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自然火灾碳排放估算模型参数的遥感反演进展

发布时间:2017-10-05 21:44

  本文关键词:自然火灾碳排放估算模型参数的遥感反演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火灾 碳排放 燃烧面积 燃料容载量 燃烧效率


【摘要】:植被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为及时了解自然火灾对区域和全球尺度的碳循环和碳平衡模式的影响,有必要研究自然火灾碳排放的大尺度估算方法。结合遥感技术"宏观、快速、实时、客观"获取地表信息的独特优势,对利用遥感技术估算自然火灾碳排放的方法进行综述,概括了自然火灾碳排放使用的估算模型及其需要的主要输入参数,其次分别介绍了模型输入参数的遥感估算方法,并对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提出现有方法的改进建议。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
【关键词】自然火灾 碳排放 燃烧面积 燃料容载量 燃烧效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120114001)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编号:Y34004101A)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编号:14CNIC-032079-32)~~
【分类号】:TP79
【正文快照】: 引用格式:吴沁淳,陈方,王长林,李斌,吴薇,刘三超,徐丰.2016.自然火灾碳排放估算模型参数的遥感反演进展.遥感学报,20(1):11-26Wu Q C,Chen F,Wang C L,Li B,Wu W,Liu S C and Xu F.2016.Estimation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biomassburning based on parameters retrieved.Jou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效科,庄亚辉,冯宗炜;森林火灾释放的含碳温室气体量的估计[J];环境科学进展;1998年04期

2 张晓芳;董文站;程春香;孙鹏飞;;小兴安岭伊春林区森林火灾特征及变化规律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9年04期

3 贺敬;张庚辉;王国军;;小兴安岭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及林火天气等级模型的建立[J];黑龙江气象;2011年02期

4 田晓瑞,舒立福,王明玉;1991~2000年中国森林火灾直接释放碳量估算[J];火灾科学;2003年01期

5 田野;李海龙;刘双;刘超;韦立华;;基于TM遥感影像图的鞍山市千山植被变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9年01期

6 王效科,冯宗炜,庄亚辉;中国森林火灾释放的CO_2、CO和CH_4研究[J];林业科学;2001年01期

7 胡海清;孙龙;国庆喜;吕新双;;大兴安岭1980-1999年乔木燃烧释放碳量研究[J];林业科学;2007年11期

8 罗云建;张小全;王效科;朱建华;侯振宏;张治军;;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09年08期

9 刘斌;田晓瑞;;大兴安岭呼中森林大火碳释放估算[J];林业资源管理;2011年03期

10 赵凤君;王明玉;舒立福;王春乙;;气候变化对林火动态的影响研究进展[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静宜;杨檬;;国内外碳排放领域工作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年Z1期

2 ;每年减少5000吨碳排放 视频会议系统助力环保[J];每周电脑报;2007年11期

3 李万业;何雁明;;我国碳排放贸易及其金融市场发展[J];金融电子化;2009年12期

4 钱炜;;天津会议再次表明,拯救气候,不能将希望寄托在谈判身上——如何切割碳排放的巨型蛋糕[J];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39期

5 ;晒晒20国碳排放[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24期

6 吕品;;考虑碳排放的物流网络优化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年10期

7 周娜;刘干;陈周笑;;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8 ;国内外碳排放标准组织及相关标准[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年11期

9 郭亚楠;;现代社会干手习惯与方式的选择对环境的影响[J];科技传播;2014年01期

10 ;国内外碳排放政策简介[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华斌;今年下半年将开征碳排放税[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7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汪臻;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刘红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分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陈志建;中国区域碳排放收敛性及碳经济政策效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旭;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碳排放机制与低碳发展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0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何伟;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竞;河北省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9 刘柏利;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住宅项目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10 柯晓蕾;民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78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978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e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