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自由度串联机器人的高效率反向动力学建模方法
本文关键词:多自由度串联机器人的高效率反向动力学建模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正交补 递推算法 动力学建模 串联机器人
【摘要】:针对多自由度串联机器人的反向动力学建模问题,通过引入解耦的自然正交补的概念和方法,消除了牛顿-欧拉动力学方程中的约束力项,得到了一种基于解耦的自然正交补的高效反向动力学递推建模方法。编制程序对七自由度串联机器人进行了仿真验证,并将其与牛顿-欧拉递推建模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解耦的自然正交补的反向动力学递推建模方法可节省约2/3的CPU计算时间,仿真结果正确、合理,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关键词】: 自然正交补 递推算法 动力学建模 串联机器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5230)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3AA041004)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重点项目(BE2013003-1;BE2013010-2)
【分类号】:TP242
【正文快照】: [11]Pellicciari M,Berselli G,Leali F,et al.A Methodfor Reduc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Pick-and-place Industrial Robots[J].Mechatronics,2013,23:326-334.[12]季晨.工业机器人姿态规划及轨迹优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13]米利国.工业机器人轨迹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平面2R串联机器人机构运动学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5期
2 高文斌;王洪光;姜勇;;一种基于指数积的串联机器人标定方法[J];机器人;2013年02期
3 王品;廖启征;庄育锋;魏世民;;一般7R串联机器人标定的仿真与实验[J];机器人;2006年05期
4 孙志娟;赵京;李立明;;串联机器人机构分析和综合同步方法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5 王鲁敏,李艳文;教学型5R串联机器人设计及自动控制[J];机械;2005年08期
6 肖永飞;王学林;张福海;陈铁;付宜利;;一种串联机器人的全局参数优化设计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14年16期
7 张彦斐;宫金良;魏修亭;;一种串联机器人的实时运动仿真[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年05期
8 胡准庆,房海蓉,方跃法;少自由度串联机器人仿真分析(英文)[J];系统仿真学报;2003年05期
9 潘军;姜力;;一种基于交叉耦合控制的串联机器人笛卡尔空间轨迹跟踪方法[J];机械与电子;2010年10期
10 孙术华;郭宗和;牛国栋;;串联机器人手臂末杆自由度的一种求法[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晓瑾;串联机器人位姿精度分析与建模[D];东北大学;2012年
2 刘松国;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运动优化与轨迹跟踪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吴文祥;多自由度串联机器人关节摩擦分析与低速高精度运动控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国;串联机器人手臂路径规划仿真软件的研究与设计[D];广西大学;2015年
2 刘鑫;串联机器人可控阻尼半主动控制的基础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3 费晓光;串联机器人位姿误差的综合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4 石磊;6自由度串联机器人的分析与仿真[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5 刘建华;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运动仿真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6 任静;串联机器人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的仿真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7 孙美霞;基于立体视觉的串联机器人跟踪检测系统[D];东华大学;2012年
8 欣玲;串联机器人在模拟座舱空间中的避障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曲海波;少自由度串联机器人构型综合与奇异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张天成;四自由度串联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二次开发[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75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975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