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分异与匹配格局
本文关键词: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分异与匹配格局 出处:《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水土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核心资源,其空间分布对区域粮食生产和耕地可持续利用有重要影响。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为了解河南省水土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匹配状况,在构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模型的基础上,对河南省18个地市1999—2013年水土资源时空匹配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河南省耕地面积增加了19%,净增131.3万hm~2,农业用水比重降低了13%、净减少23.8亿m~3;河南省耕地资源优势明显,而水资源匮乏;水土资源数量不匹配。(2)河南省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北部和南部,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东部和南部,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3)河南省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为0.21万m~3/hm~2,仅为全国平均水平(0.56万m~3/hm~2)的38%;研究期内河南省水土资源匹配系数降低了25%。(4)河南省水土资源匹配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出"北部最优、南部东部优于中部和西部"的格局。全省76%耕地水土资源匹配程度为"较差"(0.33R≤0.50)或"极差"(0.09R≤0.15),仅有6%的耕地水土资源匹配程度"较优"(0.33R≤0.50)。水资源是河南省农业的主要限制因子,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综合运用、优化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是提高河南省水土资源匹配程度,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1120)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52300410075)
【分类号】:F323.21
【正文快照】: 水土资源既是生态经济系统中基础性、战略性和敏感性的因素[1],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核心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与保障条件[2]。水资源的丰缺程度和开发利用直接影响耕地资源的生产效率和利用方式,耕地资源的开垦程度也制约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3];二者的时空匹配程度与区域农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丁丁;江西省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J];江西林业科技;2001年02期
2 王秋梅;付强;孙楠;王立坤;;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3 于宝珠;付强;赵静;姚巍;纪毅;;区域水土资源复合系统风险分析研究初探[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年02期
4 侯薇;刘小学;魏晓妹;;陕西关中地区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1期
5 蒋寒荣,韩清;阿尔泰地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几个问题[J];新疆地理;1980年02期
6 ;支鲁沟流域水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J];四川水利;1995年04期
7 王万茂,李玉英,朱德明;太湖水土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6年06期
8 张文渊;水利工程管理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水土保持;1999年02期
9 任烨,梁文辉;构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三结构模式——以陇东(平凉)黄土高原地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3年04期
10 张永江;;水土资源利用补偿机制浅议[J];中国水土保持;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付强;;三江平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2 杨娜;付强;贺延国;;蚁群算法在水土资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农业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全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肖瑜;解建仓;朱记伟;;陕西农村居民点水土资源整治模式研究[A];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C];2013年
4 姜宁;;基于基尼系数的我国水土资源匹配分析[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5 高凡;曹明明;;关中地区“一线两带”建设中水土资源可持续承载综合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罗茂盛;;抓好水土资源综合治理 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水土保持发展战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及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吴青龙;李明俊;李耀庭;张益民;谢立新;;以镇江为实例对水土资源联动经营模式的探讨[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福义;范保宁;;水土资源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信吉虹 席晶;中外专家研讨小流域可持续发展[N];中国水利报;2005年
2 奥吉;澳大利亚:土地保育运动蓬勃开展[N];中国水利报;2002年
3 记者 杨毅宁 通讯员 皮涛 任春霞;重庆 水保生态建设规划被纳入市发展计划[N];中国水利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李力 刘佳;依法保护水土资源 促进可持续发展[N];经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成琨;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与粮食安全风险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郭艳;面向生态系统服务的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3 吕添贵;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与调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卢亚静;高寒地区水土资源相互作用机制与联合调控[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7年
5 耿庆玲;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及其匹配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4年
6 王滨;黑龙港地区水土资源综合质量评价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7 孙涛;西北典型干旱区水土资源评价与预测模型的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年
8 姜秋香;三江平原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可持续利用动态仿真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段金龙;水土资源分布的多样性格局、时空变化及关联分析[D];郑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燕;典型干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新疆大学;2007年
2 张翔;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庄妍;延安市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田雅雯;桦南县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王志新;西辽河平原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6 陈红梅;黑龙江省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7 杨齐祺;区域水土资源匹配分析的智能建模方法及其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8 孙靖陶;城市化过程中水土资源价值转换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9 王洁云;新疆水土资源的综合承载力评价及耦合分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10 陶国通;区域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潜力估算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312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312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