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的主要因素探讨
本文关键词: 渔业资源 增殖放流 影响因素 出处:《渔业现代化》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增殖放流是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和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但由于对放流技术及后续管理研究不充分,增殖放流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一些增殖放流效果不明显。为指导科学地开展增殖放流工作,获得更好的增殖放流效果,通过对国内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相关文献与案例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影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各因素中的关键点和择优应用的措施与经验:确定适宜的苗种放流规格范围及放流数量,选择适宜的放流生境;确保放流的苗种强健无病,采用适宜的苗种运输与放流操作方式;确定适宜的放流时间;加强增殖放流后期的管理,制定科学有效保护措施,保护好放流水域和放流种群等。
[Abstract]:Enhancement is restora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water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many countries have carried out large-scale restocking activities. But due to insufficient study on releasing technique and subsequent management, there is a certain blindness and proliferation, resulting in some enhancement effect is not obvious. As the guidance to carry out the releasing work scientifically, to obtain better enhancement effect,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fisheries resource enhancement related documents and cases, discusses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nhancement effect of fishery resources, analyzes the measures and experience of key factors and preferential application: the number of suitable seedling release specifications and releasing, choose suitable habitat to ensure releasing releasing; strong disease free seed, using appropriate seed Transportation and stocking mode of operation;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releasing time;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late enhancement, formulat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measures, protection of releasing water and releasing population.
【作者单位】: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鳗鲡现代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205009) 国家海洋局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专项(2012FJ03)
【分类号】:S931.5
【正文快照】: 增殖放流是指向天然水域中投放由人工养殖培育的鱼、虾、贝、藻等水生生物幼体(或成体或卵等),以达到增加种群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目的,从而增殖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环境、促进生态平衡[1]。由于过度捕捞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世界渔业资源普遍衰退,渔业资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维波;姜连新;于深礼;;辽宁近海渔场海蜇增殖放流的回顾与发展[J];水产科学;2007年07期
2 何俊;谷孝鸿;王小林;吴林坤;陈非洲;曹萍;刘家驹;张宪中;;太湖鱼类放流增殖的有效数量和合理结构[J];湖泊科学;2012年01期
3 段美平;渤海湾文蛤护养增殖技术[J];北京水产;2005年03期
4 王光强;;青龙湾水库鲢鳙增殖放流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06期
5 叶泉土;东吾洋中国对虾移植放流效果的研究[J];海洋渔业;1999年02期
6 周永东;;浙江沿海渔业资源放流增殖的回顾与展望[J];海洋渔业;2004年02期
7 刘瑞玉,崔玉珩,徐凤山;胶州湾中国对虾增殖效果与回捕率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3年02期
8 信敬福,刘克礼,王四杰,王云中,王树田,刘忠海,宋天林;丁字湾增殖中国对虾适宜量的研究[J];海洋科学;1999年06期
9 陈聚法,张东杰,宋建中,孟伟,辛福言,曲克明,马绍赛;乳山湾缢蛏养殖老化滩涂的修复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5年05期
10 潘绪伟;杨林林;纪炜炜;刘尊雷;;增殖放流技术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爽;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标记的三疣梭子蟹和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祥刚;曹洁;董婧;刘星;赫崇波;;辽宁沿海海蜇与沙海蜇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水产科学;2009年02期
2 彭欣;吴洪喜;高鹏程;陈清建;仇建标;蔡景波;李磊;;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对资源增殖保护区建立的生态响应——以台州大陈岛为例[J];海洋学研究;2012年01期
3 周永东;徐汉祥;戴小杰;徐开达;;几种标志方法在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中的应用效果[J];福建水产;2008年01期
4 虞宝存;梁君;;贝藻类碳汇功能及其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应用模式初探[J];福建水产;2012年04期
5 刘璐;林琳;李纯厚;刘永;徐姗楠;周一兵;;海洋渔业生物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02期
6 赵莎莎;刘晨晨;杨最素;黄芳芳;;文蛤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09期
7 江航;沈新强;蒋玫;;文蛤滩涂养殖海域水体有机污染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10期
8 陈雷;刘海映;姜洪亮;林源;于深礼;郭良勇;邢坤;于晓明;;黄海北部放流不同规格中国对虾的成本比较[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9 孙吉亭;管筱牧;王燕岭;;基于借鉴日本经验的我国“海上粮仓”建设研究[J];东岳论丛;2015年04期
10 叶泉土;刘勇;曾志南;蔡建堤;;泥东风螺增殖放流跟踪调查及效果分析[J];福建水产;201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胡传林;沈建忠;万成炎;丁庆秋;;鱼类增值放流与现代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A];第二届全国现代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10年
2 林光纪;;海洋增殖渔业的生态学探讨[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牛俊翔;蒋玫;李磊;袁骐;吴庆元;许高鹏;沈新强;;滩涂贝类养殖区底质硫化物修复研究[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周军;赵振良;李怡群;张海鹏;许玉甫;高文斌;付仲;;“十一五”期间河北省海洋渔业增殖放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淑江;胶州湾生态系统主要生态因子的长期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2 赵占宇;共轭亚油酸(CLA)对大黄鱼脂肪代谢、免疫、肉品质及PPAR基因表达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8年
3 王夕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张士军;中国蛤类产业结构与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吕红健;许氏平湁和褐牙鲆标志技术与标志放流追踪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林群;黄渤海典型水域生态系统能量传递与功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苏军虎;青藏高原东缘两类典型土著动物种群遗传结构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新;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标志方法及东江放流技术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徐炳庆;山东近海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3 李陆嫔;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4 王崇瑞;青海湖裸鲤资源水声学评估[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曲卫光;潍坊滨海区北部海域单环刺嚑水产资源保护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6 孙蜀东;胶州湾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移植放流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张芹;浙闽大黄鱼群体RAPD遗传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解竞静;大黄鱼肌纤维生长和脂肪沉积规律以及甲状腺激素的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9 刘莉莉;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发展现状及其SD仿真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李旭杰;古镇口湾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增殖放流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鸿霞;吴长功;相建海;;凡纳滨对虾繁殖中不同亲本对子代遗传贡献率的差异[J];动物学报;2006年01期
2 宋鸣涛,左华;秦岭地区的山溪鲵[J];动物学杂志;1983年04期
3 罗庆华;刘清波;刘英;罗浩;唐初春;;野生大鲵繁殖洞穴生态环境的初步研究[J];动物学杂志;2007年03期
4 冯冰冰;李家乐;牛东红;陈琳;郑岳夫;郑凯宏;;我国沿海三疣梭子蟹9个野生群体线粒体CR和COⅠ片段比较分析[J];动物学杂志;2008年02期
5 陈永桥;三疣梭子蟹稚蟹标志方法的探讨[J];水产科学;1991年01期
6 高绪生,张明,李世英,刘宋仁,乔传富;大连近海皱纹盘鲍的放流增殖效果[J];水产科学;1996年01期
7 林军,安树升;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回捕率下降的原因[J];水产科学;2002年03期
8 叶昌臣,宋辛,韩德武;估算混合虾群中放流虾与野生虾比例的报告[J];水产科学;2002年04期
9 叶昌臣;董婧;姜洪亮;;放流种的选择[J];水产科学;2006年09期
10 梁维波;姜连新;于深礼;;辽宁近海渔场海蜇增殖放流的回顾与发展[J];水产科学;2007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娜;西北太平洋两种海洋鱼类的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及分子标记在褐牙鲆增殖放流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李玉龙;中国明对虾和日本囊对虾遗传多样性及对虾科系统学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旺罗;;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研讨会在青岛召开[J];现代渔业信息;2009年08期
2 李继龙;王国伟;杨文波;张彬;刘海金;;国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渔业经济;2009年03期
3 李陆嫔;黄硕琳;;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管理的分析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梁君;;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3年05期
5 ;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保护渔业资源[J];河南水产;2013年04期
6 张妍琪;;对资源增殖放流管理的思考[J];生物技术世界;2014年03期
7 ;洪泽湖渔管会组织大规模春季人工增殖放流[J];现代渔业信息;2003年05期
8 礼文;;全民行动保护珠江生态资源——2005年珠江流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行动启动仪式在广西梧州举行[J];中国水产;2005年11期
9 汤建华;促霞铭;刘培廷;李长松;;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加标方法的比较[J];现代渔业信息;2005年09期
10 陈丕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方法的研究[J];南方水产;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四川省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会议交流材料[A];西南地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经验交流会交流材料[C];2010年
2 纵霄;常理;;北盘江梯级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方案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3 叶宁;杨峰;吴晓东;;高桥红树林海区渔业增殖放流初步研究[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周军;赵振良;李怡群;张海鹏;许玉甫;高文斌;付仲;;“十一五”期间河北省海洋渔业增殖放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蔡珊珊;杨爽;张辉;张秀梅;王熙杰;王云中;王四杰;高天翔;;基于分子标记的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绩效评价[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陈丕茂;贾晓平;李纯厚;余景;唐振朝;李辉权;王宏;陶峰;张伟;方良;;大亚湾真鲷增殖放流效果评估[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7 ;渤海两种重要增殖放流种类摄食习性的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林光纪;;海洋增殖渔业的生态学探讨[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张锡佳;王云中;王熙杰;张永举;张宇;孙净;;山东沿海内湾海蜇增殖放流的研究[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陈相堂;;烟台市增殖渔业发展对策[A];辽宁省气象局、丹东市气象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11年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范建;全国增殖放流突破240亿尾[N];科技日报;2010年
2 赵欢 张耀华 何斌 吴忠勇;我州举行首次大鲵人工增殖放流活动[N];团结报;2011年
3 YMG记者 姜晓 通讯员 张宇 亚楠;我市将首次开展淡水鱼增殖放流[N];烟台日报;2011年
4 崔艳;黄山区增殖放流大鲵1200尾[N];黄山日报;2012年
5 通讯员 胡丽茹;辽宁增殖放流22亿尾苗种[N];中国渔业报;2013年
6 特约记者 郭睿;渔业增殖放流效益日益显现[N];中国渔业报;2013年
7 特约记者 姜波;增殖放流活动要重实效、简化仪式[N];中国渔业报;2013年
8 张一玲;人工增殖放流也应讲科学[N];中国海洋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钟燕平;各地积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N];农民日报;2003年
10 韩英林 首席记者 王森;继续增殖放流 加大保护力度[N];盘锦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陆嫔;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2 李小芳;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亲本增殖放流遗传效果评估[D];西南大学;2012年
3 徐炳庆;山东近海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4 鲁泉;水域荒漠化治理和渔业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范延琛;崂山湾日本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与古镇口湾褐牙鲆增殖放流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刘莉莉;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发展现状及其SD仿真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刘越;基于MapX长江流域增殖放流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刘奇;褐牙鲆标志技术与增殖放流试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杨爽;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标记的三疣梭子蟹和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10 何望;东江湖水环境及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54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454799.html