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并联机器人中柔顺关节代替传统关节可行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7 23:18

  本文关键词:并联机器人中柔顺关节代替传统关节可行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并联机器人 柔顺关节 可行性 轨迹


【摘要】:在3-RRR平面并联机器人中,驱动杆和连杆之间的传统关节被柔顺关节代替,形成含有柔顺关节的并联机器人。基于含有柔顺关节的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和传统关节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从理论上求解并对比了在并联机器人中加入柔顺关节前后动平台的轨迹、驱动力矩以及驱动杆的转角变化,同时通过实验对比了两者的动平台轨迹,验证了大范围宏观运动的3-RRR并联机器人中柔顺关节代替传统关节的可行性,为柔顺关节并联机器人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
【关键词】并联机器人 柔顺关节 可行性 轨迹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5006)
【分类号】:TP242
【正文快照】: 引言与串联机器人相比,并联机器人具有刚度大、精度高、速度高、动力学性能好等优点,但传统机械系统,是刚性构件靠运动副连接而成的,这在高速、精密、微型等高性能的要求下会出现问题。而柔顺机构[1]利用机构中构件自身的柔性变形来完成运动、力和能量的传递和转换,在结构上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学生,陈在礼,孔民秀;并联机器人研究的进展与现状[J];机器人;2002年05期

2 杜志江,于凌涛,孙立宁;并联机器人力感觉系统的研究[J];传感器技术;2003年04期

3 李树军,朱天旭;双并联机器人协作的运动学建模[J];东北大学学报;2003年12期

4 鲁开讲;6-6式台体型并联机器人位置正解的三维搜索法[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3年05期

5 李宏,赵铁石,黄真;一种3-P(4U)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余晓流,岑豫皖,潘紫微,吴玉国;并联机器人的理论及应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孔令富,张世辉,杨广林;并联机器人汉字球腔内面雕刻刀路规划算法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4年01期

8 张世辉,孔令富;并联机器人汉字球面雕刻刀路规划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4年03期

9 李立新,潘春萍,卢颖,王勇亮;六轴并联机器人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刘阳,冯宝富,蔡光起;并联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机床与液压;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利乐;段志善;;并联机器人的动态性能及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A];振动利用技术的若干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高峰;;并联机器人应用及其机构的创新[A];第十二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孙立宁;刘彦武;曲东升;李长峰;;靶定位并联机器人控制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陈文家;陈书宏;赵明扬;;一种用于加工的新型4自由度并联机器人[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1年

5 王志峰;吴强;王占林;付永领;;离散微分跟踪器应用于并联机器人单通道控制[A];中国航空学会液压气动专业2005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志峰;吴强;王占林;付永领;;离散微分跟踪器应用于并联机器人单通道控制[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廷力;金琼;刘安心;沈惠平;姚芳华;;基于单开链单元的两平移两转动输出并联机器人机型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旭;裴忠才;;液压6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研究[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郭希娟;黄真;;并联机器人加速度的各向同性[A];第十二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建明;王宁;王树青;;使用模糊转换器的神经元非模型控制及在液压并联机器人中的应用[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周芹 张亦筑;我市研发出国内首台3D打印并联机器人[N];重庆日报;2013年

2 记者 王阳;“并联机器人”研发形成体系[N];上海科技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善增;三自由度空间柔性并联机器人动力学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2 李艳;二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及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李海虹;一种含柔性杆件的高速并联机器人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刘欣;两种并联机器人的机构性能分析与运动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李艳文;几类空间并联机器人的奇异研究[D];燕山大学;2005年

6 张世辉;并联机器人汉字雕刻技术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5年

7 张耀欣;高性能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刘玮;一种直线电机驱动的六棱锥式并联机器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郭崇滨;并联机器人多目标协同智能控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10 尚伟伟;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控制策略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32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932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2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