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态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思考
本文关键词:西藏生态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思考 出处:《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西藏的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广阔,在开发这一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借鉴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先进理念及西藏特殊的民族宗教现状。坚持在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中,产品的定位、建设和管理必须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青藏高原生态的脆弱性,把保持高原生态多样性与全球生态系统维护联系起来,从全人类角度出发看待生态旅游区,有责任感地对生态旅游地实行生态管理。同时,把具有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作为生态旅游完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生态旅游发展的环境伦理原则、造福旅游地民众的原则。
【作者单位】: 西藏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2012年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西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12-GM-100
【分类号】:F592.7;F124.5
【正文快照】: 一、国内外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概念,最早由墨西哥学者谢贝罗斯·拉斯卡瑞于1983年在《生态旅游的未来》中提出,在这个界定中提出生态旅游包含几个核心的内容,即“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学习并欣赏和享受风光、野生动植物及当地古今文化的旅游。”[1]此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鲁芳;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淑艳,高岚,魏庆华,于波;对生态旅游的本质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赵路;严力蛟;;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应用研究——以安吉中南百草原为例[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林丹;;论导游在生态旅游中的角色定位[J];发展研究;2011年05期
4 李会琴;侯林春;肖拥军;;黄土高原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对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2期
5 夏林根;论旅游生态资源化[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6 杨永德,陆军;生态旅游概念及其内涵新诠释[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7 黄威威;;内蒙古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路[J];甘肃农业;2007年01期
8 许增巍;;基于新经济生态伦理观的山水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焦作市为例[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02期
9 吕晨;曹荣林;;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浙江省开化县为例[J];河南科学;2007年02期
10 郑颖莉;;巴彦淖尔市生态旅游发展分析[J];河套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丰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2 王文斌;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庞林;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李娴;贡嘎山地区旅游地学特征及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5 杨丽;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6 丛林;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7 单莉莉;四川威远穹窿地质遗迹景观特征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钊;泰安城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晓燕;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晓珍;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4 郑颖莉;内蒙古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林;石燕湖生态旅游营销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杨建翠;成都近郊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郫县、龙泉驿为例[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7 顾晓艳;国内生态旅游客源市场特征初步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8 骆颖;黑龙江省带岭旅游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设计与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9 周e呍,
本文编号:1320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320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