互影响[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9 张洪田,张天元,柳贡民,张文平;橡胶消声器及其声振特性实验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1995年02期

10 王太勇,郭千里,赵国立,曾子平;刀具磨损声振特性的功率谱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立泉;丁雪梅;张淑娟;;结构声振数据的相似性分析和预测[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6册)[C];2009年

2 文立华;张京妹;王卫祥;;用子波谱与有限元耦合求解声振耦合的声响应[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3 马超;方剑青;李红军;雷玉锦;杜焕超;顾立林;;基于声振分析的结构状态检测研究[A];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九卷)[C];2011年

4 闫兆敏;温激鸿;赵宏刚;温熙森;;激励位置对流体中板结构声振特性影响研究[A];第十四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5 任树伟;辛锋先;卢天健;;微平板声振耦合特性的尺度效应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邹元杰;韩增尧;杨雷;曲广吉;;统计能量法在卫星声振响应分析中的应用[A];2005全国结构动力学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7 骆寰宇;熊旭军;邓忠民;;基于外推法和FE-SEA法的声振响应预示与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宋玉宝;温激鸿;郁殿龙;温熙森;;固支边界下轻质蜂窝夹层结构声振特性分析[A];第九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专辑[C];2013年

9 杨雄伟;李跃明;闫桂荣;;考虑材料物性热效应飞行器声振耦合动态特性分析[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10 彭彬彬;吴伏家;祝锡晶;辛志杰;;超声珩磨声振子系统的优化设计[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鸿秋;板/壳—腔结构声振耦合分析及减振降噪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2 邹元杰;水中阻尼复合壳体结构声振特性的数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王仲;供热循环泵系统振动噪声分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剑峰;发动机与舱室的声振耦合特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2 王大成;基于声振响应法香梨坚实度无损检测装置的设计[D];石河子大学;2016年

3 马肖祥;木材孔洞缺陷声振检测系统的研究开发[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4 冯娜;水下复杂结构的声振预报方法与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5 刘鹏;声振信号分析仪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8年

6 张玉海;不同类型激励对柱壳声振特性的影响[D];长安大学;2014年

7 王军强;嵌入式系统中声振信号的实时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王寿忠;声振主动控制工程软件包开发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9 李智;某型挖掘机驾驶室声振舒适性分析及改进[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王其峰;流体加载下含损伤板式结构声振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19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919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9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