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新型永磁同步电机及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05:20

  本文关键词:新型永磁同步电机及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永磁同步电机 磁通调制 电磁场 弱磁控制 交叉耦合


【摘要】:随着能源使用需求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全球能源逐步趋向新型清洁化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国家大力倡导支持的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电动汽车主要研究技术内容有:电池管理、电机及控制、整车控制以及整车轻量化技术。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优异关系到电动汽车能否节能高效运行。本文对一台传统的磁通调制式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进行改进,设计了一台低速大扭矩的新型永磁同步电机,同时对该电机在不同控制策略下的运行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最后利用TI公司推出的电机驱动专用芯片,设计一套伺服电机控制器。首先针对传统磁通调制式永磁电机漏磁严重的特点,改变电机转子磁路结构,利用Ansoft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稳态的电磁场仿真计算。对比了改进前后永磁电机的空载特性,包括空载反电势,空载磁链,齿槽转矩,空载气隙磁密。并分析了其稳态性能,包括电机损耗,矩角特性,功率因数,效率等。其次研究了永磁同步电机多种控制策略,利用Simplorer搭建了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多种控制系统。包括简单的0dI(28)控制,模糊PI控制,弱磁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直接转矩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结合的控制,基于MRAS无速度传感器控制。并利用该新型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对其进行简单的控制性能仿真计算。根据系统所调试出的仿真参数,通过Ansoft与Simplorer联合仿真技术,在考虑电机在逆变电源供电下,并计及电机气隙磁密的非正弦性及硅钢片的饱和程度,直交轴电感的交叉耦合,铁芯损耗等诸多影响下,分析了电机运行性能及控制系统的动态调节能力。最后根据以上理论分析,基于电机专用的驱动芯片TMSF2812设计了一台伺服控制器,并绘制了电路的原理图,制作了相应的PCB板,同时利用CCS专用编程软件进行程序了设计,完成了电路板的焊接调试等工作。针对伺服控制器智能化的设计,利用Matlab及LabVIEW设计了两款人机通讯界面,实现对电机的实时控制及显示等功能。
【关键词】:新型永磁同步电机 磁通调制 电磁场 弱磁控制 交叉耦合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341;TP2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10-11
  • 1.2 磁通调制式永磁同步电机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3 永磁同步电机的驱动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5-17
  • 第2章 新型永磁电机结构设计及电磁性能分析17-26
  • 2.1 新型低速直驱式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及工作原理介绍17-18
  • 2.1.1 磁传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结构17
  • 2.1.2 磁传动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17-18
  • 2.2 新型低速直驱式永磁同步电机稳态电磁分析18-25
  • 2.2.1 磁传动永磁同步电机空载运行特性19-22
  • 2.2.2 磁传动永磁同步电机稳态运行分析22-25
  • 2.3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新型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的研究26-46
  • 3.1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及坐标变换26-27
  • 3.1.1 坐标变换26-27
  • 3.1.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27
  • 3.2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27-31
  • 3.3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31-43
  • 3.3.1 永磁同步电机 0dI (28) 控制31-33
  • 3.3.2 永磁同步电机模糊弱磁控制33-37
  • 3.3.3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37-40
  • 3.3.4 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40-43
  • 3.4 新型永磁同步电机联合仿真控制43-45
  • 3.5 本章小结45-46
  • 第4章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的设计46-64
  • 4.1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46-58
  • 4.1.1TMSF2812介绍46-48
  • 4.1.2 驱动电路的构成48-51
  • 4.1.3 功率电路的构成51-58
  • 4.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58-61
  • 4.2.1 系统的程序结构58-59
  • 4.2.2 通讯界面的设计59-61
  • 4.3 系统功能调试61-63
  • 4.4 本章小结63-64
  • 结论64-65
  • 参考文献65-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9-70
  • 致谢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新建,朱东起,黄斐梨,刘士祥;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研究[J];电机与控制学报;1997年04期

2 贾正春,,许锦兴,金振荣;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弱磁控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3 杨贵杰,孙力,崔乃政,陆永平;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年05期

4 田淳,胡育文;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理论及控制方案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2年01期

5 许家群,朱建光,邢伟,唐任远;电动汽车驱动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效率优化控制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7期

6 陈志锦;易健;张博;;基于DSP的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的设计[J];兵工自动化;2006年02期

7 刘军,楚小刚,白华煜;基于参考磁链电压空间矢量调制策略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6期

8 赵楠;葛宝明;;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H_∞鲁棒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7年05期

9 许峻峰,冯江华,许建平;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弱磁控制[J];电气传动;2005年10期

10 张东;邹国棠;江建中;包广清;蹇琳旎;王建宽;;新型外转子磁齿轮复合电机的设计与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3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佳;基于TMS320F2812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40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940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9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