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电压恢复器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动态电压恢复器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动态电压恢复器 交互式检测方法 改进dq变换检测法 LMS数字滤波器 软件锁相环
【摘要】: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敏感负载的大量应用与发展,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其中电压暂降问题发生频率最高、带来的经济损失最大、影响最为严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电压暂降问题,保证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至关重要。动态电压恢复器(DVR)以其补偿效果好、性价比高等优势,成为电压暂降补偿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当系统发生电压暂降时,快速检测电压暂降补偿量是实现DVR有效补偿的前提条件,因此,对电压暂降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介绍了DVR的工作原理和主电路拓扑结构,在选取DVR装置的主电路及其参数、补偿方法和控制方法的基础上,主要对动态电压恢复器的电压暂降检测模块做了深入的探索和优化。针对DVR装置检测模块连续运行存在能耗过大、检测延时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改进广义S变换和有效值(RMS)算法的交互式检测方法,利用时频分辨率的聚集特性准则对广义S变换法进行改进,以获得尽量高的时频分辨率,实现突变信号点的定位检测,对处理后的模时频矩阵进行广义S逆变换,实现去噪及滤波。若发生电压暂降,则RMS检测模块开始作用,检测电压暂降幅值;若未发生电压暂降,则广义S变换单独作用。因交互式检测方法具有适用于发生频率较低的场合、不易实现的局限性,对传统dq变换检测算法进行改进,提出基于自适应最小均方(LMS)滤波器及其软件锁相环的改进dq变换新方法,结合自适应LMS算法与延时正反馈构成数字滤波器,将其应用于dq变换的软件锁相环控制过程中,并使滤波环节提前,采用求导法瞬时分离出dq坐标系下的直流分量,代替传统的低通滤波器。通过PSCAD/EMTDC软件平台仿真,分析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对DVR补偿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DVR检测准确性、实时性要求的基础上,交互式检测方法能耗少,单模块工作时,延时较小,较适合用于对检测精度要求不高、发生暂降频率较低的场合;改进dq变换检测方法检测精度高、延时短,且实现简单,使用范围较为普遍。构建单相DVR试验样机系统,并对试验系统所用功率变换电路、信号调理电路及同步电路进行设计,采用STM32系列主控芯片对实验系统进行软件编程,实验结果验证所提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动态电压恢复器 交互式检测方法 改进dq变换检测法 LMS数字滤波器 软件锁相环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6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电压暂降问题11-13
- 1.2.1 电压暂降的定义11-12
- 1.2.2 电压暂降产生的原因与危害12
- 1.2.3 电压暂降抑制措施12-13
- 1.3 DVR及其检测方法研究现状13-15
- 1.3.1 DVR研究现状13-14
- 1.3.2 DVR检测方法研究现状14-15
- 1.4 本文主要工作15-18
- 第二章 动态电压恢复器主电路及工作原理18-32
- 2.1 DVR工作原理18-19
- 2.2 DVR主电路选择19-25
- 2.2.1 DVR拓扑结构19-24
- 2.2.2 DVR参数选择24-25
- 2.3 DVR控制与补偿方法25-30
- 2.3.1 DVR控制方法选择25-27
- 2.3.2 DVR补偿策略27-30
- 2.4 DVR检测方法30-31
- 2.5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结合广义S变换和RMS法的交互式检测方法32-44
- 3.1 暂降信号定位与滤噪32-38
- 3.1.1 广义S变换基本原理32-33
- 3.1.2 高斯窗口调节参数优化33-34
- 3.1.3 暂降信号特征量的定位分析34-37
- 3.1.4 电压暂降信号的滤噪实现37-38
- 3.2 RMS法的电压暂降检测原理38-40
- 3.3 交互式检测法在DVR中的应用40-42
- 3.4 交互式检测方法的仿真分析42-43
- 3.5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基于软件锁相环的改进dq变换检测方法44-56
- 4.1 瞬时dq变换法电压暂降检测原理44-46
- 4.2 基于自适应LMS滤波器的软件锁相环46-53
- 4.2.1 数字滤波器46-47
- 4.2.2 自适应LMS滤波器的设计47-50
- 4.2.3 基于LMS滤波的软件锁相环设计50-53
- 4.3 改进dq变换检测法的实现与仿真分析53-55
- 4.4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仿真与实验分析56-73
- 5.1 DVR系统仿真框图56-59
- 5.2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59-65
- 5.3 实验系统硬件电路设计65-69
- 5.3.1 功率变换和驱动电路设计65-66
- 5.3.2 信号采样与同步电路设计66-69
- 5.4 实验系统软件设计69-72
- 5.5 本章小结72-73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3-75
- 参考文献75-79
- 致谢79-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取得的科研成果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洪发,段献忠,何仰赞;一种用于不对称配电系统的新型动态电压恢复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年11期
2 ;世界最大的高技术装置“动态电压恢复器”投运[J];河南电力;2001年04期
3 彭春萍,陈允平,孙建军;动态电压恢复器及其检测方法的探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3年01期
4 王光;谈顺涛;范志云;梁运华;;新型用户型动态电压恢复器设计[J];电工技术;2003年01期
5 王凯斐,李彦栋,卓放,王兆安;一种可持续补偿三相动态电压恢复器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4年01期
6 王凯斐,卓放,王兆安;三相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主电路研究[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4年01期
7 冯小明,杨仁刚;动态电压恢复器电压补偿策略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06期
8 李彦栋,王凯斐,卓放,王兆安;新型软件锁相环在动态电压恢复器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4年08期
9 赵剑锋,蒋平,唐国庆;可连续运行的动态电压恢复器装置研究[J];电力设备;2004年02期
10 梁海涛;苏建徽;张国荣;;基于三相软件锁相环的动态电压恢复器的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可;李彦栋;卓放;李红雨;王兆安;;基于三相变流器主电路的动态电压恢复器研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丽;刘立生;;动态电压恢复器的检测方法与补偿策略探讨[A];2004年电力电容器学会论文集[C];2004年
3 彭祺;卓放;占奇志;王兆安;;直流电压可控的改进型动态电压恢复器的研究[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梁亮;李建林;高志刚;李梅;许洪华;;一种利用DVR组成UPQC系统的方法[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王永;;动态电压恢复器单相整流控制策略[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曹伟;卢子广;;基于电压定向控制的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仿真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叶傅华;陈国栋;宋晋峰;周悦;;10kV动态电压恢复器及其整流控制策略[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强;动态电压恢复器检测系统和充电装置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2 裴喜平;动态电压恢复器检测与控制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3 冯小明;动态电压恢复器理论及仿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雷何;动态电压恢复器控制技术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刘海春;中频动态电压恢复器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李承;基于单周控制理论的有源电力滤波器与动态电压恢复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浩;一种改进的补偿策略在动态电压恢复器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U,
本文编号:949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949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