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Fuzzy法的汉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预测
本文关键词:基于AHP-Fuzzy法的汉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预测 出处:《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水资源承载力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跨流域调水 汉江流域
【摘要】:水资源承载力作为评价地区水资源安全与否的一个基本度量,其理论与应用研究意义重大。根据DPSIR框架展开水资源承载力因子分析,得到一个4层递阶结构的指标初选框架,并构建了一套全面的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以汉江流域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AHP-Fuzzy)展开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不调水情况下,江汉流域3级分区中,丹江口以上分区水资源承载力优于其他2分区;实施调水后,各分区水资源承载力受跨流域调水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均可认为已达到基本可承载状态。
[Abstract]: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as water resource security evaluation area and a basic measure,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DPSIR framework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nalysis factor, a 4 layer structure of the hierarchical index primary framework, and constructs a comprehensive index system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The Hanjiang River Basin as an example, by using the AHP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HP-Fuzzy) on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tuation of water diversion, Jianghan basin 3 District, Danjiangkou above water resource bearing capacity is better than the other 2 distric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diversion, affected by the cross basin the water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district and change, can be considered to have reached the basic capacity.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239004)
【分类号】:TV213.4
【正文快照】: 水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种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定一个区域合理的综合发展规模是至关重要的[1]。汉江作为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跨流域调水对水资源承载状况的影响研究刻不容缓。目前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主要分为定性与定量分析2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吕建树;刘煜杰;倪腾南;;兖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多情景评价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5期
2 陈凯;李就好;李永刚;屈寒飞;;汕头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07期
3 温琰茂,柯雄侃,王峰;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耀兴;陈政辉;;高支模架施工安全性的模糊综合评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2 钟小璇;;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电缆火灾危险性评价[J];安防科技;2010年03期
3 谷峰;何俊仕;林秋;李崇;;鞍山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4 黄江疆;;产权理论与南水北调运行管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5 杜世平;汪建;马文彬;;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校园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6 刘波;丁贤俊;姚红;;南通市水资源承载力量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7 马玉香;刘青广;张云;;乌鲁木齐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8 袁昌洪;刘文军;王世华;刘方;景利民;;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的农业气象动态预测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9 刘晓璐;赵晓慎;习树峰;徐振国;;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级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10 雷均;郑钦玉;张云兰;罗明亮;;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铁钧;孙小年;姜彩良;;基于用户满意度的高速公路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探究及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靳奉祥;丁世飞;王健;;基于熵权的主成分投影决策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覃绍一;李建乐;李学通;;四川省涪江流域水资源配置初探[A];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及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专刊[C];2011年
4 胡鹏;刘玉洲;;范数灰色理论在煤矿事故影响因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亚龙;孙明;朱敏洁;;基于仿真结果的综合评估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6 赵勇;张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军队干部综合能力评估研究[A];中国运筹学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金海统;;水权究竟是什么?[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宋蕾;;世界主要国家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法律制度探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蓝楠;;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条例制定的最新动态探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马洪波;陈光达;;机电耦合研究中测试因素耦合度计算方法[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琪;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丁宝成;煤矿安全预警模型及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黄光辉;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钱一武;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修复综合效益价值评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梁隆斌;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经济基础扩展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8 张秀芬;复杂产品可拆卸性分析与低碳结构进化设计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孟祥令;弹性织物着装接触压力研究与触压舒适性评价系统的建立[D];东华大学;2010年
10 徐慧娟;基于循环经济的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我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倩;关于构建上海市商业性体育赛事市场景气指标体系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宇;论水权交易和政府对水权交易的调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胡志东;调蓄水库对南水北调河南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吴晓东;淄博市计划用水指标体系与管理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银萍;农村饮用水取水模式及其保障措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7 张媛媛;夏都市水资源定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陈亮;煤层渗透性评价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于凤燕;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及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孙丽君;基于畅通可靠性分析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建树;刘煜杰;倪腾南;;兖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多情景评价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5期
2 朱国宇,黄川友,华国春;层次分析法在水环境规划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3年04期
3 陈凯;李就好;陆金驰;刘远;;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的汕头水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4 余卫东,闵庆文,李湘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干旱区研究;2003年01期
5 张先起;梁川;刘慧卿;;基于熵权的改进TOPSIS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6 赵亚峰;汪一鸣;王永洁;;银川市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情景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陈南祥;王延辉;;基于熵权的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J];人民黄河;2007年10期
8 邵金花;刘贤赵;李德一;;基于RBF网络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2006年06期
9 刘沂轩;熊彩霞;于淑雯;;徐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多情景综合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2009年01期
10 翟国静;灰色关联分析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一中,夏军,谈戈;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预测与评价[J];资源科学;2003年04期
2 孙才志,左海军,杨静;基于极大熵原理的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以山西段为例[J];资源科学;2004年02期
3 赵明华,周鹏;威海市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策略研究[J];水利经济;2004年04期
4 贾嵘,薛惠峰,解建仓,蒋晓辉;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5 唐曲,姜文来,陶陶;民勤盆地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及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05期
6 张俊英;张晓民;;渭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J];陕西水利;2008年06期
7 朱照宇,欧阳婷萍,邓清禄,周厚云,匡耀求,黄宁生,乔玉楼;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步评价[J];资源科学;2002年01期
8 吴九红,曾开华;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水利经济;2003年03期
9 方红远,王浩,甘泓;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增强措施浅议[J];人民长江;2003年12期
10 孙富行;水资源承载力支撑理论探讨[J];海河水利;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素芳;;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方法研究[A];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C];2009年
2 佟长福;李和平;;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吕萍;刘东;赵菲菲;;建三江分局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A];黑龙江省农业工程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邹进;何士华;张友权;;水资源承载力的可持续开发与潜力挖掘[A];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及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专刊[C];2011年
5 杨雪梅;石培基;宫继萍;董翰蓉;张光永;;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干旱内陆河流域城市适度规模研究——以石羊河流域凉州区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夏军;;华北水资源面临的问题与挑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张晓炜;刘喜峰;牟丽丽;李兆宇;;BP神经网络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8 周阳品;;多目标决策下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强;杨永德;姜兆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水资源承载力[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10 陈丽玲;;厦门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海军;两当县水利建设提升水资源承载力[N];甘肃日报;2009年
2 采访人 本报记者 邢开成 通讯员 刘学锋;海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面临挑战[N];中国气象报;2011年
3 赵雪雁 张志良;建设生态经济型城市[N];人民日报;2003年
4 李真;维持长江健康生态[N];中国水利报;2004年
5 王经国 周文凤 任东升;吉林省省长洪虎提出从战略高度认识水资源问题[N];中国水利报;2002年
6 ;情注生命之源 守护发展“命脉”[N];山西日报;2011年
7 吴铭;用好水资源建设生态经济型城市[N];中国水利报;2003年
8 金文;警惕千岛湖重蹈滇池覆辙[N];中国渔业报;2005年
9 记者 王伟 杨学聪;“十一五”节水目标提前完成[N];经济日报;2010年
10 范建勇;农业灌溉是华北地下水超采主因[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超;支撑西北干旱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模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2 李文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及水循环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胡吉敏;沿海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宏江;跨流域调水系统水资源综合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5 郎连和;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配置与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刘晓黎;洮河流域水资源最优调配的理论与实践[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7 张军;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绿洲水资源管理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8 屈国栋;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方案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马彩虹;基于GIS的黄土台塬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风险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薇;黄河三角洲水土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滕南;济宁市水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任建蓉;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慧;基于统计学法的赣江源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及安全对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4 薛然;河北省太行山山麓平原区土壤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付一夫;基于SD模型的霍林郭勒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6 封金利;基于SD模型的铁岭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7 丛远飞;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饮马河流域水资源配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王占永;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预测模型及软件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书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水资源承载力模拟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军凯;开封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31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431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