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空间分布特征及资源量评估
本文关键词: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空间分布特征及资源量评估 出处:《湖泊科学》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鄱阳湖 通江水道 生态通道 水声学 空间分布特征 鱼类资源量
【摘要】:于2014年9月24至26日在鄱阳湖通江水道湖口至屏峰段使用SIMRAD EY60回声探测仪对鱼类资源进行水声学调查.结果显示,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目标强度平均值为-56.4±6.4 d B,范围为-69.9~-32.1 d B;估算的平均全长为7.6 cm,范围为1.2~98.0 cm;鱼类资源的平均密度为53.7 ind./1000 m3,范围为0~441.7 ind./1000 m3.在水平分布上,鱼类主要分布在湖口县、鞋山和屏峰附近3个水域.区域Ⅰ和区域Ⅲ的鱼类密度显著高于区域Ⅱ的鱼类密度;区域Ⅲ的鱼类个体大小显著小于区域Ⅰ和区域Ⅱ.在垂直分布上,多数鱼类栖息于主河槽的深水区,且大个体更倾向于深水区.在此基础上,利用Arc GIS地统计插值方法估算鄱阳湖通江水道湖口至屏峰山水域鱼类总数量约为6.2×107ind.,总生物量约620 t.结果表明,鄱阳湖通江水道是鱼类重要的栖息地,建议加强该水域的保护,保持鄱阳湖与长江的自然连通.
[Abstract]:The fish resources of hydroacoustic survey in September 2014 24 to 26 in Poyang Lake Tongjiang Hukou waterway to screen peak period using SIMRAD EY60 echo detector.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yang Lake Tongjiang river fish target strength average value was -56.4 + 6.4 D B, D B is in the range of -69.9~-32.1; the average length of the estimated 7.6 cm, range of 1.2~98.0 cm the average density of fish resources; 53.7 ind./1000 m3, 0~441.7 ind./1000 m3. in the range of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fish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Hukou County, Xie Shan and screen peak near 3 waters. Area I and III regional fish dens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egion II III fish density; regional fish size is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e area I and region II. In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the majority of fish habitat in the main channel of the deepwater area, and they are more inclined to the deepwater area. On this basis, using the statistical interpolation method for estimation of Poyang Arc GIS The total number of fish in Hukou to Feng Feng mountain area of Lake Tongjiang waterway is about 6.2 x 107ind., and its total biomass is about 620 t..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yang Lake Tongjiang waterway is an important habitat for fish. 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waters and maintain the natural connectivity between Poyang Lake and the Yangtze River.
【作者单位】: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基金】:江西省科技重大专项(20114ABG01100-1-02-2)资助
【分类号】:S931
【正文快照】: (3: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江西省科技重大专项(20114ABG01100-1-02-2)资助.2016-06-22收稿;2016-10-26收修改稿.陈文静(1965~),女,研究员;E-mail:418215117@qq.com.tive ecosystem management of the floodplain biodiversity.鄱阳湖是我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潇;潘文斌;王牧;;福建闽江水口水库凤眼莲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动态[J];湖泊科学;2012年03期
2 陈俊坚;张会化;刘鉴明;李芳柏;;广东省区域地质背景下土壤表层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04期
3 张顺;李东来;;论城市游憩业空间分布特征与分级关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张红,王新生,余瑞林;基于Voronoi图的测度点状目标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郭树荣;饶箐;;城市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保护[J];环境科学导刊;2007年06期
6 刘艳群;陈创买;郑勇;;珠江流域4~9月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和类型[J];热带气象学报;2008年01期
7 李凌云;阎子健;;兰州市西固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空间分布特征[J];甘肃科技;2011年08期
8 党国峰;杨玉霞;张晖;;基于Voronoi图的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年04期
9 罗发友;中国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成因[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殷水清,谢云;黄土高原地区中小流域日降雨空间分布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瑾;周永章;万洪富;;广东韩江三角洲南部土壤氟的空间分布特征[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2 吴春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评价及其空间分布特征[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振新;郑华;欧阳志云;王效科;刘兴良;宿以明;;岷江冷杉针叶林下穿透雨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4 邱海军;;降水型与地震型滑坡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敏感性对比分析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孙在;黄震;王嘉松;谢晓敏;;城市街道峡谷内PM_(2.5)空间分布特征的实验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6 严圣华;;湖北省城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及布局策略探讨[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7 吴婷;蒋敏;胥芸博;袁晓梅;梅自良;王斌;;“成绵乐”城市群大气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0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许卓娅;;基于GIS的上海城市样带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刘阳;;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化规律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跃;;村镇空间分布特征的遥感与GIS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臧振峰;黑河中下游区域绿洲农田土壤中主要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马秀杰;河北省就业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张卓恺;三峡库区典型流域不同级别河道土壤性质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汪晶;湖南省零售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郑娜;南京市星级饭店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6 岳辉;武汉市大气PM10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7 王艺;长沙市星级饭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郭龙;基于空间回归模型的多尺度耕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预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9 王贝贝;东湖和汉江武汉段水体中全氟有机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李春雷;3A级及以上景区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41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34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