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小兴安岭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4 09:19

  本文关键词:小兴安岭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出处:《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地质遗迹 旅游资源 评价 国家地质公园 小兴安岭


【摘要】:建设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最主要手段之一。黑龙江省地质遗迹资源丰富,但针对地质遗迹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研究较少,尤其缺少定量评价的研究,这可能会对地质公园的建设、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在对黑龙江伊春小兴安岭国家地质公园(以下简称为“小兴安岭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和旅游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罗森伯格-菲什拜因数学模型对地质遗迹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并提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的措施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研究结果可以为小兴安岭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合理规划提供参考,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依据;同时,本研究建立的小兴安岭地质公园地质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对其他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和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结果如下:小兴安岭地质公园的茅兰沟园区和桃山园区处于伊春市南北两端,虽然相隔较远,但是,茅兰沟园区的峡谷瀑布与桃山园区奇峰怪石形成了地质遗迹资源优势互补,因此,其景观资源开发利用有非常大的潜力。地质公园的规划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工作,需要以地质遗迹资源的调查分析为基础,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科学有效评价,为地质遗迹分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实现地质公园的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地质遗迹资源的评价结果显示:小兴安岭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资源景观级别比较高,建立国家地质公园予以保护是十分必要的;地貌景观大类地质遗迹是小兴安岭地质公园最为宝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在建立地质公园尤其是开发利用时,应注重保护其完整性、规模度、优美度和愉悦度。旅游资源的评价结果显示:小兴安岭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类型比较丰富,主类资源等级较高,以地文景观为主的自然资源基本类型丰富,资源要素价值和旅游环境水平都较高,公园旅游资源保护较好,具备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小兴安岭地质公园获得国家建设批准仅仅是公园建设的开始,后期的建设、运营与可持续发展才是地质公园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关键。根据该公园建设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小兴安岭地质公园在后期保护管理和运营中的规划发展策略。我们认为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应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任何旅游资源的开发措施都不能以牺牲地质遗迹资源为代价。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可以从丰富旅游产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大宣传力度和建立有效解说系统等多个方面促进小兴安岭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这些保护和发展策略的提出,对小兴安岭地质公园的后期建设、管理和运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地质公园又添33家黄山等列入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名单[J];广西地质;2002年02期

2 ;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名单[J];国土资源通讯;2002年01期

3 袁可林 ,郑红媛;我国地质公园家族又绽新花 嵩山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07期

4 卢地矿;豫西深山有奇景 请到河南卢氏来——河南狮子评地质公园剪影[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07期

5 狄调文;云台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开始接受国家“体检”[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08期

6 焦国文;云台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验收[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12期

7 ;2002年已揭碑开园的国家地质公园[J];国土资源通讯;2003年07期

8 刘家仁;地质公园及建立地质公园的意义[J];贵州地质;2004年01期

9 刘家仁;我国公布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名单,贵州四个公园榜上有名[J];贵州地质;2004年01期

10 王鑫,邓霭松;从世界遗产到地质公园[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兴岩;;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展陈大纲(第二稿)[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赵逊;任景明;;地质公园的地球科学基础和生态学意义[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王志刚;;地质公园调查[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浦庆余;;地质公园——意义和作用[A];徐霞客研究(第14辑)[C];2006年

5 翟辅东;;南岭国家地质公园群构建探讨[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伏庆是;刘钟伟;;附录 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巡礼[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晶;张燕如;;规划建设是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的根本[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同德;;略论地质公园规划内容与编制程序[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万宁华;黄东如;王和平;;浅谈象山地质公园的申报[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春生;;第三章 广东省的地质公园与人文风貌[A];山语清音——第二届地学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亚星;黄山——首列世界地质公园 先有三顶全球桂冠[N];安徽日报;2004年

2 记者 王玉平;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授匾[N];中国矿业报;2002年

3 陈静;地质、公园、旅游发展史上的里程碑[N];中国旅游报;2004年

4 艾子;让地质公园“动”起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5 记者 夏s,

本文编号:1327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327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c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