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制约与长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资源制约与长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出处:《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正日益凸显,而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规避资源制约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罗默(2003)和索伦森与惠特—雅各布森(2012)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将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3种自然资源水、土地和能源纳入模型考虑,考察自然资源约束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现阶段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很显著:由于能源、水和土地不能与劳动力以相同的速度增长(即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资源约束),使得中国经济增长率每年比没有资源约束的情况要降低5.25%。因此,在丧失资源比较优势的情况下,维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可行途径就是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最优消费率与我国经济增长稳定研究”(项目编号:12CJY074) 云南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究项目“云南经济增长稳定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项目编号:YB2013126) 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NUHSS068)
【分类号】:F224;F124.5
【正文快照】: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2011年经济年均增长10.1%,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此同时,自然资源也日益成为制约长期经济增长的瓶颈。我国单位GDP所需要投入的自然资源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由于自然资源的属性限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薛俊波,王铮,朱建武,吴兵;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9期
2 沈坤荣;李影;;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尾效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3 王双;;不可再生资源消耗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11期
4 谢书玲;王铮;薛俊波;;中国经济发展中水土资源的“增长尾效”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7期
5 崔云;;中国经济增长中土地资源的“尾效”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11期
6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7 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建东;;城乡二元经济市场广度与经济增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2 佘彩艳;朱强;;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3 苏高华;郑新奇;陈方正;;中国经济增长投入因子转复研究——从土地投入到技术投入的转变[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4 徐玲;;中部与东部经济水平差距衡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与浙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5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6 夏岩磊;;全要素生产率对安徽农业产出的贡献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7 李玫瑰;连序海;;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国式荷兰病”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8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9 李致平;胡金凤;;财政赤字、铸币收入与通货膨胀[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田东芳;程宝良;;生态资本与经济增长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邵帅;齐中英;;“资源诅咒”视角下的东北地区能源资源开发与能源型城市经济增长[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7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蓝江;;人口增长的自然界限——马克思主义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批判的一个视角[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9 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袁爱国;河南省铝土矿资源分布与开发策略[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7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周鹏;台湾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夏薪淳;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程乘;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企业家寻租视角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骠宇;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湖南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剑春;我国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铮,郑一萍,冯皓洁,李丽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安全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年05期
2 薛俊波,王铮,朱建武,吴兵;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9期
3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J];地理研究;2003年03期
4 李善同,侯永志,翟凡;中长期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快速增长的潜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6期
5 刘耀彬;陈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消耗“尾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1期
6 谢书玲;王铮;薛俊波;;中国经济发展中水土资源的“增长尾效”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7期
7 彭水军,包群,赖明勇;自然资源耗竭、内生技术进步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8 徐康宁,王剑;中国工业化进程:国际比较与复合型发展战略取向——关于我国是否能跨越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研究[J];江海学刊;2005年03期
9 崔云;;中国经济增长中土地资源的“尾效”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11期
10 张新;从上市公司绩效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浩瀚;外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理论与经验模型验证[J];经济地理;2005年04期
2 曾丽萍;;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刘涛;;银川经济增长与投资的实证分析[J];宁夏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4 申世军;邬凯生;;广东省 山东省经济增长质量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3期
5 张洁;刘科伟;陈策;;我国民间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路领;胡燕京;;山东省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07期
7 卫彦琦;;金融倾斜与我国经济增长互动性的研究[J];山西科技;2011年01期
8 张伦书;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3期
9 董礼华;一个百分点的丰富内涵——经济增长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J];w挛胖芸,
本文编号:1326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32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