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igBee技术的橄榄园种植环境监测系统
本文关键词:基于ZigBee技术的橄榄园种植环境监测系统
更多相关文章: 橄榄种植园 监测系统 ZigBee 单片机 环境因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油橄榄种植业的不断发展和橄榄油市场的不断扩大,陇南市武都区作为中国境内最佳适宜种植区之一和中国四大油橄榄生产基地之一,有必要将油橄榄的种植方式从传统种植调整为精细化种植,进而提高油橄榄的果品产量和质量。精细化的油橄榄种植需要准确的种植环境信息,这可以为油橄榄种植提供最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园区内环境参数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油橄榄的生长发育。为了获得种植环境中的数据,必须要配备一套种植环境监测系统。橄榄园环境监测系统不仅为精细化种植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而且也对农业现代化管理和农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本论文以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种植管理为出发点,综合国内外种植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提出可应用于山地种植环境的监测系统方案,运用Zig Bee、传感器、单片机等技术,设计了基于Zig Bee技术的橄榄园种植环境监测系统。最终实现了对橄榄园主要环境因子自动化、实时的采集和环境信息的远程无线传输。监测系统的监测终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部分、数据传输部分和太阳能供电部分。数据采集部分主要由微控制器和多种传感器组成。微控制器主要负责传感器数据的获取,并对数据进行打包和发送。数据传输部分主要由Zig Bee网络和3G网络组成,主要负责数据的无线传输。太阳能供电部分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和小型蓄电池组成,主要负责整个系统的电能供给。监测系统的应用软件主要包括:服务器软件和客户端软件。服务器软件主要负责远程数据的接收和存储。客户端软件主要负责管理者查询服务器中已存储的环境数据。该系统已经完成安装,并进行了两个月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可以稳定运行。
【关键词】:橄榄种植园 监测系统 ZigBee 单片机 环境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74;TN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1
- 1.4 主要研究内容11
- 1.5 论文组织结构11-12
- 1.6 本章小结12-13
- 第2章 橄榄园种植环境监测系统总体结构与关键技术13-21
- 2.1 监测系统总体设计13-15
- 2.1.1 系统设计目标13
- 2.1.2 系统功能分析13-14
- 2.1.3 系统总体结构14-15
- 2.2 关键技术15-18
- 2.2.1 3G网络通信技术15
- 2.2.2 ZigBee无线通信技术15-17
- 2.2.3 传感器技术17
- 2.2.4 单片机技术17-18
- 2.3 种植环境参数分析18-20
- 2.3.1 温度19
- 2.3.2 湿度19
- 2.3.3 太阳辐射19-20
- 2.4 本章小结20-21
- 第3章 橄榄园种植环境监测终端硬件设计21-38
- 3.1 监测终端硬件结构概述21-22
- 3.2 传感器模块22-25
- 3.2.1 空气温湿度传感器22-24
- 3.2.2 土壤温湿度传感器24-25
- 3.3 微控制器模块25-34
- 3.3.1 微控制器模块整体结构26-29
- 3.3.2 单片机最小系统29
- 3.3.3 微控制器接口29-32
- 3.3.4 电源转换与电源控制部分32-33
- 3.3.5 本地数据存储部分33-34
- 3.4 ZigBee模块34-35
- 3.5 DTU模块35-36
- 3.6 太阳能供电36-37
- 3.7 本章小结37-38
- 第4章 橄榄园种植环境监测系统软件设计38-52
- 4.1 监测系统软件设计总体概述38
- 4.2 单片机软件设计38-45
- 4.2.1 单片机系统开发语言38
- 4.2.2 单片机系统软件总体设计38-40
- 4.2.3 环境数据采集部分程序设计40-42
- 4.2.4 数据打包程序设计42-43
- 4.2.5 数据存储部分程序设计43-44
- 4.2.6 监测终端排队等待部分程序设计44-45
- 4.3 上位机软件设计45-51
- 4.3.1 上位机软件的开发环境45
- 4.3.2 服务器软件设计45-48
- 4.3.3 客户端数据查询子系统软件设计48-51
- 4.4 本章小结51-52
- 第5章 橄榄园种植环境监测系统硬件安装与系统调试52-57
- 5.1 监测系统硬件安装52-55
- 5.1.1 微控制器的安装52
- 5.1.2 配电箱的安装52-53
- 5.1.3 太阳能蓄电池安装53-54
- 5.1.4 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54-55
- 5.1.5 监测终端整体外观效果55
- 5.2 监测系统总体调试55-56
- 5.3 本章小结56-57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57-59
- 6.1 总结57
- 6.2 展望57-59
- 参考文献59-61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1-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J,万得乐 ,施鹏志;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J];煤炭技术;1988年03期
2 华驰;姜彬;王辉;;1种可联网的在线农业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04期
3 蔡文斌;苏义鑫;;基于农业大棚低功耗无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鲁绍坤;王毅;李正风;贺冬仙;;基于短信的烟草生产环境监测系统通信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28期
5 鲁绍坤;王毅;李正风;贺冬仙;;烟草生产环境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年05期
6 行少亮;朱波;;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年11期
7 丰海;;基于无线物联网数据库的环境监测系统的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年24期
8 汪志强;李爱传;衣淑娟;谭峰;;玉米节水灌溉与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2年08期
9 肖连风;傅仁轩;;智慧水资源环境监测系统[J];移动通信;2012年10期
10 陈力平;徐冠捷;马文新;;一种可编地址环境监测系统[J];集成电路应用;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鹏;裴浩;乌日娜;邓晓东;;内蒙古气候生态环境监测系统[A];农业生态与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黄图强;李尚科;;环境监测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A];四川省第十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东来;田禹;常春;王超;秦海亮;马鑫;;基于单芯片的GPRS远程在线环境监测SCADA系统研究[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窦楠;杜尚丰;刘涛;;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5 舒宗杰;王佳虹;邓平;;基于Micaz节点的WSN环境监测系统[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毕思武;;基于GPRS的远程矿区多媒体环境监测系统[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伍云;张皓;柯赓;;基于ASP的环境监测系统的技术实现[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焦腾;张坤;张雯;王华;董秀珍;;基于ZigBee技术的药厂环境监测系统的开发[A];2008’“先进集成技术”院士论坛暨第二届仪表、自动化与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彭婧;房宗良;曹剑锋;徐权周;文其林;杨宇;;基于CDMA的核环境监测系统无线数传软件设计[A];第十五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峰;杜尚丰;赵亮;;GPRS在水产养殖环境监测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方芳;认清重要性提高责任心加强环境监测系统行风建设[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马旭清 记者 贾红路;农业环境监测系统在我省试运行[N];黑龙江日报;2005年
3 记者 黄烨;市环保局实现对全市任意点的环境监测[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欢;基于ARM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哲;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家居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徐鹏;中小型机房动力与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2015年
4 焦锏;基于无线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D];燕山大学;2015年
5 李栓;基于无线通信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6 崔琦;智能型户外电力柜运行环境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7 焦洋;基于4G网络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8 周亚伟;火力发电厂周边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6年
9 张鑫;车载式环境监测系统[D];西安工业大学;2016年
10 赵祥;基于ZigBee技术的粮仓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31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931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