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PG的六足仿生机器人步态规划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CPG的六足仿生机器人步态规划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枢模式发生器 Hopf振荡器 六足机器人 步态规划
【摘要】:六足机器人稳定性高、步态形式多样、负载能力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枢模式发生器(CPG)耦合振荡器模型能自发的生成稳定的周期振荡信号,通过构建拓扑网络,实现多个CPG单元之间的耦合,适合用于六足机器人的步态规划。首先,以非洲红火蚁的身体结构为参照,设计“Hex Ant”六足仿生机器人,从机构学上分析机器人的运动自由度。建立六足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并通过MATLAB进行仿真验证。根据各关节的转动角度范围,用MATLAB仿真出足端工作空间,对两条腿的足端工作空间进行分析计算,确定足行程取值范围与足端工作空间的关系。然后,给出了步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并确定机器人稳定裕度计算公式;根据支撑足数量和行走方向,规划出九种不同的步态;设定足端轨迹曲线,得到各种步态下六足机器人各关节转角的变化曲线,并根据运动过程中足端轨迹,计算出每种步态的稳定裕度。对同一种步态的不同方案的稳定裕度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步态的最优方案。其次,对CPG的生物学控制机理进行分析,将其映射到机器人的步态规划中。确定CPG步态生成的方法步骤。对不同种类的振荡器特性进行比较,选用Hopf振荡器建立CPG模型,研究Hopf振荡器的参数与极限环收敛速度、输出信号的幅值、频率、占空比之间的关系。建立分层式CPG网络结构,上层网络控制腿间协调,下层网络控制腿内关节间协调。上层网络有两种连接方式:全对称网络连接和环状网络连接,在不同的连接方式下,得到不同步态下CPG网络的输出信号,比较不同步态下两种连接方式的优缺点,根据步态类型选择合适的网络连接方式。通过腿间耦合和腿内关节间耦合,实现了步态的协调稳定。最后,搭建机器人实验平台,针对“Hex Ant”机器人三、四、五支撑足步态模式,分别进行了直行、横行、旋转运动共九种步态的运动控制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机器人步态规划与CPG模型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枢模式发生器 Hopf振荡器 六足机器人 步态规划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4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6
- 1 绪论16-26
- 1.1 课题背景16-17
- 1.2 六足机器人研究现状17-20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7-19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9-20
- 1.3 六足机器人步态规划方法研究现状20-21
- 1.4 基于CPG的步态规划研究现状21-25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25-26
- 2 六足仿生机器人结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26-39
- 2.1 六足仿生机器人结构设计26-29
- 2.1.1 六足仿生机器人结构设计26-28
- 2.1.2 六足机器人机体自由度28-29
- 2.2 六足仿生机器人运动学分析29-36
- 2.2.1 正运动学分析30-34
- 2.2.2 逆运动学分析34-35
- 2.2.3 运动学模型验证35-36
- 2.3 足端工作空间分析36-38
- 2.4 本章小结38-39
- 3 六足机器人步态规划39-56
- 3.1 步态规划概念与稳定性分析39-40
- 3.1.1 步态基本术语39-40
- 3.1.2 稳定性分析40
- 3.2 三支撑足步态规划40-51
- 3.2.1 三支撑足直行步态规划41-44
- 3.2.2 三支撑足横行步态规划44-47
- 3.2.3 三支撑足旋转步态规划47-51
- 3.3 四支撑足步态规划51-53
- 3.4 五支撑足步态规划53-54
- 3.5 不同步态下稳定裕度的比较54-55
- 3.6 本章小结55-56
- 4 基于CPG的六足机器人步态生成56-80
- 4.1 CPG生物控制机理56-57
- 4.2 CPG步态生成设计思路57-58
- 4.3 CPG非线性振荡器模型58-64
- 4.3.1 CPG振荡器选型58-61
- 4.3.2 单个Hopf振荡器参数调整61-64
- 4.4 六足机器人CPG网络拓扑结构64-79
- 4.4.1 CPG网络整体结构64-66
- 4.4.2 腿间耦合66-72
- 4.4.3 腿内关节间耦合72-79
- 4.5 本章小结79-80
- 5 六足机器人样机研制与实验研究80-101
- 5.1 六足机器人系统设计80-87
- 5.1.1 六足机器人样机特性80
- 5.1.2 运动控制系统整体方案80-81
- 5.1.3 硬件系统81-84
- 5.1.4 软件系统84-87
- 5.2 三支撑足步态实验87-91
- 5.2.1 三支撑足直行步态87-88
- 5.2.2 三支撑足横行步态88-90
- 5.2.3 三支撑足旋转步态90-91
- 5.3 四支撑足步态实验91-95
- 5.3.1 四支撑足直行步态91-92
- 5.3.2 四支撑足横行步态92-94
- 5.3.3 四支撑足旋转步态94-95
- 5.4 五支撑足步态实验95-100
- 5.4.1 五支撑足直行步态95-97
- 5.4.2 五支撑足横行步态97-98
- 5.4.3 五支撑足旋转步态98-100
- 5.5 本章小结100-101
- 6 总结与展望101-103
- 6.1 总结101-102
- 6.2 展望102-103
- 参考文献103-107
- 作者简历10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敏;范守文;;基于能耗指标的拟人机器人步态优化与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7年02期
2 李飞;谢华龙;徐心和;;异构双腿机器人步态规划与控制实现[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3 崔宝洲;宗光华;孙明磊;张融;刘锦华;;一种独立轮腿式机器人的步态规划研究[J];机械与电子;2009年02期
4 王企远;钱晋武;冯治国;沈林勇;章亚男;;下肢步态矫形器的生理学步态规划与试验[J];中国机械工程;2009年08期
5 张君;李声晋;卢刚;闫伟亮;;液压作动的四足机器人步态规划及运动分析[J];机械设计;2009年04期
6 曹恒;凌正阳;王瑜;龙勇波;朱钧;;一种仿真数字人步态规划优化算法[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9年04期
7 王瑜;曹恒;凌正阳;朱钧;龙勇波;;基于人机系统运动仿真的数字人步态规划方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张文宇;张磊;;基于静态平衡的四足机器人斜面步态规划[J];微计算机信息;2012年01期
9 任昭霖;章亚男;沈林勇;钟翠华;;基于髋关节高度恒定的静态步态规划[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年10期
10 汤中华;刘莉;陈恳;;类人机器人耦合步态规划与实验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傅莉;谢华龙;徐心和;;异构双腿行走机器人步态规划与仿真[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朱美强;王军;李明;王珂;傅瑞卿;;基于自然动力法的类人机器人步态规划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梁志伟;朱松豪;金欣;;基于加强学习的类人机器人步行参数设计[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立鹏;液压四足机器人驱动控制与步态规划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2 王企远;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助行腿的步态规划与运动控制[D];上海大学;2011年
3 盛沙;小型四足平台的机构设计与行走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晨;下肢康复机器人步态规划的宜人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史超;外骨骼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结构与在线步态规划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刘爱永;肌电信号控制下肢外骨骼的步态识别与步态规划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冯晓凯;小型仿人机器人步态规划算法研究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王慧莹;基于中枢模式发生器的异构双腿行走机器人人工腿步态规划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6 张洪宾;双足步行机器人的步态规划与神经网络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赵宏亮;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步态规划和步行控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李永;窄足3D半被动行走器步态稳定性与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6年
9 任杰;基于CPG的六足仿生机器人步态规划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6年
10 徐海东;四足机器人运动步态及CPG调节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76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976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